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著名的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把控朝野,舉國上下,噤若寒蟬,無人不對司馬家族側目而視。但司馬家族的崛起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平靜的江面下暗潮湧動。一將功成萬骨枯,其中最為著名的反抗事件莫過於淮南三叛,淮南三叛的爆發以及平定都和當時的時局緊密相連。

一、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是指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之後,親曹勢力對司馬家族發動的三次大叛亂,分別是王陵之亂、毋丘儉之亂和諸葛誕之亂。三次叛亂困擾了司馬家族整整兩代人。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高平陵事變

王凌之亂。王凌,字彥雲,太原祁縣人,和司馬懿一樣,他也是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的四朝元老,德高望重,長年在地方任職,威操權柄。正始元年(240年),王凌任徵東將軍,節制揚州。司馬懿政變成功後,魏國大臣態度各異,有的選擇歸附司馬家族,而有的不願歸順,起兵反叛。

當時,王凌節制揚州,其外甥令狐愚為兗州刺史,駐兵平阿。舅甥共同統兵於淮南,加之二人對司馬家族不滿,遂生反意,試圖擁立曹彪為帝。令狐愚派人與曹彪聯絡,曹彪大喜過望,一來二去雙方也就關係密切起來,但沒過多久,令狐愚就病死了。

嘉平三年(251年),王凌企圖以攻吳之名調兵,司馬懿有所警惕,沒有同意他的請求。王凌心有不甘,又派人聯絡新任兗州刺史黃華,打算雙方一起叛亂。黃華害怕惹禍上身,就把王凌之事密告司馬懿。司馬懿聞訊後,軟硬兼施,一面親率大軍南下,一面又釋出詔令,表示赦免王凌之罪。司馬懿軍容強盛,王凌軍力本就居於下方,面對司馬懿的大軍,王凌進退失據,只好將自己綁了起來,拿上印綬和節鉞,到司馬懿面前認錯。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把自己綁了的王凌

司馬懿假惺惺地赦免了王凌,但又派兵把他押到洛陽。途經項城,王凌路過賈逵廟,他對著賈逵像傾訴心中的抑鬱:“賈梁道,王凌固忠於魏之社稷者,唯爾有神,知之!”很快在廟中飲鴆自殺。曹彪也被賜死。後來,司馬懿又派人掘了王凌、令狐愚之墓,將二人屍體大暴三日。王凌之亂平定後不久,司馬懿就去世了,傳說他死前還夢見賈奎、王凌二人作亂。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倪大紅版司馬懿

毋丘儉之亂。毋丘儉,字仲恭,河東聞喜人。毋丘儉長年統兵,曾征討高句麗,戰功赫赫,與夏侯玄、李豐等人關係友善。嘉平六年(254年),夏侯玄等人皆被司馬師殺害,夷三族。正元二年(255年),毋丘儉和文欽二人夜觀天星,見有彗星起於吳、楚之間,以為大祥,遂矯曹睿之妻永寧太后詔書,起兵於淮南,二人分工明確,毋丘儉堅守城池,文欽則帶人在外遊兵。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成了司馬家的掌門人,毋丘儉起兵後,司馬師也親自率軍南下平叛。別看毋丘儉和文欽起兵時歃血為盟,大有不破樓蘭終不還之勢,但當司馬師大軍壓境時,毋丘儉和文欽卻亂了陣腳。司馬師派鄧艾示弱,引誘文欽,文欽不假思索地上了當,被司馬師全滅。毋丘儉聽聞文欽大敗,大為恐慌,不久也兵敗,毋丘儉和他的弟弟毋丘秀、重孫毋丘重藏在水邊草中,被司馬師的軍隊發現,斬首並傳示京城。但是在平定毋丘儉叛亂的過程中,司馬師就感染重疾,然後在回程的路上就死掉了。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軍師聯盟》司馬師

諸葛誕之亂。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在毋丘儉叛亂中,諸葛誕曾前去平亂,現如今平亂者成了叛亂者,而司馬家的掌門人也已經換成了司馬昭。毋丘儉之亂平定後,司馬師去世,司馬昭襲兄之位。司馬家兩代三個掌門人,分別對應著一次叛亂,彷佛上天給司馬家族的考驗。

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反於淮南,他先是殺了揚州刺史樂綝,收其精兵,堅壁清野,閉城不出。與之前不同的是,諸葛誕此次遣使向東吳求助,試圖內外夾擊,擊潰司馬氏。東吳聽聞老對頭魏國又搞內鬥了,高興極了,立刻派全懌等人率三萬大軍前來應援,其中就有在毋丘儉兵敗後逃亡東吳的文欽。

