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提示什麼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荊軻,在出發刺殺秦王以前,留下的千古名句。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一直作為我國的文學教材,主要傳播荊軻重義輕生、為燕國勇於犧牲的精神,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

可是荊軻最終並沒有成功,這個刺殺是失敗的。其實荊軻一早就知道這個結局,不然他不會留下“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句話,那麼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這句話又在提示什麼?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提示什麼

(荊軻刺秦王劇照)

我們先來看看,荊軻是如何認識太子丹的。

太子丹本來是秦國的人質,後來逃回燕國。他知道秦王有吞併六國的野心,就向自己的老師鞠武請教解決辦法。鞠武說燕國有個謀士叫田光,他一定能幫助燕國解決這一困境,於是太子丹趕去拜訪田光。

田光對太子丹說:“如果早幾年來找我,或許我還能幫上忙,但是如今我已年邁,想必是力不從心了。不過我有個朋友荊軻,或許能夠幫上忙。”太子丹一聽,急忙求田光引見。

後來荊軻去見太子丹,才知道燕國如今的處境。在太子丹的懇求下,最終荊軻答應了他的請求,決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提示什麼

(荊軻雕像)

不過我認為,荊軻從內心是不願意去的,這從幾方面可以看出來。

一、田光當時對荊軻說,已經將他舉薦給太子丹,希望荊軻去見太子丹。可是荊軻顯得有些猶豫,因為事關國家大事,他不敢貿然決定。田光為了激勵荊軻,說這是國家大事,太子丹肯定不希望他這個年老之人洩露,於是以死激勵荊軻,希望他去見太子丹,並且將此事保密。

二、太子丹向荊軻說出實情,希望他去刺殺秦王,結果遭到荊軻拒絕:“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這時候太子丹跪下叩頭,才讓荊軻答應下來。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提示什麼

(荊軻劇照)

三、荊軻認為貿然去見秦王,如果沒有特別的寶物獻上,他不會讓人接近自己。秦國一直在通緝樊於期,如果能獻上樊於期的人頭,那麼秦王接見的機率就很大了。

其實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自己說去勸說,也是希望樊於期不要答應此事。可他沒想到樊於期重情重義,最終以自刎來成全這個計劃。

四、荊軻答應之後,卻遲遲沒有出發,導致太子丹認為他已經後悔,屢次催促他。荊軻認為太子丹不相信自己,於是決定馬上出發。在易水旁,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句話。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荊軻本不想去刺殺秦王,我認為並不是荊軻膽小,而是他自己清楚,這次刺殺成功的機率很低。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提示什麼

(荊軻覲見秦王劇照)

刺殺一國之君不是易事,並非太子丹他們期望的那樣容易。在刺殺過程中,荊軻原本有機會成功的,可他一心活捉秦王,好逼迫他將土地契約歸還燕國,史書記載“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要刺殺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要活捉,這件事本來就不太靠譜,但是荊軻為了國家大義,最終還是隻有犧牲自己。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荊軻早就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易水說的那句話,也是想提示太子丹,這次刺殺凶多吉少。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提示什麼

(荊軻劇照)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這樣評價荊軻:“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意思是荊軻想要報答太子丹的恩情,卻不顧及自己七族的人都會受到牽連,想用一把短小的匕首,就將秦國削弱,讓燕國強大起來,這難道不是愚蠢之極嗎!

由此可見,連司馬光也認為,這次的刺殺是非常草率、魯莽甚至愚蠢的決定,那麼荊軻作為燕國的有志之士,他又怎會不知呢。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如何知道他有去無回,他在提示什麼

(秦王劇照)

當然荊軻這次去刺殺,也是抱有僥倖心理的,雖然自己凶多吉少,但還是有那麼一絲絲的機會,如果得到上天庇佑,活捉了秦王,那也是皆大歡喜的事。只可惜他沒有那樣的運氣,秦王也命不該絕。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刺客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