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后提拔仇人季布,殺了恩人丁固,糊塗了?不,是太聰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唐國史補》記載,唐朝宰相李勉當開封尉的時候,曾經放走了一個被強盜威逼落草的死囚犯,原因是覺得這囚犯氣度不凡,不像作奸犯科的惡人。多年後,被免官的李勉又遇到了那個死囚,死囚已經成了富商,請他去家裡吃飯,說要報答他的救命之恩。

劉邦稱帝后提拔仇人季布,殺了恩人丁固,糊塗了?不,是太聰明

沒想到死囚和妻子商量了很久,也想不出怎麼報答李勉,於是決定殺掉他。如果不是死囚家裡的僕人看不慣,提前通知了李勉,李勉早就化為刀下亡魂了。

這個故事咋一讀,你覺得完全不符合常理。人家救了你一命,對你有再生之恩,你不報恩就算了,還想要人性命?這簡直就是恩將仇報,要被唾棄一輩子的!

但實際上,這樣看似荒謬的事情,古往今來一直在現實中上演。

劉邦稱帝后提拔仇人季布,殺了恩人丁固,糊塗了?不,是太聰明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劉邦擊敗項羽,登基稱帝,建立漢朝。項羽雖然死了,但他的部下還有部分散落在民間,比如戰將季布就逃走了。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季布好幾次把他逼得落荒而逃,劉邦自然恨得牙癢癢,稱帝之後立馬派人懸賞捉拿季布。

結果呢?季布先後躲在周家、朱家,朱家找上了夏侯嬰,對夏侯嬰說了一段話後,夏侯嬰就答應去劉邦那位季布求情。劉邦聽了夏侯嬰的話,真的赦免了季布,還叫他做了郎中。劉邦去世,季布還是好端端當著他的中郎將、河東郡守,有一回還成功勸住衝動想去打匈奴的呂后。

呂后是個很厲害的女人,能聽季布的話,可想而知季布在朝廷的影響力不會太小。那麼,朱家當初到底對夏侯嬰說了啥?其實很簡單,朱家告訴夏侯嬰:

季布當年效力於項羽,為項羽圍堵劉邦,那是盡忠職守,何錯之有?

項羽的部下不止季布一個,皇帝想殺,殺得過來嗎?殺了季布,其他人恐慌,聯合起來搞動作,怎麼辦?

如果饒了季布,天下人就會說皇帝心胸寬廣,不計較舊怨。

劉邦稱帝后提拔仇人季布,殺了恩人丁固,糊塗了?不,是太聰明

季布是能人,逼急了他,他逃去匈奴的話,對我大漢江山不好。不如留下,讓他做大漢的臣子,為大漢出力,豈不是美事!

劉邦不是傻子,也不是錙銖必較的小氣傢伙,而是皇帝,他一聽這話,心裡立刻就做出了決定。所以,季布在漢朝善終。

但和季布情況正好相反的丁固,就死得很慘了。

據《史記·季布欒佈列傳》記載,丁固當年也是項羽部下,還是季布的弟弟。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戰,丁固把劉邦逼到退無可退,劉邦急了,對丁固大聲喊話:“我倆都是當世英雄豪傑,為何要苦苦相逼,你死我活互不相容呢?”

劉邦稱帝后提拔仇人季布,殺了恩人丁固,糊塗了?不,是太聰明

丁固聽了這話覺得有道理,於是帶著追兵離開,劉邦因此活命。漢朝建立後,丁固自認為對劉邦有恩,可以去他那裡討個前程。

誰知,劉邦一見到丁固就叫人把他綁了起來帶到軍中示眾,告訴所有人:“看!此人作為項羽的部將卻不忠誠,是他害項羽失去了天下啊!”

說完,劉邦就殺死了丁固,把頭顱掛起來:“後世做臣子的人,最好不要學丁固,不然就是這個下場!”

劉邦稱帝后提拔仇人季布,殺了恩人丁固,糊塗了?不,是太聰明

丁固恐怕至死也不明白哪出了問題,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出於對劉邦的同情做了一件善事,怎麼反而落得淒涼的下場?

孔老夫子說過一句話:“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但現實沒有這簡單,站在劉邦的角度,我們根本沒法說出他做錯了的話。因為他是一個皇帝或者說一個老闆,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欺騙他、背叛他。

劉邦稱帝后提拔仇人季布,殺了恩人丁固,糊塗了?不,是太聰明

對季布,他以德報怨,因為可以收穫好名聲,又對漢朝有利;對丁固,他以怨報德,因為可以警告眾臣,維護皇位穩定。劉邦的確不厚道,但他基於人性的需要點,選了利益最大化的選項,這實在太正常了。

就算放到現實生活中,做出和劉邦一樣事情的人也不少。小恩容易報,大恩變大仇,就像你借錢給別人,如果是小錢,對方可能還得還痛快點;如果是大錢,對方很可能反而不那麼輕易還了——我一下子湊不齊這麼多;你這麼有錢還差這點嗎?

我們經常說讀史可以明智,原因就在於歷史永不過時,能讓我們對現實產生思考,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多想一步,避免自己高估人性,隨便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