聽到諸葛誕又在淮南起兵叛亂,司馬昭估計也很鬱悶,他就不明白為啥老是有人和司馬家過不去?他爸司馬懿親征了一次,他哥司馬師也親征了一次,但兩人都在平亂後不久就掛了。不消說,這次他也得親征了,至於是不是在事成後也掛了,那就先不管了。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軍師聯盟》司馬昭

諸葛誕擁兵十餘萬,再加上東吳派來的三萬人,實力不容小覷。司馬昭的部將認為應該“速伐之”,但司馬昭認為這樣硬碰硬,容易讓諸葛誕以逸待勞,遂先派兵阻隔吳兵的支援,斷其後路,後又對諸葛誕、文欽等人圍而不打,“贏形以示之,多縱反間”,諸葛誕、文欽等人率兵突圍不成,時間一長,軍心大亂,甚至發生了將領叛逃。

更為致命的是,主將之間也出現了矛盾,諸葛誕與文欽火併,將其殺死了,但沒想到這相當於給自己挖好了墳墓。文欽屬下聽聞主將文欽已死,四處潰逃,投降司馬昭。司馬昭趁機進兵,攻克諸葛誕,將其斬首,夷其三族。至此,前前後後長達數十年困擾了司馬家兩代三個人的淮南三叛才畫上了句號。

二、淮南為何頻頻叛亂?

淮南為何頻頻叛亂?就算是有了王凌、毋丘儉的前車之鑑,諸葛誕為何還是選擇起兵叛亂?這其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原因。

首先是共性的。王凌、毋丘儉和諸葛誕三人在當時都是親曹的,其中毋丘儉“與夏侯玄、李豐等厚善”,而文欽更是“曹爽之邑人也”,而諸葛誕也是“與玄、颺(夏侯玄、鄧颺)等至親”。王凌更是四朝元老,世受曹家恩典,他在賈奎廟喊的那句“凌固忠於魏之社稷者”就可以說明一切。因此,淮南三叛的主謀當時多多少少都帶有親曹背景,尤其是司馬懿當政後,誅滅曹爽九族,大行白色恐怖,在這種情況下,親曹勢力難免人人自危,發動叛亂也是合理之事。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曹爽向司馬懿請降

其次就是淮南的特殊性。淮南乃是四通八達之地,自曹魏建國就是對抗東吳的前沿陣地,曹魏在此屯重兵,大興屯田,並且派親信駐守淮南,例如曹仁、曹休、滿寵等人先後都曾駐守淮南。與關中不同,司馬家的勢力在這之前很少侵入過淮南,所以相對而言,淮南地區是司馬家勢力的一個盲區。

淮南為何總是叛亂?司馬氏兩位掌門人都因平叛掛了,只因根基太淺

三國區域性地圖與淮南郡位置

諸葛誕的叛亂尤其值得一提。諸葛誕在毋丘儉之亂時是平亂者,可見他並非堅定地反對司馬氏,但他後來之所以也起兵叛亂,實則是司馬昭刻意“逼迫”的結果。司馬昭曾暗示諸葛誕支援他代曹魏,但遭到拒絕。為了消除隱患,司馬昭才逼諸葛誕造反。

文史君說

平定淮南三叛是司馬氏掃清障礙,代曹魏而自立的重要步驟。在這之前,司馬氏在淮南地區勢力薄弱,這一地區多由親曹勢力把控,對司馬氏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淮南三叛之後,淮南反叛勢力基本都被清理乾淨,司馬氏勢力成功打入淮南地區,將這一重要的戰略位置牢牢的抓在了手裡,這宣告了司馬氏取代曹魏的步伐更進了一步。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司馬家三代開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分別平叛了淮南三叛中的一亂,為司馬炎建立晉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淮南三叛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從當時而言,司馬氏代魏自立已是時代大勢,王凌、毋丘儉、文欽、諸葛誕等人世受曹家恩典,終究成了曹家的陪葬人。我們不能簡單的以勝敗品評人物,當時代潮流與個人價值觀、榮辱和命運緊密聯絡時,很難保證每一個人都作出“符合歷史趨勢”的決定。是生存還是滅亡,這個問題千百年前的他們何曾沒有思考過?但在那個位置上,終究還是走出了這一步。

參考文獻

1、李必友:《“淮南三叛”與曹魏後期政局》,《池州師專學報》1998年第1期。

2、仇鹿鳴:《誰是司馬氏的敵人:地方勢力與淮南三叛》,《人文雜誌》2012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蘇)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