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之荀攸

荀攸,字公達,潁川人,名門望族。是荀彧的侄子,雖說是侄子輩,但是年齡卻比荀彧大。

三國人物之荀攸

很早的時候,荀攸的父母雙親就去世了,所以是個可憐的娃娃。貌似是十來歲的時候吧,他的祖父荀曇死了,然後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說主動要為荀曇守墓。

荀攸就對他的叔父說:

這人看起來臉色不太好,可能太太口服液沒喝。而且,平白無故地過來守墓,我覺得他心裡有鬼,估計是做了什麼壞事。

果然,經過詢問,那人是殺了人,逃亡在外,所以想以守墓來隱藏自己。這件事發生之後,周圍人都對荀攸開始刮目相看起來,真是不簡單吶。

呵呵,想我十幾歲的時候只知道嘻嘻哈哈,別說看人了,看狗都不會。

189年,漢靈帝厭倦了皇帝的生活,到西方極樂世界追求自由去了。接著,董卓這攪屎棍按捺不住寂寞,開始登上舞臺表演了。大家也都知道嘛,董卓來到京城之後,血雨腥風,還準備遷都長安。

同年,荀攸也剛好邁進了公務員的圈子,就像如今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壯志激昂,血氣方剛,想盡自己一點的微薄之力,於是就跟幾個人商量:

董卓無道,我們都不喜歡他,別看他表面看上去很強大,肌肉很發達,其實他也怕菜刀。不如我們去行刺他吧,這樣我們也算為天下人除害。

三國人物之荀攸

結果淘寶上買的“行刺一條龍”快遞還沒到呢,就被人發現了,那幾個人鋃鐺入獄,其中有一個人叫何顒,比較害怕,畢竟刺殺的是董卓呀,一個不講道理的人,我還能活得下來嘛?直接痛快點給我一刀也就算了,問題是董卓這人心理變態,喜歡折磨人,又是挖眼睛又是割屌的,算了,我看我還是先自殺吧,於是那人在獄中追隨先帝去也。而荀攸呢,泰然處之,非常自然,該吃吃該喝喝該擼擼,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恰好沒多久董卓就被他的乾兒子呂布幹掉了,荀攸也就被放出來了。

何顒就是那個最早稱荀彧為“王佐之才”的人。

從獄中出來後,大家也都知道荀攸的能力與為人,雖然進過監獄,檔案不乾淨,但誰也沒把它放心上,於是就叫他繼續做官。荀攸估計也感覺到天下要大亂了,京城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於是提出要去蜀地做官,那地方比較偏遠也比較安全,到時候看天下的局勢再做決定。結果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啊,路途艱難又遙遠,荀攸到了荊州之後就停下來了。

荊州當時是劉表的地盤,而劉表嘛,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只想著在亂世當中保全自己,因此荊州還算是一個比較安穩的地方,荀攸也就一直在那待著了。

196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一個合法的流氓後,就準備開始搭建自己的班子。

有一天,曹操看到荀彧之後,就一直盯著荀彧看個不停。

荀彧一臉懵逼,問:

怎麼了,老闆,我臉上有字嗎?

曹操點了點頭,說:“

有!我看見了,倆字!

不要這麼盯著人家看啦,雖然我臉上寫滿了帥哥,但別這樣啦,人家不好意思的啦。

不,我沒看到帥哥,我只看到了荀攸。話說我今天才想起來你還有個比你大的侄子,以前同朝為官見過他,比你帥多了,他人現在在哪呢?

三國人物之荀攸

事實上,荀攸是由荀彧推薦給曹操的。只不過我為了增添一點戲劇性,姑且這麼寫了。

接著,曹操就寫信給荀攸,說:

大兄die啊,現在天下是這個樣子,你難道不想出來幹番事業嘛?你難道要當一輩子的宅男嘛?你難道想默默無聞地一輩子嘛?所以兄die,別躲著,出來吧!

荀攸看完信之後,覺得也有道理,就去曹操那了,而曹操聽說荀攸來了,大喜過望,對周圍的人說:

荀攸不是一個平常人,能跟他一起商量大事,何愁天下不平呢?

自此,荀攸就成了曹操的軍師。

曹操早期創業的時候,周圍就有很多不安分的小諸侯,張繡就是其中之一。張繡總共跟曹操PK了三次,第一次曹操大軍剛到,張繡投降了,但是好色的曹操一生打仗無數,他看上了張繡的嬸嬸,就。。。

這就弄得張繡很沒面子,於是,那一晚,曹操跟嬸嬸在營帳裡面風花雪月,你儂我儂,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假裝從曹操軍營中路過,然後突然間調轉槍頭,殺了個曹操措手不及。曹操當時正漸入佳境,就聽到外面起了動靜。敏銳的曹操當然知道這肯定不是軍事演習,於是提起褲子就跑了。這一戰,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力戰身亡。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人也不錯,如果沒死的話,可能以後就輪不到曹丕什麼事了。這讓我不驚想到,女人經常就改變了歷史,比如這位,張繡的嬸嬸——鄒夫人。

三國人物之荀攸

後來曹操又來揍張繡,荀攸就勸說曹操:

我覺得這次還是不要去打他了,不是說不打他,而是現在不是時候。你看吶,張繡剛剛找了個盟友-劉表,他們兩個互為犄角,而張繡的糧草是劉表提供的,但是劉表不是慈善機構啊,時間久了,劉表心裡就會彆扭,我神經病啊,張繡是我什麼人,我幹嘛要包養他。等到劉表有這種念頭後,我們再去揍張繡,劉表也樂得,現在我們要是去揍張繡,劉表就會產生危機感,唇亡齒寒的道理他肯定懂,到時候恐怕我們就會有危險啊。

結果曹操一意孤行,沒有聽進去,還是跑去揍張繡了。果然如荀攸所料,劉表來支援張繡了,切斷了曹操的後路,好在曹操身邊能人也多,度過了危急,灰溜溜地回去了,回去之後就拉著荀攸的手,說:

悔不聽荀公達之言吶。

後來就是張繡又投降了,這次是真投降!

