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很多名人把“死後入八寶山”當作目標?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在中國人的心中,向來將聲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這和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莊子》有言:“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而對於許多取得卓有成就的人來說不僅在意生前的名聲,對死後的名聲更加的在意。而一個人死後是否“風光”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他所葬之處。

八寶山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很多名人把“死後入八寶山”當作目標?

而“八寶山”無疑就是體現逝者身份的一個地方,不過在最開始八寶山的原名叫做黑山,是京西山山前平原上的孤立殘丘,山勢低緩,呈北東向延伸。最高的地方越有130米,全山東西長約1。2公里。

在八寶山有著許多的歷史名勝古蹟,比如說延壽寺、靈福寺、朝陽庵,在西還有一座娘娘廟,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褒忠護國寺了,是明代永樂年間為了紀念名將剛炳所建,迄今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了。

八寶山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很多名人把“死後入八寶山”當作目標?

而“八寶山”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剛炳。朱棣為追念剛炳的功績,在他戰死的地方修了一座褒忠護國寺,並在剛炳身亡所在之地留下了一堆爐灰,有一次突然下起了雷陣雨,這堆爐灰突然就變成了八色土,因此當地的百姓們便都叫這位“八寶山”了。

當然,這樣的記載多少有些神話的氣息。事實上八寶山確實盛產有耐火土、白土、灰石、紅土、青灰、坩土、黃姜、砂石這八種黏土礦物,在經過民間故事的渲染,才有了“八寶山”之名吧。

八寶山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很多名人把“死後入八寶山”當作目標?

在明清兩朝,八寶山還沒有那麼受到重視。這裡風景優美,四周安靜。因此常作為年邁的太監養老的地方,周邊除了寺廟之外,還有很多的菜園和田地。一直到清朝滅亡、封建歷史的結果,這些太監們也便漸漸的搬離了這裡。

1946年,國民政府將八寶山的褒忠護國寺被改為忠烈祠,用以埋葬在抗戰中犧牲的烈士。當時八寶山已經極具名氣了,同時考慮到這裡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於是在1950年,我國在八寶山建立了“北京市革命公墓”用以緬懷先烈。

八寶山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很多名人把“死後入八寶山”當作目標?

在北京市革命公墓建成後不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去世了,為了紀念任弼時,國家決定將任弼時同志下葬到東部坡頂上,後來張瀾、瞿秋白等革命先烈去世,也葬於任弼時墓地不遠處,這就形成了第一墓區。後來由擴充套件了第二墓區,第三墓區。所埋葬的都是對革命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也有教育、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因此“八寶山”便成為名副其實的“革命公墓”了。

八寶山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很多名人把“死後入八寶山”當作目標?

1970年,北京市革命公墓改名為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並一直沿用至今。這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墓地,而是國家榮譽的象徵之地,是人們緬懷革命先烈,追思革命精神的神聖之地。正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了中國的和平與繁榮,他們的輝煌事蹟也將永世的傳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