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情思|六百年的回眸 千萬裡的相思(一)

槐鄉情思|六百年的回眸 千萬裡的相思(一)

大槐森然當道左,廣蔭盈畝交枝柯。

當徙者眾萃於此,一麾去之勿蹉跎。

……

少者呱呱方在抱,老者星星鬢已皤。

作客長辭汾水曲,還鄉夢寄洪崖阿。

……

——韓桐《古大槐樹歌》節選

這是一首飽含離別之殤的詩,這是一首寫給洪洞大槐樹的詩。

仲春,永遠是北方最嫵媚瑰麗的季節,告別了漫漫冬季的蕭瑟肅殺,空氣是溼潤的,色彩是明亮的,到處瀰漫著小草的青澀與花朵的芳香。漫步在“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東路建築群間,一種清幽雅緻的氣息撲面而來。翠柏綠槐間,“譽延嘉樹”牌坊、“古大槐樹處”碑亭、茶室、石經幢、古驛道,古樸精巧、安靜素雅。三棵古槐,一棵已蹤跡不見,只有後仿之樹,一棵已成枯木,只第三代大槐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這裡是祖園的靈魂所在。三棵古槐的榮枯記載著一段跨越六百年時空,牽動億萬人心絃的厚重歷史——明朝初年那場大移民……

槐鄉情思|六百年的回眸 千萬裡的相思(一)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異常強大的朝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他的鐵騎,不但橫掃歐亞大陸,多瑙河畔,也逼得宋軍上演了“涯山之後無漢人”的慘烈悲壯。唯因其兇殘暴戾,所以短命,元代只存續了短短89年,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匆匆過客。在它離去之時,留下的是一片荒涼和苦難。這種災難,既有天災又有人禍。《明史》記載,從元末至正元年(1341年)至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的27年間,蝗災、黃河決口、農民起義……中原大地各種災難頻發,在戰爭與災害的雙重打擊下,歷來人煙稠密的豫冀魯等地人口凋零、田地荒蕪。這種悲劇並沒因大明王朝的建立而停止。朱元璋薨逝後,正值盛年,手握重兵,能征慣戰的燕王朱棣揮師南下,在魯豫蘇皖一帶與建文帝(太祖之孫)進行了一場長達四年之久的鏊戰,史稱“靖難之役”。為了鎮懾民眾,燕軍破城之後就大肆屠城,久經戰亂的黃淮流域還沒來得及休養生息,就又一次遭到重創,到處是“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淒涼景象……

槐鄉情思|六百年的回眸 千萬裡的相思(一)

而此時的山西省卻是一派人丁興旺、和平安寧之象。

山西,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南有黃河天險,北有雁門關、外長城雄踞,地形獨特,易守難攻,素有“表裡山河”之美譽。汾河之水灌溉了大片農田,自然條件較為富庶,民風淳樸,所以歷來社會動盪少,人民生活較為富庶。在元明交替的動亂時期,山西的安寧還得益於元朝蒙古族大將察罕貼木兒、擴廊貼木兒(王保保)父子。二人均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防守有方,使得各路農民起義軍未能進入山西境內為害百姓。直到洪武元年,明朝大將軍徐達、常遇春進攻太原,此時察罕已死,擴廓才戰敗逃往漠北。山西只經歷短促的戰爭便歸入大明版圖,自然經濟儲存良好。然而,災禍較少和人口繁盛並未使得山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為改變黃淮流域土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局面,朱元璋採納戶部郎中劉九皋等人的建議,制定移民計劃,開啟移民行動,以圖振興中國。這場歷經洪武、永樂二朝,用時50年,共計18次,將山西百萬民眾遷往全國18個行省、500餘個縣的大移民,時間跨度之大,移民數量之多,影響之深遠,堪稱世界奇蹟。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愁》

作者:王立新

槐鄉情思|六百年的回眸 千萬裡的相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