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死後,李自成花233兩白銀下葬,墓裡只有2盞燭臺

中國古代的封建帝王,向來都喜歡在生前修築豪華的陵墓,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生前還沒有享受完榮華富貴,因此在死後也要為自己營造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不過,每個朝代的亡國之君一般都沒有什麼像樣的陵墓,有的規格甚至還達不到普通貧民百姓的水平,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陵墓了,不僅下葬時花費的銀兩少得可憐,墓中的陪葬品也幾乎一無所有,只有2盞注水的長明燈,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崇禎皇帝死後,李自成花233兩白銀下葬,墓裡只有2盞燭臺

這就要從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說起了。由於崇禎皇帝不願意做亡國之君,因此選擇前往煤山上吊自盡。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除了對皇宮的寶物大肆掠奪之外,李自成自然也不會忘記埋藏崇禎皇帝,因此他將這件事情交給了順天府官員趙一桂辦理這件事。但是趙一桂剛剛接過這件差事,第一個難題就擺在了他的面前:崇禎皇帝生前並沒有修建自己的陵墓。

崇禎皇帝死後,李自成花233兩白銀下葬,墓裡只有2盞燭臺

由於崇禎皇帝生前操勞過度,十分節儉,就連皇袍之上也打了不少補丁,因此根本沒有時間和白銀來修築自己的陵墓。趙一桂和諸位官員們商量之後,認為可以將崇禎皇帝生前所寵愛的妃子——田貴妃的墓葬開啟,將其變成崇禎皇帝的陵墓。但是就在趙一桂準備付諸實施的時候,第二個難題又擺在了他的面前:李自成沒有撥給他一分錢銀子,這皇陵要怎麼修呢?

崇禎皇帝死後,李自成花233兩白銀下葬,墓裡只有2盞燭臺

為了解決錢的難題,趙一桂只好在當地官員之間進行慈善募捐,共有10位官員參與了捐助,最終得到了233兩白銀。憑藉著這點微不足道的銀子,趙一桂精打細算,在能節省的地方儘量節省。比如裹著崇禎皇帝身體的錦被,另一面實際上是用粗布做成的;就連崇禎皇帝墓室之中唯一的陪葬品——2盞長明燈之中也沒有注入更多的燈油,大部分都用水進行了代替,可見當時崇禎皇陵的陵墓寒酸到了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