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對兒童的大腦結構有何影響?

“棍棒教育”對兒童的大腦結構有何影響?

圖片來自pixabay。com

一項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開展的研究表明,嚴苛的育兒方式會對兒童的大腦發育產生長期影響。經常性憤怒、毆打、搖晃、大聲喊叫——這些情緒及行為都與兒童青春期大腦結構偏小相關。

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3月22日發表在《發育與精神病理學》雜誌上。

本次研究使用了蒙特利爾大學兒童心理社會失調研究小組(GRIP)和魁北克統計研究所統計的21世紀早期出生的兒童的資料。作為監測的一部分,被監測兒童在2歲到9歲期間,每年都會接受父母育兒行為評估和兒童焦慮水平評估。隨後,研究人員根據孩子們接受嚴苛教育(harsh parenting practices)的程度(低或高)將他們分組。在這些孩子12歲到16歲時,研究人員將再次對他們進行焦慮水平測試以及解剖核磁共振檢查。

論文第一作者、蒙特利爾大學心理學系的Sabrina Suffren說:“要知道,這些孩子在2歲到9歲期間常常受制於‘棍棒教育’。這意味著他們大腦的差異與童年時期父母的嚴苛育兒方式有關。”

“棍棒教育”對兒童的大腦結構有何影響?

嚴重的虐童行為(如身體虐待和情感虐待)、忽視行為,甚至是兒童自身的寄居經歷,都與其後期生活中的焦慮和抑鬱有關。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曾遭受嚴重虐待的兒童前額葉皮質和杏仁核較小,而大腦的這兩個區域對於情緒調節以及焦慮和抑鬱情緒的發生具有關鍵作用。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到,即使是並未經歷嚴重虐待、只在童年受到嚴厲管教的青少年,他們的大腦區域也相對偏小。

2019年,曾有研究表明,嚴苛教育模式下,兒童的大腦功能會發生變化。“我們首次將與虐待行為無關的嚴厲育兒方式與大腦結構縮小相關聯。因此,這項新發現具有重大意義。”Suffren表示。

本次研究中闡述的“嚴苛教育”十分常見。在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國家,許多人甚至認為這種育兒方式應該被社會認同。

Suffren說:“這項研究想要闡述的不僅是大腦的變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父母和社會必須意識到,頻繁採取‘嚴苛教育’模式會損害孩子的發育,包括我們談到的社交和情感發展以及大腦發育。”

科界原創

編譯:木木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發育及精神病理學》

期刊編號:0954-5794

原文連線: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3/210322085502。htm

版權宣告: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