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濟南是聞名國內外的歷史文化古城,既有“泉城”的柔情似水,又有孕育了齊魯文名的文化厚土,讓濟南城裡“街街有傳說,巷巷有故事”。位於濟南泉城路路北,有一條長度只有三百米,卻名揚天下的小巷:“鞭指巷”。初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打錯了字,但這條名字恰如這條小街一樣,蘊含著我們聽了幾百年的傳奇故事。數百年來,關於這條小巷的古老故事,代代相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鞭指巷”最初的名字確實是鞭子巷,就是我們印象中的鞭子。濟南自從明朝開始,逐漸成為山東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當時的鞭子巷,恰好處在濟南城區的“政治中心”,附近是各級衙門和官員的住宅。因為曾有一位劉姓官員住在這裡,鞭子巷最初名為“劉都憲巷”。清代以後,街巷內有很多家經營鞭子、韁繩、鞍子等皮革製品的手工作坊,於是便有了“鞭子巷”俗稱。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後來,乾隆皇帝駕臨濟南,他帶著眾多大臣,在欣賞了趵突泉的風光以後,準備去巡撫衙門休憩。浩浩蕩蕩的隊伍恰好經過了鞭子巷,乾隆皇帝發現這條不大的巷子擠滿了人,熱鬧非凡,而巷子裡的店鋪也很有趣,都是賣馬鞭、牛鞭什麼的,一時間覺得很有意思,便馬鞭一指,問道:“這街巷何名?”。隨駕而來的劉墉靈機一動:“萬歲御鞭所指,實為恩幸,可名之為鞭指巷。”乾隆一聽,感覺非常貼切,隨行官員也是隨聲附和。就這樣,鞭子變成了“鞭指”。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這個傳說是真是假,我們無從知道。但鞭指巷的名字卻是實實在在的傳了下來。而關於這條小巷,還有一個更為傳奇的故事。這條小巷內至今儲存著一座“狀元府”,它的主人便是清末狀元:陳冕。陳冕出身晚清的宦官世家,祖父、父親,家族幾代都是朝廷官員,家道富裕。陳冕出生在這些的家庭,自幼受到了良好教育,而他本人更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是清代第105位狀元。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陳冕雖然出生在宦官世家,但卻非常體察民間疾苦,在任期間,不僅為官清廉,還經常以家財救濟百姓,更是多次親奔赴災區,深受百姓愛戴。但也因此,他積勞成疾,在年僅34歲的時候,便英年早逝。這條不起眼的小巷,先是有乾隆皇帝“賜名”,後又出了一位濟世安民的狀元,留下了狀元府和那感人的故事,一時間也是“巷名遠揚”。而難能可貴的是,它靜靜的待著這裡,走過了幾百年的歲月,沒有被城市化的浪潮“吞沒”,一直保留至今,充滿著歲月斑駁的印記,成為濟南老城的一道記憶。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濟南這條小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是與皇帝結緣,又出了一位狀元

(圖片源自網路,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