地震中一位無所事事的記者

地震中一位無所事事的記者

問:

現在很多媒體公司由工程師主導,它們的產品依靠演算法來分發,學習新聞傳播和學習軟體工程有什麼不同?

答:

我想用一個小故事回答一下這個問題。13年前的5月14號,也就是四川地震發生兩天後,四川省聯通公司的兩名工程師帶著許多裝置,乘直升飛機前往映秀鎮,同機的還有國家應急救援隊的兩名隊員和兩條搜救犬,以及一位憑運氣爬上了直升飛機的記者。其他人抵達映秀鎮後,立刻投入各自的工作:救援隊員帶著搜救犬在廢墟中搜尋倖存者,通訊工程師忙著架設海事衛星電話,修復手機通訊基站,只有那位記者,看上去無所事事,在被地震摧毀的小鎮上,幾乎跑遍了每一座廢墟。

映秀鎮沒有手機訊號,不能上網,看不到報紙,很多人瞭解外界資訊的唯一手段,是一臺短波收音機,這是那位記者隨身帶到映秀鎮的。每次開啟收音機,都會有很多人圍在他旁邊。

幾天後,這位記者離開了映秀鎮。他和許多災民一起,翻山越嶺,到達都江堰的紫坪鋪水庫。在那裡,僅有的幾艘軍用快艇,忙著把救災物資運往災區,同時把人送出災區。那位記者坐船到了水庫大壩,發現那裡擠滿了人,既有剛從山裡出來的人,也有想進山尋親的人。他在大壩上還發現數不清的小紙片,每一張紙片上壓著一塊石頭,紙片上寫了一些簡單的文字。水泥地上也用粉筆寫滿了字。

在所有現代通訊裝置都不能工作的時候,人們用這種最簡單、最原始的方式,向可能前來此地的親人留下了口信。剛剛出山的人和想要進山的人,都在尋找紙片上和水泥地上的文字,很多人眼中含著眼淚。

正如這位記者所見,我們習以為常的資訊流通一旦被切斷,會產生非常緊迫的後果。這種後果對人性的折磨,絲毫不亞於地震對物質的毀壞。這位記者永遠不會忘記他看到的一切。他從來沒有那樣強烈地意識到,通訊工程師、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但也是在那時候,他意識到,對一個社會而言,僅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成千上萬人的遭遇無人見證,未來我們怎麼知道何為災難呢?如果他看到的這一切無人記錄,我們又怎麼知道,人類之間的情感是多麼豐富、深刻和複雜呢?如果這一切無人講述,無人分享,無數個陌生人又怎麼能凝聚成有共識的社會呢?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裡,媒體人和軟體工程師的區別在哪裡?我想,見證、記錄、講述和分享,是媒體人的責任。技術可能創造更良善和更多共識的世界,如果我們善用它的話。這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