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果然不幾日,便有內侍下達聖旨,召李白進宮。不但是皇帝親自召見,而且還是在大明宮金鑾殿召見。李白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應詔進宮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跟著內侍來到大明宮。十二年前,李白只能在它外面遠處瞧望,而現在卻可以昂首挺胸地由當中最大的一道門——丹鳳門直走進去。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大明宮效果圖

到了丹鳳門裡,抬眼望去,一條用一尺見方的青磚鑲鋪的平平坦坦的坡道,筆直地通向半空裡。半空裡一座高高的殿宇,不僅比長安城所有宮殿都高大雄偉,而且東西兩頭都有閣樓輔翼,猶如蟹螯對峙,更顯得氣勢非凡。

內侍告訴他,這便是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兩邊的閣樓,東名“翔彎”,西名“棲鳳”。國家遇有大典,如改元、大赦、閱兵、受俘等等,就在這裡舉行。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他們走了足足有一頓飯時間,才來到含元殿前。內侍又告訴他,整個大明宮是建在長安城東北高地——龍首原上,站在這裡可以俯瞰全城。

李白回頭一瞧,果然長安城盡收眼底,終南山就好像在對面,剛走過的那條坡道,就像巨龍的尾巴彎曲著拖向長安城的東面。李白情不自禁地接連讚歎:“啊,不愧是九天閶闔!真像那玉帝靈霄!”

內侍帶李白繞過棲鳳樓下,轉向西北,走了大約一袋煙工夫,又看見一座坐西向東的宮殿,略微低於含元殿。

內侍告訴他,這就是麟德殿,皇帝上朝一般在這個地方。經過麟德殿下再向北去,又到了一座宮殿跟前,其規模大小雖次於麟德殿,但金光閃閃,令人眼花繚亂。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李白遠遠便看到殿外警衛森嚴,殿內香菸繚繞,只聽內侍輕輕說了一聲:“金鑾殿到了。”便告訴他在階下等著,自己上殿去了。

得見天子

李白凝神屏息,又大約等了一碗茶工夫,忽聽得殿上高喊一聲:“聖上有旨,宣李白上殿。”只見先前那個內侍帶來了李白,沿著漢白玉石階一臺一臺走了上去。只見地上鋪著大紅地毯,兩旁站立著不少文職官員。

當中寶座上端坐一人,穿戴著皇帝宴見賓客時的服裝:烏紗帽沿上嵌著一塊白玉,絳紗袍當胸繡著一團盤螭,腰繫真珠寶鈿帶,足登白底烏皮靴。

“想來這就是開元天子,天寶皇帝了?怎麼目光是那樣昏暗?兩頰那樣鬆弛?他往日的英姿到哪裡去了?”李白腦海閃過一串疑問,“但坐在這上面除了他還能是誰呢?”於是快走幾步,拜伏在地。高聲說道:“臣,西蜀布衣李白奉詔參見皇上,願吾皇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唐玄宗

玄宗李隆基作為承平時代的太平天子歷時已久,因武惠妃的去世,心情整天憂鬱不振,為找新歡,在高力士的精心安排下,在華清池偷看了壽王李瑁妃——兒媳楊玉環入浴後,便被她傾國之貌深深吸引而魂牽夢繞,為掩人耳目,將楊玉環度入道觀(道號太真)作為過渡,然後又從道觀中接進宮來納為妃子,自此,玄宗心情一直非常好。

玉真公主推薦李白後,就馬上下詔召其進京。時間一久,不見人到,於是連下兩詔,以表其求賢若渴之情。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楊玉環

此刻,他看到下跪的李白年富力強品貌端正,就從龍椅上走下來就近細看。李白也得以仔細端詳這位風流天子,他發現皇上雖然年過六十,但膚色紅潤,步履還穩,心想他自從發動宮廷政變,平定韋后之亂,執政為帝以來,重用姚崇、宋璟兩位賢臣,廣開言路,發展農商,因而繼太宗貞觀之治以後,又出現了開元之治的盛世。

如果我能有機會在其位而謀其政施展自己抱負,輔佐皇上,勵精圖治,興利除弊,鼓勵農商,減少百姓賦稅搖役,那麼國家就會變得更加富強,人民就會減少更多苦痛。玄宗皇帝一直走到李白身邊,彎腰攙起李白道:“賢卿請起!”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李白行吟圖

這是一種特殊的禮貌,表現了皇上的禮賢下士,愛惜人才。賀知章等正直大臣感到十分高興,而宰相李林甫、禮部尚書楊國忠和高力士卻高興不起來。

李林甫曾經對皇上講過“野無遺賢”,如今這位“遺賢”反而受到了皇上的特別青睞,不是在打他的嘴巴嗎?高力士不理解的是:他的乾兒子,現任鬥雞令崔敬昌早就進了李白的讒言,並且好多次都扣押了地方官員推薦李白的奏摺,使得李白多年到處遊蕩不能進朝做官。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李林甫

現在李白居然有模有樣地進來了,來了以後,也不像其他人一樣,走走後門,送上點金銀財寶之類,真是目中無人。他日如果知道我高總管多次壓他之事,並讓皇上知曉了,那還得了?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高力士

所以此時,他和李林甫兩人都心懷鬼胎,冷眼旁觀。

高力士讒言

玄宗已說“平身”,並吩咐“賜座”。李白忙側身坐下。

只聽得皇帝一本正經,從容不迫地道,“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

李白原本想說:“我今天可算是張良遇到了漢高祖,姜尚遇到了周文王。”可是他卻說,“白本山野之人,才學疏淺,仰賴聖朝雨露,主上隆恩。”

