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出土層壘屍骸,顱骨啄痕破解戰國古墓爭議,網友:儒家又篡史

西晉咸寧五年,河南汲縣一個叫不準的盜墓賊幹了一件很準的事,他在盜掘戰國魏襄王的墓葬時,為了照明,順手拿起墓中陪葬的竹簡點燃,這一“點”,點出了文獻史上最具重量級的古書:汲冢書(又叫《竹書紀年》)。《竹書紀年》修撰於春秋時期,記載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比司馬遷的《史記》還要早幾百年。

最為關鍵的是,《竹書紀年》所記載的內容與傳世文獻常常矛盾迥異,讓人大跌眼鏡。

陶寺出土層壘屍骸,顱骨啄痕破解戰國古墓爭議,網友:儒家又篡史

比如在記載堯舜二帝政權交接時,明確寫道:“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也就是說,舜帝是透過暴力的方式奪取了堯帝的帝位,這一記載顯然顛覆了《尚書》等典籍記載的“堯舜禪讓”說。

但是,《竹書紀年》編寫時距上古堯舜時期已經過去上千年,很難就此認定孰真孰假。特別是隨著另一處戰國古墓的發掘,更是加深了這層爭議。

陶寺出土層壘屍骸,顱骨啄痕破解戰國古墓爭議,網友:儒家又篡史

1993年,湖北沙洋縣郭店村發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楚國墓葬,墓中也出土了極其珍貴的竹簡—《唐虞之道》,這本同樣修撰於春秋時期的古籍,在提到堯舜時,明確寫著:“唐虞之道,禪而不傳。堯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禪而不傳,聖之盛也”。

這也就意味著,同樣是戰國時期的古墓,魏國古墓出土竹簡揭露舜帝暴力奪權,而楚國古墓竹簡卻依然堅稱堯舜禪讓。兩座古墓的爭議發現,成為懸而未決的一大謎案。

陶寺出土層壘屍骸,顱骨啄痕破解戰國古墓爭議,網友:儒家又篡史

為了解開這個爭議謎團,山西考古研究所對堯帝的都城遺存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以期能找尋歷史真相。

在5026號灰坑中,考古專家發現了層壘疊加的共計5層屍骸,骸骨均呈現肢解狀態,多個顱骨上發現了明顯的鈍器劈啄痕,證實該灰坑中的人生前遭到了致命傷害。5126號灰坑中出土的35歲女性骸骨,下體還被插入牛角,十分殘忍。

陶寺出土層壘屍骸,顱骨啄痕破解戰國古墓爭議,網友:儒家又篡史

當然,這一暴力現象存在著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陶寺遭到了外部勢力的武裝攻佔,平民遭到殺戮;另一種可能則是灰坑中的屍骸是陶寺殺俘虜舉行祭祀儀式的產物。

1號建築和8號墓葬的考古發現,佐證了前一種可能。1號建築經鑑定屬於陶寺宗廟祭祀區,而8號墓出土文物證實墓主為貴族或王族陵墓,這兩處遺蹟均有明顯暴力痕跡,特別是8號墓,墓主人骨遭到移位破壞。

陶寺出土層壘屍骸,顱骨啄痕破解戰國古墓爭議,網友:儒家又篡史

宗廟、陵墓遭到暴力破壞,導致了陶寺早中期文化和晚期文化出現了斷層,並且陶寺晚期文化的遺蹟疊壓在了中期文化的城牆之上。這說明,堯帝的陶唐氏政權出現了文化中斷,即被外來勢力武裝攻佔了。

而佔領堯都並取而代之的,正是有虞氏舜帝。

可見,魏國古墓出土的竹簡記載的內容才是上古歷史的真相,而楚墓竹簡的記載是錯誤的,所謂的堯舜和平禪讓被徹底推翻。

陶寺出土層壘屍骸,顱骨啄痕破解戰國古墓爭議,網友:儒家又篡史

那麼原本一段血腥、暴力的歷史,為什麼會變成後來被後世廣泛稱頌的“任人為賢”的禪讓制呢?這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儒家為了宣揚“仁”這一政治主張,對上古的歷史進行了重新杜撰,以期教化於民。有網友對陶寺考古新發現作出了這樣的評論:儒家又一次篡改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