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朝入關之後,為了對付南明和各地的起義軍,封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為藩王。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正式做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首先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的口號,將矛頭指向清朝朝廷。

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雖然在三藩之亂的初期,吳三桂軍由雲、貴而開進湖南,幾乎佔據了湖南全省。進而佔據四川,四川官吏紛紛投降。並且,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人響應吳三桂。但是,等到清朝這一邊予以還擊之後,吳三桂一方還是沒能掀起更大的風浪。最終,在康熙皇帝的指揮下,三藩之亂於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被平定。而在三藩之亂被平定的背景下,起兵造反的藩王,自然不會得到清朝的寬恕。那麼,問題來了,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答案不是吳三桂!

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首先,通常來說,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其中,就起兵造反的平西王吳三桂來說,在三藩之亂被平定之前,就已經病逝了。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熱,稱帝之後的吳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慮過重,便突然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症,隨後又添了“下痢”病症,太醫百般調治,終不見效。

於是,吳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孫吳世璠來衡州繼位,託付後事。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陽)皇宮駕崩,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由此,對於吳三桂來說,是病逝的結局。

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平南王尚可喜,我們經常將其和吳三桂、耿精忠並稱。但是,實際上,平南王尚可喜不僅沒有跟隨吳三桂一起造反,反而幫助清朝對抗吳三桂。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圍困其父府邸,奪取兵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聞變後欲懸樑自盡,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對此,在筆者看來,和吳三桂一樣,尚可喜也是病逝的結局。

至於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則響應了吳三桂的叛亂。不過,尚之信首鼠兩端,很可能又歸降了清朝。當然,尚之信也沒有真心想要平叛,而是想著如何儲存實力。康熙十九年(1680年),吳世璠敗局已定,清朝得以解決尚之信。三月初六日,尚之信護衛張永祥、張士選秘密來到清朝都城,揭發其謀反罪。康熙帝速派刑部侍郎宜昌阿等赴粵調查。八月二十八日,於武宣逮捕尚之信。閏八月,尚之信被賜死。

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對於尚之信,最終被清朝賜死,並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不過,相對於尚之信,耿精忠最終的結局,則更要淒涼一點,因為他是被清朝凌遲處死的。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耿精忠這位藩王。

耿精忠為耿仲明之孫、耿繼茂的長子。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耿精忠和吳三桂、尚可喜平起平坐。但是,實際上,靖南王的爵位,是耿仲明憑藉戰功獲取的。換而言之,耿仲明的資歷和戰功,才能夠和吳三桂、尚可喜相提並論。

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耿仲明死後,兒子耿繼茂襲爵。公元1671年,耿繼茂卒,耿精忠襲靖南王爵。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導致吳三桂起兵反清。由此,在耿精忠成為藩王的第三年,吳三桂就起兵造反了。對於耿精忠來說,此時有兩個選擇,一是站到清朝這一邊,二是跟隨吳三桂反清。

當然,耿精忠選擇起兵反應。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響應,殺福建總督範承謨(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餘人。對此,在筆者看來,耿精忠的背叛,讓康熙皇帝憤怒不已。因為從康熙的角度來看,自己想要撤藩,主要針對的是吳三桂,而不是衝著耿精忠來的。對於清朝來說,在三藩之亂前,也沒有逼迫耿精忠的行為。

所以,等到耿精忠起兵之後,康熙皇帝一面派兵進閩,下詔削精忠爵,並將耿精忠在都城的兄弟關押起來;一面勸諭精耿忠改過自新,剿滅鄭經,繼續鎮守福建。一定程度上,如果耿精忠可以在這個時候收手,甚至按兵不動,最後都不會是被凌遲的結局。但是,耿精忠不予理睬,繼續舉兵攻陷浙江江山、平陽、金華、義烏、諸暨,深入浙東;陷江西石城,進逼寧都、贛州;一度攻陷安徽徽州、祁門,隊伍擴大到10餘萬人。

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等到這個時候,耿精忠對於清朝的威脅,已經不在吳三桂之下了。畢竟,繼續讓耿精忠前進的話,整個江南地區都有可能被耿精忠攻佔。等到那個時候,清朝就沒有足夠的賦稅來支撐其平定叛亂了。於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朝廷派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軍南下浙江。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朝大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收復處州等城池。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軍進取江山,破仙霞關,入福建取浦城、建寧,克延平,抵水口。對於康熙來說,顯然想徹底消滅耿精忠,然後再來對付吳三桂。

最後,同年十月,朝廷命大將軍傑書遵詔招降耿精忠。對於耿精忠來說,這又是一個保住性命的機會。不過,耿精忠拒絕歸降清朝,反而準備率水師逃跑。當然,耿精忠已經被部下背叛了。耿精忠因為無法出城,最終歸降了清朝。對此,清朝准許耿精忠戴罪立功。

但是,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耿精忠降清後尚蓄逆謀之心,被部下暗中告發。而這,自然成為他下場淒涼的重要原因。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大學士明珠上奏說:“耿精忠負恩謀反,罪過大於尚之信。”於是康熙帝下詔將耿精忠及其心腹白顯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遲處死。

三藩之亂平定後,哪一位藩王的下場最慘?不是吳三桂!

綜上,縱觀耿精忠在三藩之亂中的表現,可以說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面對清朝的厚待,他選擇了響應吳三桂。等到形勢不利的時候,他依然不想著歸降清朝。最後,在迫不得已,歸降清朝之後,耿精忠還想著謀反,這導致康熙無法容忍,從而將其凌遲處死。所以,在三藩之亂的各個藩王中,耿精忠的下場無疑是最慘的了。總的來說,在古代歷史上,藩王對於任何王朝來說,都是需要警惕和提防的。為此,正是吸取了藩王造反的教訓,清朝不僅選擇撤銷三藩,更加強了宗室藩王的限制,促使三藩之亂後,清朝沒有爆發類似於八王之亂、靖難之役的藩王造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