接著曹操又去跟呂布PK,曹操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呂布龜縮在城池裡面不出來,曹操一時之間也難以攻克,就起了退兵的心思。荀攸就和郭嘉一起勸曹操,說:

呂布有勇無謀,雖然經常來找麻煩,但都被我們打退了。?現在呂布軍計程車氣很是低迷,就算有陳宮的計謀,也於事無補,這是天大的好機會啊,只要我們再堅持一下,就能滅了呂布。

後來,曹操引沂水、泗水灌進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了呂布。

三國人物之荀攸

200年,官渡之戰爆發,袁紹的大將顏良包圍了白馬這個地方,要知道顏良也是挺厲害的,而且官渡之戰,曹操的兵力是遠不如袁紹的。這時荀攸就提出了聲東擊西的計謀:

敵人兵多,不能硬抗,想辦法把他們分散開,然後逐個擊破。

曹操採納了荀攸的建議,果然袁紹中了曹操的聲東擊西之計,顏良被關羽送上天了。接著,曹操又帶著很少的幾百兵力押送糧草,很不幸的是碰上了文丑,大家就很慌:

人家幾千人,我們幾百人,都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於是很多人勸曹操趕緊退回大本營吧。

荀攸就出來說:

這正是破敵的好機會,為嘛要退呢?

曹操與荀攸相視一笑,便下令下馬扔下糧草輜重以及馬匹。文丑看到這麼多糧草,這麼多戰利品,手下的人就一哄而上,結果被曹操殺了個措手不及,文丑也死於亂軍之中,有些記載說劉備是跟著文丑一起來的,就算一起來的,以劉備這種逃跑經驗豐富的人,肯定是跑了嘛!

在正史中,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文丑是被關羽殺的,而只能確定文丑是死於亂軍之中,很大的可能,是被小兵殺的。哎,可憐一員虎將,死於鼠輩之手。

官渡之戰曹操能夠勝利,最關鍵的在於兩個人的投降,一個是許攸,還有一個就是張郃。這兩人原先都是袁紹的人,後來都投降曹操了,至於其中細節,今天不說,以後有機會肯定說的。兩人剛投降的時候,曹操的人大都不相信,只有荀攸以及極個別人勸說曹操:

他們是真的,相信我的判斷。

曹操才接納了他們,聽取了投降者帶來的敵方軍事機密,最後KO了袁紹。

官渡之戰後,曹操就上表朝廷,其實也就是左手寫封奏摺右手籤個字而已,說:

荀攸一直跟在我身邊,沒有哪次戰鬥是他不參加的,前前後後能夠戰勝敵人,荀攸是出了不少計策的。

因此荀攸被封了一個侯爵。

史書上評價荀攸,說他多謀深算,心思縝密,但是卻對荀攸的具體記載很少。

關於荀攸之後的記載,很少,幾乎沒有,不是說他啞巴了。荀攸經常跟隨曹操出征,可能越往後曹操身邊的人才就越多,而且我覺得荀攸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因此性格上面也不像郭嘉那樣張揚,做事也肯定是很小心的。因此像什麼出謀劃策很多時候可能就是私下裡跟曹操說的。

荀攸跟鍾繇的關係很好,每次鍾繇有所行動,都反覆思考,覺得沒問題了就會去問荀攸,而荀攸每次都能找出一些鍾繇原先疏忽的地方。所以說荀攸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只知道他一生為曹操獻了十二個奇策,關於這十二奇策的具體內容,很抱歉已經隨著荀攸的去世一併埋入塵土了。鍾繇是知道的,在荀攸去世之後想寫出來讓大家知道下,結果腦子裡面構思好了,還沒寫幾個字也去世了,因此留給了後世一個謎。

當然,有些朋友是知道荀攸的十二奇策是什麼。嘿嘿,借刀殺人,無中生有,南蠻入侵,萬箭齊發……

荀攸畢竟有個叔叔荀彧,而我們都知道在後期荀彧是跟曹操穿生了矛盾,一說是被曹操殺了,一說是因為自己鬱悶死了,還有一說是因為覺得看錯了曹操,然後又感覺到了曹操的殺意,因此自殺了。反正不管哪一說,荀彧都向曹操表達出了自己的不滿。

那麼關於荀攸呢?在這個期間荀攸是怎麼想的呢?畢竟荀攸跟荀彧都是出自世家大族,個人覺得荀攸是傾向於荀彧的吧,但是他是不會表現出來的。還有一點,荀彧是偏向戰略的,因此有理想,相當於一個政治家吧,而荀攸是偏向戰術的,相當於一個政客吧,他們兩個的區別就在於政治家與政客之間的區別。

在曹操創業的早期,荀攸一直跟隨曹操在前線出謀劃策,是真正軍師級別的人物。

另外就是,荀攸真的是太低調了,其實荀彧也是蠻低調的,可能荀家家風比較好,而且,比起自己的叔叔荀彧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沒有什麼可以炒作的題材。所以,要是對三國正史瞭解不多的人,可能還不知道荀攸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