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的忠臣,溥儀退位後仍率舊部孤軍奮戰,死後被比作諸葛亮

文|格瓦拉同志

隨著隆裕太后以小皇帝溥儀的名義頒佈退位詔書,立國近300年的滿清王朝就此覆滅。而在此過程中,除了末任陝甘總督升允外,鮮有王公大臣站出來力挽狂瀾,由此可見,升允真可謂清朝最後的忠臣。那麼,升允為挽救清朝都做過哪些事情?他的努力為何最終付諸流水?

清朝最後的忠臣,溥儀退位後仍率舊部孤軍奮戰,死後被比作諸葛亮

升允舊照

升允,多羅特氏,蒙古鑲黃旗人,光緒八年(1882年)考取舉人。從光緒二十六年(1900)開始,升允先後出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陝西布政使、巡撫、江西巡撫、察哈爾都統、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等要職,是深受清廷倚重的封疆大吏。作為滿蒙貴族中的極端保守派,升允不僅仇視革命黨,甚至對立憲派也多有指摘,堪稱食古不化、冥頑不靈。

升允雖然是頑固的保守派,但居官期間卻以清廉勤勉、剛直敢言著稱,在舉世昏昏、政治敗壞的官場,堪稱“異類”。比如,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期間,文武百官為表現忠心,都向太后獻上奇珍異寶。然而,升允非但沒有進獻禮物,反而給太后上了一封奏摺,懇請她停止這項勞民傷財的慶典,並將節省下來的費用以賑濟災民,令慈禧太后大為光火。

清朝最後的忠臣,溥儀退位後仍率舊部孤軍奮戰,死後被比作諸葛亮

升允是個極端保守派

宣統元年(1909年),攝政王載灃順應立憲派的呼聲,下令在各省組建諮議局,以便為將來的召開國會、君主立憲打基礎。然而,敵視一切進步思潮的升允,卻公然違抗載灃的命令,多次阻撓陝西省諮議局的建立,引起闔省士紳的不滿,並聯名上書朝廷揭發他的惡行。載灃出於維護局勢的考慮,下令以“妨礙新政”的罪名,將升允革職。

升允雖然被革職,但始終不肯放棄自己的主張,認為各省諮議局勢必成為革命黨的盟友,對朝廷有百害而無一利,載灃雖然不同意升允的觀點,但對他的忠心卻是很欣賞。正因如此,等到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便重新起用升允為署理陝甘總督,竭盡可能鎮壓革命黨在當地的活動,力保西北要地不失。

清朝最後的忠臣,溥儀退位後仍率舊部孤軍奮戰,死後被比作諸葛亮

張鳳翽

然而,升允就職沒幾天,陝西新軍參謀兼二標一營管帶張鳳翽便率領部隊起義。由於事前計劃周密、行動迅速,所以新軍僅用了1天多時間便佔領西安全城,張鳳翽隨即宣佈陝西獨立,並自任軍政府都督。在戰亂中,署理巡撫錢能訓藏匿於百姓家中,西安將軍文瑞投井自殺,而升允則狼狽地逃往蘭州。張鳳翽擔心升允會起兵發難,遂派顧問雷恆炎前往勸降,結果被升允下令斬首。

升允處死雷恆炎後,果然打出“討逆”的旗號,親自率領數萬精銳甘軍東征,一路上勢如破竹,接連攻陷20多座城池,兵鋒直指西安。甘軍與新軍的惡戰一直持續到次年的元宵節,此時,袁世凱已經跟南京臨時政府達成秘密協定,準備脅迫清帝退位。

清朝最後的忠臣,溥儀退位後仍率舊部孤軍奮戰,死後被比作諸葛亮

升允率軍進攻革命軍

不久,清帝退位的訊息傳來,升允雖然萬分悲憤,但並沒有就此停止戰鬥,而是一再催促將士們奮力攻城。然而,甘軍上下在得知清朝覆亡的訊息後,大都不願做“炮灰”,因此拒絕再與革命軍開戰,升允頓時變為山窮水盡的孤臣。就在此時,關中大儒牛兆濂(《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來到軍中,對升允曉以利害,勸說他退回甘肅,使百姓不再受刀兵之苦。

清朝最後的忠臣,溥儀退位後仍率舊部孤軍奮戰,死後被比作諸葛亮

關中大儒牛兆濂

升允一向敬重牛兆濂的為人,因此在深思熟慮後,決定罷兵休戰。不過,升允向袁世凱提出兩項停戰條件,即任命他為陝西都督,並將廢帝溥儀與隆裕太后安頓於西安。袁世凱很清楚,升允這樣做無非是想在西北搞復辟,因此一口予以回絕,並命令北洋軍馳援革命軍。升允自知不敵,只好率殘眾退回甘肅,不久又交出軍隊,返回北京居住。

民國肇建後,升允並未放棄復辟清朝的夢想,此後十餘年間,先是在內蒙策動“勤王”運動,失敗後又流竄到日本、青島、旅順等地,為復辟清廷而四處活動。張勳復辟期間,升允積極參與其事,並作為後者的代表訪日,以爭取寺內正毅內閣的支援。然而,所有這些活動均以失敗告終,而升允也在一次次夢想破滅中走向人生的終點。

清朝最後的忠臣,溥儀退位後仍率舊部孤軍奮戰,死後被比作諸葛亮

溥儒把岳父升允比作諸葛亮

1931年7月23日,升允帶著滿腹的遺憾病逝於天津租界,終年72歲,死後被溥儀追諡為“文忠”。升允死後,女婿、國畫大師溥儒在《神道碑》中,將岳父比作是諸葛亮、申包胥一般的忠臣。不得不說,溥儒的比喻言過其實,以升允所作所為來看,他根本當不起這樣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