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派李牧去打匈奴,李牧:匈奴來了就躲起來,敢去抓敵人的斬首

戰國名將李牧被派去鎮守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兵將們認為李牧出場,必有反響,歡呼雀躍。不曾想李牧的第一條軍令竟是:“匈奴人來了就躲起來,有膽去捕捉敵人斬首!”

李牧這個軍令讓大傢伙都瞠目結舌,正常流程不是應該見到匈奴兵來犯,就率軍出擊,李牧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呢?雖說大家疑慮重重,但李牧才是有話語權和決定權的那個,只能服從命令聽指揮。

李牧很快就做了一系列讓人出乎意料的事。他有權根據當地情況需要設定官吏,防地裡該收的稅都會送到李牧的幕府,作為守城養軍的費用。

趙王派李牧去打匈奴,李牧:匈奴來了就躲起來,敢去抓敵人的斬首

李牧上任後,對守城計程車兵尤其大方,每天都要宰幾頭牛來犒賞士兵,並教士兵練習射箭騎馬,對烽火臺的看守尤其上心,更是常常指派士兵前去勘探敵情,防患於未然。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臺傳來警報後,李牧就立即收攏人馬退回營地固守,從不出城迎敵。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匈奴兵回回在李牧這兒吃了閉門羹,心裡也著實火大,回回無功而返,一點戰利品都沒有。

匈奴兵就開始打心眼裡看不上李牧,一個膽小如鼠的守城將領,一聽到他們舉兵來犯,就縮在城裡不出來。不僅如此,李牧的手下私下對李牧也頗有微詞,一個絲毫沒有膽量的將領,讓他們沒有辦法建功立業,當真是讓人有些惱火,可他們畢竟在李牧麾下效力,只能敢怒不敢言。

相比那些心中萬分鬱悶的守城兵將,趙王更是一個頭兩個大。他派李牧前去鎮守,是為了讓他領軍抵禦匈奴。李牧則是固守不出,幾年來軍費不少,卻一點戰果都沒有。趙王認為李牧對本職工作不上心,就派人前去把李牧替換下來。

替換李牧的新將領一上任就很盡職盡責,一旦匈奴來犯,他就率軍前去出擊,奈何屢次交戰,屢次失利,損傷很多,邊境上無法繼續耕田,放牧,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這下,趙王更苦惱了,這李牧固守營壘,反倒是讓匈奴無計可施,這新將領次次率軍迎戰,但屢戰屢敗,趙國損傷太大。兩下一比較,趙王覺得還是繼續讓李牧去鎮守,才能把損失降到最小。

可李牧也是個有脾氣的,不樂意被趙王隨意任用,就謊稱自己病倒了,堅持閉門不出。趙王為了邊境不再受匈奴侵擾,態度強硬地讓李牧繼續出來領兵。

李牧見趙王態度嚴肅,推辭不掉,就給趙王提了一個要求:“他可以ti回去繼續領兵鎮守,但有一個前提條件,他還是會像以前一樣,固守營壘,不和匈奴兵正面交戰。”

趙王見狀,無可奈何地應了,畢竟李牧領兵鎮守,除了沒有斬獲一點戰利品外,匈奴兵也毫無收穫。李牧重回營地後,又故技重施,繼續堅守不出。

匈奴兵得知李牧回來後,也是氣得牙癢癢的,但也是無計可施,只是心裡無比懊惱,李牧一來,他們沒辦法搶到任何東西了。

趙王派李牧去打匈奴,李牧:匈奴來了就躲起來,敢去抓敵人的斬首

可守城的兵將們對李牧的繼續固守方案投了反對票,他們認為李牧每天優待他們,還嚴格操練他們,卻遲遲不能與匈奴兵正面交戰,當真是讓他們無用武之地。他們就給李牧表態了,願意和匈奴打一仗。

李牧見眾兵將士氣高漲,便點頭應允了,隨即開始分兵部署,迎戰匈奴。只見李牧先是給匈奴來了個虛晃一槍。他派人把成群結隊的牲畜到處放牧,吸引匈奴士兵的注意。一面他又加緊安排士兵的操練,同時準備了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兵丁五萬人,善於騎射的兵丁十萬人,全部都訓練有素的準備迎戰匈奴。

匈奴兵不疑有他,見四處放牧的人群和牲畜,就火速率軍來搶。李牧讓士兵佯裝打不過,甚至故意讓幾千人做了俘虜。

匈奴的單于聽到李牧沒有繼續固守營壘,認為有了可乘之機,便率軍前來。李牧派出許多偵查敵情計程車兵,得到一手訊息後,開始著實排兵佈陣。

李牧佈下許多奇兵,等匈奴兵舉兵來犯,就張開左右雙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了匈奴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

趙王派李牧去打匈奴,李牧:匈奴來了就躲起來,敢去抓敵人的斬首

李牧出其不意地迎戰匈奴,使得匈奴大敗,足以可見李牧的領軍策略,著實有過人之處。數年來被匈奴人認為是膽小如鼠之輩也絲毫不以為意,堅持己見,嚴格操練士兵,為日後迎戰匈奴做了許多的鋪墊工作。

李牧選擇固守不出,看似毫無戰果,其實是在無形中給匈奴增添了許多壓力,匈奴次次舉兵來犯,回回無功而返,都在增加匈奴的內耗。匈奴兵看低李牧,對他絲毫沒有戒備之心,才使得李牧積蓄力量,最終給匈奴來個一網打盡,保證了趙國邊境十來年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