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近日,在恩施州利川市文鬥鄉長順集鎮,有人挖出一座古墓,墓碑上的石刻文字記載,該墓主人身份顯赫,系著名女將秦良玉的祖先秦安司。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現場目擊者介紹,該墓位於長順集鎮旁的一塊菜地裡,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了,清咸豐年間,道光甲辰科進士秦時英及其族人對秦安司的墓進行了重新修繕,因文革期間“破四舊”,秦安司墓被毀,逐漸被周邊民房所侵佔,僅存黃土一堆、殘碑一塊。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據史料記載,秦安司系元末湖北麻城人,因祖上戍邊有功,世襲萬戶候。元至正年間,麻城徐壽輝之亂起,為避戰禍,秦安司率八大千戶入川居彭水。明洪武十五年,秦安司於利川長順壩被毒蛇咬傷身亡,等其家人趕到,螞蟻已銜土成墳。

秦安司第九代十世孫秦良玉(女),自幼受“執干戈以衛社稷”理念的影響,立志“精忠報國”,勤學武藝、熟讀兵書、在嫁給石柱土司馬千乘後組建了“白桿兵”,屢建奇功,受到皇帝讚揚。據瞭解,花木蘭只是個民間傳說,而秦良玉是中國唯一載入正史的女將軍。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目前,當地秦氏族人正在向政府申請,擬對秦安司墓進行修繕和保護,打造鄂、渝、川、黔、湘等地秦氏宗親追宗溯源、緬懷先祖的地方。此外,秦氏族人還在籌劃拍攝《女將秦良玉》的影視作品。

相關連結:女將秦良玉

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第一次入川,一舉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志得意滿,進圍太平,打算拿下更多的城池。此時忽然聽說秦良玉來了,嚇得倉皇而逃,根本不敢迎戰。

那麼這位光憑名字就能嚇跑張獻忠的秦良玉,是何許人也?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女總兵秦良玉

明朝花木蘭

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的人物,年代離得太遠,關於她的好多事蹟都是後人的藝術加工,她的形象是美好而模糊的。但就在距今不算很遠的幾百年前,中原大地上出現了另一位出色的女性將領,被視為明朝花木蘭。

正史中,古代女性名人都被記載在“列女傳”裡,只有她,因戰功卓著而被單獨立傳記載到將相列傳。記載她的時候,不說賢良淑德容貌如何,而是說“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這分明就是描述男性將領的口吻。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她就像是個奇蹟。也因為是作為將相來記載,她的事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便了後人更全面的去認識這位傑出的女性。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她就是秦良玉,字素節,1574年出生於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她的父親秦葵是名貢生,好讀書,也好兵法,正是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三個兒子都對軍事很感興趣。

最奇特的是三女兒秦良玉,明明是個弱質纖纖的姑娘家,卻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槍,不喜歡胭脂花粉。秦葵思想比較開明,對女兒像對兒子一樣悉心教導,還嘆息幾個兒子都不如女兒。

老先生沒看錯,他的女兒的確比兒子優秀,優秀到讓男性主宰的朝廷不得不認她的功勳,忽略性別視其為將軍。

播州之戰中南川路戰功第一

秦良玉長大後,嫁給了石砫(今重慶市下轄石柱縣)宣撫使馬千乘,宣撫使就是俗稱的土司。她不甘於呆在後院,訓練出一支驍勇善戰的部隊,號為“白桿兵”,遠近聞名。

白桿兵是特殊兵種,配備的武器白杆槍是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可用作錘擊。還可以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非常適合四川的地形條件。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白桿兵

萬曆二十七年(即1599年),楊應龍在播州(今貴州省遵義市)作亂,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率三千人跟隨李化龍前去征討,秦良玉則率五百精兵押運糧草,與副將周國柱扼守鄧坎(今貴州鳳岡縣南)。

1600年,楊應龍趁李化龍軍營中大擺宴席,連夜來襲。秦良玉夫婦最先反應過來,打敗襲擊乘勝追趕,接連攻破金築關等七個營寨,後來又協助酉陽各路官軍攻取桑木關(今綏陽縣城東7公里處,是播州通向正安、連線四川的重要通道),大敗楊軍。

《明史·秦良玉傳》中的記載是: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

意思是秦良玉為南川路戰功第一,但事後她並沒報功。可能此時的秦良玉對自己的定位是輔佐丈夫,還沒想到做獨立的將領。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北上抗擊後金

萬曆四十一年(即1613年),馬千乘得罪了監軍太監邱乘雲,被誣陷下獄,病逝於獄中。他和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此時還小,朝廷便破例讓秦良玉繼任石砫宣撫使,這也是因為她作戰有功,才能突出。

此後數年,秦良玉在石砫訓練兵馬,撫慰地方,名頭極響。

泰昌元年(即1620年),後金入侵遼東,朝廷命秦良玉援助,秦良玉派兄長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領幾千人先前往。

