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既生於不義,必死於恥辱,司馬家族全族被滅也是活該。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在封建歷史上,不乏有依靠篡位而奪權的事情發生,但在這其中,司馬家族的上位史,卻是最為人所不齒的。

先是把儒家的禮義廉恥通通丟掉,開創了權臣弒君的先河,之後繼位者不堪大用,一個不如一個,不僅朝政一塌糊塗,並且為爭奪權力自相殘殺,最終致使華夏陷入混亂,任由蠻夷戎狄踐踏中原。

這樣的家族,本身就誕生於不仁不義之中,自然也會覆滅在奇恥大辱之時,而全族被滅,正應了那句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司馬家族能走上權力巔峰,還是從奠基者司馬懿說起。

公元208年,擔任丞相的曹操徵召司馬懿入朝為官。

原本,司馬懿並不想去,他知道此時的漢朝基本上已經在曹操的掌控之下,因此,就不願屈尊,甚至還以裝病來拒絕,但曹操一句話,就讓年輕的司馬懿乖乖的收拾包袱上路。

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覆盤桓,便收之”,懼而就職。——-《晉書》

在開始為曹操效力之後,司馬懿相當勤於職守,畢竟曹老闆可不是一個好伺候的主,他不得不想方設法的積極表現,饒是如此,還是被曹操猜忌。

之所以被猜忌,是因為曹操某次無意間看到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所謂狼顧之相,說得簡單點,就是一個人在走路時,如果背後有人叫他,尋常人都會連身子和腦袋一塊向後轉迴應,但司馬懿卻不一樣,他是“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歷史上還有個人同樣如此,這個人叫做劉邦。

鑑於此,曹操就開始在心裡犯嘀咕,也因此頗有些厭惡司馬懿,但當時司馬懿和太子曹丕關係極好,在曹丕的維護下,司馬懿算是躲過了這場災禍,自此更加盡心盡力的為曹家效力。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在此之後,司馬懿表現得十分謙卑,也十分的低調,除了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時常不遺餘力地勸說曹操登基稱帝,而他的官位,也隨著曹操的日漸信任越做越高。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司馬懿負責管理所有喪葬諸事,並且親自帶著曹操的棺槨回到鄴城,這一趟鄴城之旅,無形中增加了司馬懿在朝中的地位,加上他本來就和太子曹丕十分親近,因此,在曹丕登基後,司馬懿順其自然地就被封為河津亭侯,並轉丞相長史。

曹丕在位期間,司馬懿對於曹丕來說,就與蕭何對於劉邦是一樣,曹丕是無條件地信任他,重用他,並且,在曹丕臨終前,拉著太子曹叡的手,千叮嚀萬囑咐,交代曹叡一定不要懷疑司馬懿,必須要重用他。

就這樣,司馬懿成了託孤重臣,而在曹叡登基後,司馬懿更是被加封為舞陽侯。

而曹叡對司馬懿,那更是沒話說,各種權力紛紛下放,讓司馬懿成為了重臣中的重臣,當然,司馬懿在此期間確實也頗為盡心,親自主動的“五丈原之戰”,又帶兵平定遼東的公孫淵,確實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因此,在曹叡駕崩前,司馬懿又一次擔任了託孤大臣這個角色,曹叡交待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務必好好輔佐八歲的太子曹芳,得到司馬懿的肯定答覆後,曹叡才心滿意足的閉上了眼睛。

曹芳繼位後,曹爽開始專權跋扈,儼然是曹魏朝廷的一號人物,但同樣大權在握司馬懿,卻在此時越發的低調,甚至對大臣們建議讓司馬懿的子侄們入朝為官,都被他一一拒絕。

而當曹爽等人把持朝政日益嚴重的那個階段,司馬懿開始裝病,以此為由來拒絕外出,不理朝政,裝到連曹爽都被他騙了過去。

實際上,在他被曹爽架空的同時,他還偷偷訓練了三千死士,他在等,等一個能一擊絕殺的機會。

終於,在公元249年,司馬懿等到了好機會,趁著曹爽陪著曹芳前去高平陵機會,司馬懿上書郭太后,請求廢掉曹爽,之後,經過周密部署安排,司馬懿逼的曹爽自請罷官。

此時的司馬懿,完全沒有了絲毫的卑謙,取而代之的就是陰狠,即使是曹爽自請罷官,司馬懿仍不打算放過他,在拿下曹爽的兵權後,當即下令,將曹爽“夷三族”,史稱“高平陵之變”。

