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遇上皇》:“官高後不心甘,祿重也自貪婪。”

貪婪二字自古以來就是從政為官的大忌。細數從古至今揹負著千古罵名的人,很多都是因為貪婪與自私,完全不顧家國利益,不惜擾亂國家與人民的安定生活以滿足自己的私利,才被人民憎惡至今的。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提起貪官,很多人腦子裡第一個想起來的會是和珅。據說,和珅貪汙的贓款足足是政府每年收入的十倍之多。然而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與另一人相比,和珅貪汙的實在是九牛一毛。他甚至可以被稱為史上第一鉅貪。因為無論如何,和珅貪的只是錢,而這位卻是無不所貪。

王黼,1079年生人,他就是宋朝六賊之一。他出生於北宋末年的開封祥符,那是一個奸臣四起的飄搖年代,不僅百姓生活困苦,朝政更是混亂不堪。在那時想要為官從政,步步晉升只能透過一些特殊的手段。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想要挽救飄搖的社稷,只靠一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多人選擇了另一條更為便捷的路,那就是藉助著這混亂的局面一步一步往上爬,王黼的選擇就是如此。他走上一條奸臣之路,但並不是人人都能當好這個奸臣。王黼又是憑藉什麼成功的呢?

根據宋史記載,王黼此人口才俱佳,才學出眾。儘管學識並不算高,卻十分擅長察言觀色,窺視人心。憑藉著左右逢源的手段,王黼輕而易舉的就在官場上遇到了自己的第一個伯樂何執中。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王黼先是在與其子共事,修撰《九域圖志》之時,和他的兒子何志唬打好了關係。他憑藉自己口若懸河的口才,用很多淺顯卻面面俱到的話題矇住了何志,讓何志以為自己是一個聰明絕頂卻懷才不遇的難得的人才。在何志的推舉下,王黼成為了校書郎,隨後升遷至符寶郎和左司諫。

進入官場之後,王黼更是出色地發揮了自己能言善辯的特點,在一眾達官顯貴中阿諛奉承、左右逢源。經過仔細的觀察,他發現老宰相張商英正在慢慢失勢,而與此同時,蔡京的勢力卻在迅速崛起。因此,他即刻上表宋徽宗,極力誇讚蔡晶所推行的各項政策,並言之鑿鑿地批判了張商英的所作所為。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在王黼的助力下,蔡京順利登上了宰相之位,同時開始提拔王黼。王黼很快就升遷到了左諫議大夫,併兼任御史中丞。這兩次成功的升遷經歷令王黼以為自己窺破了官場上的奧秘。在和蔡京翻臉後,他開始用同樣的手段巴結起了備受帝王寵幸的梁師成。

這一次,王黼手段又高了,他不惜以兒子對待父親的卑微態度對待梁師成,更將他尊稱為恩府先生。在卑微的巴結下,王黼很快再次晉升為尚書左丞以及中書侍郎,隨後又升遷至少宰,也就是右丞相。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王黼的升遷離不開各位“貴人”的幫助,但他並沒有知恩圖報,而是經常反咬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口。就拿蔡京來說。王黼曾彈劾執中大罪20條;蔡京被貶後,王黼更是公然反對蔡京曾經的作為,落井下石,忘恩負義。然而他卻並不想放棄自己的名聲,每每都舉著大義滅親的旗號。我們由此可見,王黼也是個“貪名”之人。

他的“貪財”就不用多做解釋了。作為一個真正的兩面派,王黼一邊宣揚廢除苛捐雜稅,一邊卻想盡辦法剝削百姓,甚至還強搶他人妻子。據說,王黼曾經用自己搜刮的民脂民膏給皇帝購買六座城池,皇帝龍顏大悅,贊他為國為民,殊不知這些錢都是百姓的血汗。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王黼還主張設立了應奉局,自薦為掌管之人。他以用官方的名義無盡的揮霍天下的錢財。各地供奉上來的奇珍異寶也全都收藏於此,往往皇帝還沒曾看過,王黼就已經先將自己喜愛的挑走。據史書記載,王黼藉著撿括天下丁夫的機會,貪汙了六千兩百萬兩白銀。

如果僅是貪名或者是貪財,王黼的罪過還不至於如此大。他最大的罪過是因為自己的“貪”而誤了國。在宋金議和期間,王黼奉命接待使臣。他反覆向使者強調大宋的富有,炫耀國庫中的奇珍異寶,引起了女真的貪婪與侵略野心。

他堪稱歷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都算不得什麼,大家耳熟能詳

“貪婪”是導致很多事情失敗的究極原因,是很多國家覆滅的根本緣由。貪慾人皆有之,但在大義面前,人應有能力抑制住自己的貪婪,做出正確的取捨。一味靠捷徑與矇騙,取得的成功永遠是不會長久的。只有透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創造出來的,才真正屬於我們自己,才真的稱得上是成功。

參考資料:

《遇上皇》第四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