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封建帝制延續了2132年。上至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公元前221年,下至辛亥革命,1912年清朝宣佈退位詔書。在朝代不停的更迭中,出現了無數帝王。

老朱,朱重八算是我國封建帝王中最厲害的一位。開國皇帝的奮鬥,必定是艱苦卓絕,漢高祖劉邦的奮鬥史也為人們所熟知。朱重八的開國奮鬥史,難度係數最高,升級之路也更曲折。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曾經的放牛娃,天災中葬不起父母,當過和尚,討過飯,最後滅了元朝成為明太祖,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在征伐武攻方面頗有自己的見地。特地為子孫留下《皇明祖訓》,為其列出15個不徵之國。15國分別是朝鮮、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臘、西洋、爪窪、彭亨、百花、三佛齊、浡泥。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這都是些什麼地方呢?除了朝鮮、日本我們都熟知,靠近我國東海岸。其他都在東南亞,是一些海上島國。在當時,15國綜合國力與大明王朝的實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那麼大明王朝鐵騎難道拿不下彈丸小國嗎?還真別說,勝算不大。水土不服是首要因素。其次,我們明太祖朱元璋畢竟是有戰略思想的。兩權相害取其輕,朱元璋認為比海上擴張更明智的做法是建交。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派去炫耀國威的一次航海事蹟,也的確遵循了祖訓沒有發起戰爭。明太祖朱元璋的先見和遠謀是多麼的高明。這不僅僅是因為害怕將士水土不服、不能保證勝率這麼簡單。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教訓!朱元璋非常懂得以史為鑑。元朝蒙古鐵騎是最驍勇善戰的,結果攻打越南的時候,北方來的將士害瘴癘,這就是嚴重的水土不服造成的。越南在當時叫安南,正是朱元璋祖訓不徵之國名單中的一個東南亞小國。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打仗是特別耗費國力、財力以及人力的事,事關國之興亡。朱元璋認為這15個不徵之國,不必勞民傷財去賭一場。況且海上作戰對於中原內陸人來說,實在是難上加難。前有隋煬帝遠征琉球失敗,為後世譏。

朱元璋在談到忽必烈攻打日本的時候,說“加以天厭征伐,海風怒號,沉鉅艦千艘,淪精兵海底”。他的意思就是說,雖然元世祖忽必烈的兵強悍,但是擴張必須有度,得順應天意。看來他還很迷信。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謹慎一定沒有錯。那麼朱元璋打算如何對待這不徵之國呢?

一、對待恭順的小國恩威並施

大琉球、小琉球、真臘和暹羅,在朱元璋眼裡不只是彈丸之地,更是擴張地圖上的緩衝地帶。琉球表現最積極,前來朝貢,朱元璋也會表示出大國和大明王朝的禮遇。來朝貢的國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學讀書,禮待甚厚”。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暹羅是這幾個來朝貢國家中實力較強的,而且態度最恭順。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就是今天的泰國,成為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和南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重要樞紐。

二、對待不識趣的小國不客氣

不識趣小國,不需要說大家也可以猜到,那就是日本。日本不安分之所以讓朱元璋不爽,是因為他們屢次煩擾東南海防線。主要就是日本南北混戰時期的那些流浪武士,勾結著一些東亞海民,也就是歷史上的倭寇。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朱元璋煩不勝煩的時候,也曾以武力威脅,警告他們好自為之。我們前面說過,朱元璋對海上作戰心存疑慮。對日本也就是嚇唬嚇唬,並沒有真的開戰。朝鮮,當時人稱“僻居海隅,其風甚詐,人性多頑”。看來朝鮮也不好打。不過人不犯我,朱元璋也就和他們相安無事。

朱元璋讓子孫銘記的一條祖訓:這15個國家不能打

我國與鄰國曆來都是一個共存體系。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追根溯源,很多是有部分中國血統的,可以說有親緣關係。地理位置是最關鍵的,比如越南猶如中國的南大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多密切的關係。

總結:

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留給子孫的祖訓,也留給了後人啟發和思考。當今世界已非封建帝制,我們更加註重的是睦鄰友好、和平共處、利益共贏。古人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歷史,還是珍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