“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晉書》

自此,司馬懿坐穩了曹魏朝的第一把交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權臣,在徹底架空了曹魏朝之後,司馬懿將司馬家族繼續壯大的接力棒,交到了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手中。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司馬師與司馬昭兩兄弟,將不仁不義發揮到了極致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在高平陵之變中因功封侯的司馬師,被加封為撫軍大將軍,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掌權之後,也是司馬師擅權的開始,他利用父親司馬懿留下來的人脈基礎,大力開展籠絡朝臣的行動,不少在朝中擔任要職的大臣,都成為了司馬家門下的家臣之一。

並且,他為了籠絡天下世子的人心,還拉攏了“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二十四孝”其一的王祥等名士,來裝點自己的門面,藉此來擴張司馬家族的影響。

而在司馬師的實力日益龐大的同時,魏帝曹芳也逐漸對司馬家族不滿,萌生了除掉司馬師的想法,經過計劃,曹芳準備聯合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三人發動滅司馬師行動,結果,還沒開始,計劃就被洩露。

李豐、夏侯玄、張緝三人被司馬師處死,並夷其三族,之後,魏帝曹芳也被司馬師廢掉。

也就是說,當時曹魏基本上是司馬師說了算,君王不聽話,廢除,大臣有異心,處死,總之,司馬師已經具備了篡位的基礎條件。

只不過,他認為時機還不合適,因此在廢掉曹芳之後,司馬師決定立一個聽話的傀儡,也就是彭城王曹據,但由於郭太后的堅持,最終司馬師做出讓步,立了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當然,即使是曹髦登基,對於司馬師的影響也並不大,他繼續著專權的日子,並且在此期間,司馬師各方面的待遇,甚至超過了當初司馬懿,不僅入朝不趨,奏事不名,還可以攜劍履上殿,在外假黃鉞,就差一個皇上的稱號了

如果照這個形式發展下去的話,相信用不了幾年,曹魏的江山就會完全落入司馬師的手中,司馬師也會成為真正的君王。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但在公元255年,司馬師意外身死,讓他的兄弟司馬昭有了隆重登場的機會。

關於司馬師之死,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擊司馬師的營地,而司馬師因此事受到的驚嚇,雖說當時保住了性命,但因為原本就患有眼疾,驚嚇之後,眼珠子都掉了出來,所以在不久後,活活的被疼死了。

而在他死了之後,一直和他亦步亦趨的兄弟司馬昭,成為了司馬家族的第一號人物,

對於司馬昭,用一句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話就能概括,那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就是說,司馬昭的不臣之心,連大街上走路的人都能看出來。

之所有司馬昭有這個名聲,自然是和他所作所為有很大關係。

先是在司馬師去世後,魏帝曹髦原本想借此機會,削弱司馬家族的勢力,因此特意下旨,命司馬昭駐守許昌,不得返回洛陽,但司馬昭對此不僅不聽,還帶著大軍回到了洛陽。

這滿滿的威脅意味,曹髦不是不明白,不得已之下,只能將司馬昭任命為大將軍,令其輔佐朝政,就這樣,軍政大權又一次落入了司馬家族手中。

到了公元260年前後,司馬昭又被賜九錫,封晉公,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但他並沒有滿足,在不久後,幹出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

當時,曹髦對於司馬昭專權十分擔憂,害怕重蹈之前曹魏君主的覆轍,因此就準備廢黜司馬昭。

為了先發制人,曹髦決定親自帶人討伐,但訊息還是被走漏,司馬昭這邊戒備森嚴,當曹髦衝到司馬昭的府邸時,司馬昭的門客成濟趁亂將曹髦殺死。

這就是前文所說的司馬家族開創了權臣弒君的歷史先河,在此之前的歷朝歷代中,縱然有權臣篡位的情況發生,但始終沒有殺害君主的案例,而曹髦之死雖說不是司馬昭親自動的手,但成濟出自他的門下,卻是不爭的事實。