又聽玄宗說,“朕三十年來,廣開賢路,親選群才。上者為棟樑,下者為柱石。山林野遺,靡不畢至。李卿既有揚、馬之才,何其來遲?”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唐玄宗

李白原想說:“我從少年時代起,就將書劍許明時,怎奈君之堂兮千里遠,君之門兮九重闖。我不得其門而入,因而蹉跎至今。”但他不得不這樣說:“只因小臣久居僻壤,耳目閉塞,又兼疏懶成性,不堪識拔。自棄聖朝,久負聖恩。”

又聽玄宗說:“從這以後,卿可在翰林院供職,隨時等待。竭爾麒麟之筆,為聯佐佑王化,潤色鴻業。使後世之人不獨知漢武帝有司馬相如,亦知朕有李太白。”

李白正想借機獻上自己的《宣唐鴻獻》,把自己的滿腹經綸痛快表述一番,只見玄宗輕輕把手一揮,內侍已上來引他退立一邊。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李白行吟圖

緊接著便見兩旁的大臣前來道賀,有的說:“謹賀皇上探海得珠,舉網羅鳳。”有的說:“謹賀聖朝濟濟多士,萬邦咸寧。”有的說:“元首明哉,股肱良哉!”有的說:“德配天地,功參造化。”……

最後大臣們齊聲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慶賀完畢,玄宗皇帝又吩咐設宴招待,於是便宣佈退朝。在宴酒會上,大家再向李白表示慶賀,又把皇上的恩德歌頌了一番。

這一天下來,李白只覺得渾身飄飄然,頭腦懵懵然,耳邊哄哄然,既像是在演戲,又像是在夢中。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散朝了,李白身佩御賜的錦袍玉帶,滿身榮耀地走出大明宮。賀知章在臨下殿時,卻狠狠地瞪了高力士一眼,看到高力士年老沒有鬍鬚的嘴角 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獰笑,怨恨這個權勢熏天的太監太多嘴。因為,如果不 是他吹耳邊風,出餿主意,李白完全可以被封為有實權的官職的。

這翰林學士既無官品也沒有實權,僅是隨時待命聽候皇帝詔喚去草擬詔告或應制作文,用現今的話來說,就是個御用文人,只能做一些詔告或歌功頌德的官樣文字而已。賀知章雖然心中不悅,但老成持重的他並沒有表示出來,而是和王維一起對李白表示了熱情的祝賀。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賀知章

李白沒有當官的歷史和經驗,對官場一無所知,對翰林待詔一職,也沒有認識。自己從一個平民百姓,到突然身著錦袍,能夠經常待詔聽命於當今皇上,他已經很是滿足了。

他在迴歸招賢館的路上,又在繼續籌劃他取名為《強唐鴻策》的策論。他要在此策論中旁徵博引,有理有據地表達出自己對於富國強兵,興利除弊的多項變革主張,如蒙皇上採納實行,就能實現自己多年來“濟蒼生,安社稷”的宏圖大願。

走著,想著,不覺面帶笑容,步履輕盈,帶著陽光,向著美好理想的未來大踏步地走去。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入職翰林院

李白從招賢館搬入大明宮翰林院。

翰林院在金鑾殿旁邊,是一個四合院,院內院外種著各種品種的竹子。院外是拂雲參天的南竹,虯枝盤空的龍竹;院內是枝葉娟秀的紫竹,牙黃的底色上呈現出絲帶般碧綠線紋的琴絲竹,還有渾身淚痕斑斑的湘妃竹。每日裡,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使這四合院更加顯得幽雅別緻。

這小院一連幾天熱鬧非常,大家都要來瞧瞧天子親自召見的翰林學士,當代的司馬相如。第一天是同院的翰林們都來拜訪,第一個是活神仙張果老,據說他已活了幾千歲,堯時就是侍中;其次是能掐會算的邢和璞,據說他能知過去未來,壽天禍福;再次是視通幽冥的師夜光,聽說他能看到鬼在何處;還有一個叫孫甑生的,他能使石頭打架,掃把走路,現在受寵的楊貴妃已經召他進宮去表演過好多次了!李白聽了他們鬼話連篇,心裡也不由得一怔,但卻只得和他們應對一番。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張果老

然後是同朝的官員前來拜賀,張垍竟然是第一個!他依然是那麼溫文爾雅,並且稱李白作“故人”,甚至說是皇帝召見元丹丘和李白,都是持盈法師的功勞,而歸根結底又是他在持盈法師面前提起,李白本著“君子不念舊惡”的信念,對張垍仍然以禮相待,何況他是掌管翰林院大學士,日後還是得仰仗他。眼下新來乍到,這禁中許多規矩就得靠他指點。

李白顛沛流離半生,從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賓,卻只用了一天時間

邢和璞

張垍給李白介紹了一些翰林院的情況,又特別叮嚀李白說:“翰林待詔,顧名思義就是等待聖上隨時下詔。所以,除了十天一次休沐日可以出去以外,其餘時間均不能隨意走動,一定在院中恭候聖上的差遣。”

從此李白既不敢隨意閒逛,也不能任意喝酒,生怕誤了社稷蒼生大事,有負聖明天子的期望。

每日裡就在院中溫習經史,把那周公輔成王,張良佐漢高,諸葛亮相蜀,以及唐初魏徵、馬周、房玄齡、杜如晦等一些名臣賢相的事蹟來回研讀,並將一部《貞觀政要》背誦如流。

寫起詩來,也是剖心瀝膽,一派報效的語意。和新交舊好酬唱贈答以及送人遠行、赴邊,甚至貶謫,滿含勉勵之語。

他如同一匹千里馬,套上了絡頭,備上了鞍韉,滿心以為從現在就要開始馳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