天啟元年(即1621年),後金包圍了瀋陽,秦家兄弟裕血奮戰,秦邦屏戰死,秦民屏僥倖逃得一條生路。

秦良玉聞之大怒,親率三千兵馬直達榆關(今河北山海關)抗擊後金,明熹宗朱由校下詔賜秦良玉二品官員的服飾,封誥命夫人。別人的誥命,有可能是因夫或因子而封,唯有秦良玉,那是她自己掙來的。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威風赫赫秦良玉

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亂

同年9月,明軍兵員損失過大,兵部讓秦良玉回川再徵兩千兵。

她回去後,恰逢永寧(今四川敘永縣西南) 宣撫使奢崇明在重慶造反,立即發兵征討,率領秦民屏及秦邦屏的兒子秦翼明、秦拱明逆流西上,殺到重慶南坪關,斷了叛軍歸路。

奢崇明的部將樊龍還想和秦良玉結盟,雖說馬千乘死得冤枉,但秦良玉對大明忠心耿耿,根本不理,還斬了使者。

天啟二年(1622年),奢崇明圍了成都,朝廷急令附近土司前去解圍,土司們都收了奢崇明的賄賂,置之不理。只有秦良玉聽從調令,擊鼓西進。

《明史》上的記載是:“時諸土司皆貪賊賂,逗留不進。獨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長驅抵成都,賊遂解圍去。”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秦良玉的部隊戰力很強,一到就打敗奢崇明,解了成都之圍。之後一路追著奢崇明打,收復了本被佔領的重慶,以及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等叛軍據點,徹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亂。

朝廷也不吝於封賞,授秦良玉為都督僉事、充都督同知總兵,並加封為夫人,還多次賞賜金幣。

自費軍餉,進京勤王

《明史·秦良玉傳》:崇禎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與翼明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莊烈帝優詔褒美,召見平臺,賜良玉彩幣羊酒,賦四詩旌其功。

滿清的目光一直盯著明朝。崇禎三年(即1630年),在清軍的猛攻之下,永平四城失守,京城告急。秦良玉帶著侄子秦翼明進京勤王,並拿出家中的資產充作軍餉。

這種自掏腰包的忠臣,崇禎沒見過,特意下旨表揚並親自詔見,賞賜金幣酒水什麼的只是小事,不愛詩詞的崇禎竟然還詩興大發,作了四首讚揚秦良玉的詩,可能非如此不能表達他的讚賞之情吧。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抵禦張獻忠

然後時間就到了崇禎七年(1634年),文章剛開頭就說過的那件事兒,張獻忠被秦良玉嚇走,路上遇到正好回川的秦良玉兒子馬祥麟,母子倆合圍之下,張獻忠敗入湖廣。

崇禎十三年(1640年),張獻忠聯合羅汝才再次造反。按照兩人的商議,這次羅汝才打夔州,秦良玉率兵去攻,數次大敗羅軍,羅汝才手下眾多將領投降,羅汝才帥旗被奪,走向衰亡。

張獻忠此次有備而來,兵多將廣,明軍不敵。兵部尚書、閣臣楊嗣昌自請為督師入川平叛,他的策略是讓張獻忠的軍隊都進入四川,再在四川圍而殲之。但四川巡撫邵捷春手下只有兩萬殘兵,可倚重的將領只有秦良玉和張令,不敢與張獻忠大戰,消極防守。

秦良玉極有戰略眼光,一再告訴邵捷春這樣是不行的,如此佈防必然失敗。還建議呼叫自己的二萬溪峒士兵攻打張獻忠,糧餉方面朝廷只需出一半,另一半她自己負責。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話都說到這種地步了,邵捷春也沒同意。可能是他手上的確沒有糧食。但更主要的是,他和楊嗣昌意見相左,不願按照楊嗣昌的意願行事。

秦良玉無奈,只好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崇禎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那一年。張獻忠率大軍再次進犯夔州,秦良玉再次領兵去救,遺憾的是,這次兵力太過懸殊,寡不敵眾,沒打過張獻忠,黯然逃回石砫。

後來張獻忠霸佔了成都,秦良玉沒想過投降,大義凜然地說:“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餘年事逆賊哉!”

還立下軍令:“有從賊者,族無赦!”意思是膽敢降敵就誅全族。

之後分兵守衛石砫,雖無力打敗張獻忠,至少保住了自己的家。張獻忠四處招降、攻打土司,卻從不敢來石砫。

《明史》上的記載是:賊遍招土司,獨無敢至石砫者。

恩施發現女將軍秦良玉之墓!崇禎皇帝曾為其作詩4首!

【結語】

什麼叫巾幗英雄?我認為像秦良玉這樣的才算是真正的巾幗英雄,上能保家衛國,下能安撫百姓。她所做的這一切,超越了性別和年齡的限制。她對明朝的忠義,更是令人感動。

1646年,南明第二位皇帝明紹宗朱聿鍵,派使者專程赴石砫,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銜,封忠貞侯;近在西南的永曆帝朱由榔則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四川招討使。

他們都對秦良玉寄予厚望,可是此時的秦良玉已經是73歲的老人了,還能做什麼呢?兩年後,秦良玉壽終正寢,享年75歲。

她這一生,精彩,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