自此,所謂君君臣臣的儒家綱領,被司馬家族破壞得乾乾淨淨,司馬之罪,罪莫大焉。

而在事後,司馬昭的反應更是讓人鄙視,他將所有罪責推到了成濟身上,自己則置身事外,以至於成濟光著身子在房頂上大罵司馬昭,最終被司馬昭下令亂箭射死。

“成濟兄弟不即伏罪,袒而升屋,醜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魏氏春秋》

所謂不仁,是把持朝政,擾亂綱常,致使君臣顛倒;所謂不義,是公然弒君,惡及後世,實乃亂臣賊子。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西晉與東晉的司馬家族,是造成華夏百年黑暗的罪魁禍首

透過司馬昭的不斷“努力”,曹魏基本上成了司馬家的產業,最終,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兒子繼承了祖父、大伯以及父親的遺志,建立了西晉。

可以說,西晉的建立,完全是謀奪了曹魏的果實,並且,司馬家族靠的不是開疆拓土之功,而是從頭至尾的陰謀詭計。

從司馬懿的隱忍與奪權,到司馬師的把持朝政,他們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著身為臣子的底線,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無可厚非,但司馬昭的公然弒君,則將司馬家族推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

當然,弒君罪過確實不小,但若是司馬家族的繼任者,能出幾個明君,並立功於天下的話,也能將這些惡名掩蓋一部分,但只可惜,司馬家族幾乎沒有這樣的人物出現。

先說司馬炎,在他稱帝后,起初還算是不錯,厲行節儉,推行法治,使當時的社會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後世還將這段時間稱為“太康之治”。

但在之後,司馬炎就像換了一個人,開始驕奢淫逸起來,朝政也不管了,只醉心享受,而他幹得最令人詬病的一件事,就是分封諸王。

司馬炎的本意,是透過封王,讓司馬家族的人駐守一方,從而鞏固皇權,但諸王們卻在他死後,勢力越來越大,儼然成為了國中之國,這就為日後的動盪埋下了隱患。

接任司馬炎的,是他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也就是史上有名的“白痴帝王”,他的那句“何不食肉糜”更是讓他“名垂千古”,能說出這種話的人,自身有多少政務能力,也就不言而喻。

而有名的“八王之亂”,也是在司馬衷在位時開始的。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從公元291年,皇后賈南風先後迫害皇太后、皇太子開始,到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篡權成功,再到公元307年河間王司馬顒被南陽王司馬模殺死,十幾年的時間裡,西晉的司馬家族都是處在你殺我,我殺你的“遊戲”當中,一群人殺的是不亦樂乎。

八王之亂讓司馬家死了不少人這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把天下攪得亂七八糟,除了因戰亂產生了無數流民之外,還讓匈奴、羌、羯、氐以及鮮卑等族趁虛而入,形成了一個個割據政權。

而這些,促成了日後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想當初,曹操率軍出塞,將那烏桓打的跪地求饒,讓中原王朝揚威塞北,卻不曾想,僅僅幾十年後,天下就被司馬家糟蹋成了遍地是蠻夷戎狄橫行的模樣。

而始作俑者,在丟了大半個疆域之後,除了被石勒大肆屠殺幾十個後,剩餘的一幫人躲到了江南,在這裡建立了東晉,繼續酒池肉林、醉生夢死。

東晉就更不必說了,各種動亂從來就沒消停過,朝中有能力的大臣紛紛被排擠走,佔據高位的大多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人,這樣的王朝,滅亡只是早晚的事。

與此同時,中原大地的百姓們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躪,各種人間慘劇每天都在上演,而如同煉獄一般的日子,整整持續了一百多年。

東晉時,曾出現過一個難得的明君,這個人就是晉明帝司馬紹,他在某次聽大臣詳細講解了先人司馬懿父子所幹出來的事情後,羞愧的趴在床上,長嘆道“如果是真的,那麼這樣的晉朝,怎麼會長久?”

只可惜,司馬紹二十七歲時就英年早逝,而東晉也正如他所言,在幾十年後,東晉滅亡,司馬家族之人被劉裕再次一一誅殺,最終滅了司馬家全族。

司馬家族篡位時有多陰狠,為何卻難逃全族被滅悲慘下場?

所以說,司馬家族最終走向全族被滅的悽慘下場,完全是自找的,當初司馬懿父子靠著陰謀詭計和違背倫理的方式奪了曹魏的權,這就意味著他們開了一個壞頭,同時,晉朝的皇帝不靠譜的居多,不僅引發了八王之亂,並且始終不走正道,以至於西晉和東晉先後被滅,家族成員也被誅殺,生於不義的司馬家,落了個如此恥辱的結局,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