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的瘟神與疫鬼

流行性疾病,古代稱為“時疫”。這一類疾病,與氣候有關。所謂時,是春夏秋冬四時季節。時疫如果導致大規模人員死亡,往往就被稱為瘟疫。

古代每逢瘟疫,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朝廷往往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三國時,曹魏建安22年,瘟疫流行,家家有人死亡,有的全家甚至整個家族死光。

晉惠帝光熙元年開始,寧州連續幾年瘟疫,死亡人數十萬多。

唐代宗廣德元年,吳地發生大瘟疫,死亡率百分之八九十,屍骨連綿2000裡,江浙一帶幾乎成為無人區。

靖康之變以後,金人佔領汴梁,不久發生大瘟疫,一萬人中倖免者不過一二人。當時,汴梁有12座城門,每座城門每天送出去的死屍多達2000多具。

明崇禎16年、清光緒20年,均有大規模鼠疫爆發。崇禎、光緒均非昏君,是瘟疫讓他們成為了末代帝王。

面對瘟疫,古人無能為力,他們認為這是老天爺對於人類的懲罰。負責實施懲罰的鬼神就叫做瘟神、疫鬼。

在中國文化,鬼神來源主要有三支。一是古代神話,二是道教經典,三是民間信仰。

在古代神話中,瘟神、疫鬼是顓頊的兒子。《搜神記》裡說,五帝之一的顓頊有三個兒子。他們死了以後成為瘟鬼。按照居住地的不同,稱呼也不同。住在長江邊的叫做虐鬼,住在若水邊的叫做魍魎,住在宮室附近的叫做小鬼。

在道教經書中,瘟神、瘟鬼人馬眾多,數量巨大。《太上洞淵神咒經》說,瘟神有劉元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鍾仕季,他們手下各自有瘟鬼25萬,負責散步瘟疫。

在民間信仰中,《封神演義》中的呂嶽為主管瘟疫的大帝,統轄六位瘟部正神,各自手下有瘟鬼無數。在天庭各個部門中,瘟部規模略小於雷部,只是手段更為恐怖。雷神打擊的個人,瘟神則負責毀滅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

瘟神之上又有瘟祖。四川梓潼文昌大廟有瘟祖殿,所供奉之神面目猙獰,手持如意。據說,瘟祖是文昌的變身之一,兇惡之相主要是為了震懾各個方位的瘟神。負責科舉、文學的文昌,成為瘟祖,是不是古人也以為:生活方式的文明進步有助於減少瘟疫的發生?

古代科技落後,對付瘟疫沒有好的辦法,主要是跳儺舞請儺神來驅逐疫鬼。當然,如果有奇人異士慈悲救人,也可倖免於難。

《夷堅志》裡有一個故事:南昌往南十里,有生米渡。乾道元年三月初八,來了一位和尚,對渡口的小吏說:“今天會有五位身穿黃衫揹著竹籠的人來,千萬不要讓他們上船過渡。否則必有奇禍。”和尚說完,取筆寫了三個怪字說:“如果他們一定要上船,就拿符文給他們看。”一會兒,果然有五位身著黃衣揹著竹籠的人來了。小吏堅決不讓他們上船,這五個人罵罵咧咧。小吏拿出和尚寫的字,五人一看,神色大變,把十個竹籠丟在地上,狼狽而去。小吏發現每個籠子裡都有500個小棺材,於是他把小棺材全部燒掉,再把和尚畫的符文廣為傳播。這一年,江浙發生瘟疫,南昌因為有符文的保護,沒有受到影響。當時一位有見識的人說,這五個傢伙是五瘟使者,和尚是菩薩化身前來保護一方人民的。

中國文化中的瘟神與疫鬼

面對瘟疫,中國文化中確有捨生取義的民族脊樑。閩南到處都是池王廟。王爺據傳姓池名然,又名德誠,字逢春。明朝南京人氏,文中舉人,武中進士。朝廷派他到漳州任官,路經小盈嶺,在旅館中邂逅一位差官。兩人一見如故,非常投機。於是煮酒論文,高談闊論,喝得醉醺醺。差官酒後吐真言:“我乃瘟疫使者,奉命帶瘟藥來,前往漳州散佈瘟疫,此地之人要死去大半。為兄可暫緩赴任,以免遭遇不測。”池然心想,自己上任伊始,漳州百姓就要遭此大難,不如以己之身,拯救萬千生靈。於是假裝懷疑差官的話,差官為取信於池然,便從懷中取出一包瘟藥。池然把藥搶到手中,迅速服了下去,隨即全身變黑,死在漳州馬巷。當地人因為感恩,為他建了廟。瘟疫使者將情況稟奏天庭,玉帝被池然的精神感動,免去漳州之災。並嘉獎池然,敕封他為代天巡守使者,立為地神。

雲雷曰:政聲人去後。若池王爺,未嘗一日為官,以一己之身,救一郡之命。鄉人為之立祠,千秋廟食,豈不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