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許昌為“曹魏古都”不準確,叫“漢魏故都”才對

許昌,是三國文化歷史名城。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把許昌稱為“曹魏古城”、“曹魏古都”,聽起來也沒什麼毛病。不過,要是仔細推敲斟酌,感覺把許昌叫“曹魏古都”不準確,有點太委屈了,應稱叫“漢魏故都”才對。

稱許昌為“曹魏古都”不準確,叫“漢魏故都”才對

許昌魏武廣場曹操像

我們先來看下一個時間線,你或許能窺到一絲端倪: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都城也遷到了許昌。

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把自己大本營遷往鄴城。

公元208年,曹操被封為丞相。

公元213年,曹操被封魏公,加九錫。

公元213年,曹操被封魏王,等級為諸侯國。

此時,漢政權的都城表面上還在許昌,其實政治中心已經轉移向了鄴城。

公元220年,曹丕在許昌的繁城,接受禪讓,代漢立魏。不久,曹丕遷都洛陽。

稱許昌為“曹魏古都”不準確,叫“漢魏故都”才對

漯河境內的受禪臺遺址

根據上面所述,我們若以曹操打下鄴城作為時間節點,就會看到,許昌既是漢獻帝王城所在地、東漢末年政治經濟中心,又是曹魏政權從萌芽到建立的基礎,魏因漢祚。

曹丕也曾說:魏基昌於許。魏在許昌建立,並開始走向繁榮。

可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許昌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承前啟後的作用,這一點是不應該被抹掉的。

稱許昌為“曹魏古都”不準確,叫“漢魏故都”才對

襄城縣曹操練兵臺

許昌在東漢末年,可以說是漢室的最後一個皇城。從公元196年到220年,在這短短的25年中,許昌一直承擔著東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曹丕廢漢立魏,把漢獻帝封為山陽公,成為了魏臣。後來,山陽公就去了焦作,14年後病死。

因此,“曹魏古都”這個稱謂,從時間段上來看,並不能把許昌作為東漢末年政治經濟中心這一重要史實包含在內。所以說,把許昌叫做“曹魏古都”、“曹魏古城”,的確是有點委屈了許昌。

稱許昌為“曹魏古都”不準確,叫“漢魏故都”才對

許昌曹魏古城

再後來,曹丕伐吳,任命司馬懿鎮守許昌,許昌也逐漸成為司馬氏集團的發源地。

再一點,曹操被封魏王,治理魏國,等級只是諸侯國。與曹丕建立的魏國,不在一個等量級上。曹丕建立的魏國是一個全新的高於諸侯國的帝國。

稱許昌為“曹魏古都”不準確,叫“漢魏故都”才對

許昌灞陵公園內《煮酒論英雄》雕塑

曹丕遷都洛陽,從公元220年到265年,在這45年的統治時間,洛陽一直都是魏國的都城。所以,曹魏的首都應該是洛陽。

綜上所述,“漢魏”一詞,似乎更能全面地闡釋許昌作為東漢政權與曹魏政權更迭的橋樑及紐帶作用。而且,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透過禪讓實現改朝換代先例的發生地,第一次以和平方式,沒有流血爭鬥,曹丕也是功不可沒。這些史實都是在許昌發生的,也是其他魏都所不具備的。

稱許昌為“曹魏古都”不準確,叫“漢魏故都”才對

許昌再見三國景觀雕塑

因此,把許昌成為“漢魏故都”比“曹魏古都”能更準確地體現許昌在這一重要歷史階段所扮演的角色,也使許昌的歷史,不只停留在曹魏這狹窄層面。還可以進行橫向擴充套件,發掘許昌更深層次的城市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