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在眾多兄弟中獨獨欣賞老十三?

撰文:趙立波

雍正登基的第八個年頭, 45歲的康熙十三子允祥因病去世,雍正為此異常悲傷,在眾多兄弟中,早年全力支援他的是手足兄弟唯此一人而已。在給他一個非常高的 “賢”字的諡號後,又將其配享太廟。與此同時特意把他的 “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讓他成了可以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一個。由此康熙的十三阿哥允詳成了清王朝入關以來的第九位鐵帽子親王,雍正認為只有這些才能突出表彰老十三的突出地位和貢獻。這個老十三允祥的最大功勞其實還是在雍正登基之初,當時政局動盪,雍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老十三在穩定雍正權利過渡時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雍正為何在眾多兄弟中獨獨欣賞老十三?

雍正曾概括說:“

輔政之初,阿其那包藏禍心,擾亂國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攬勢招權,實賴怡親王一人挺然獨立於其中,鎮靜剛方之氣,才沒有讓奸黨得逞。”

這句話就是完整概括是雍正登基中發生激烈的兄弟之間的鬥爭,而這個老十三怡親王堅定地選擇了與雍正站在了一條戰線。

在政務處理方面,因為怡親王允祥擅長內政能力,對於此前康熙年間財政系統的亂象叢生導致的國庫空虛,老十三允祥經過一些列改革著手整頓,逐漸改變了財政頹勢。雍正感到非常高興,特意給他寫了一句詩,以表示高度讚許:“經理度支需贊畫,疇諮水土奏豐穰”就是讚揚他內政理財非常有效。除此之外,雍正逐漸加大賦予他其他權利範圍,還讓他傳旨給地方封疆大力,代替他釋出最高旨意,可見對其重用信任的程度。

雍正為何在眾多兄弟中獨獨欣賞老十三?

怡親王影視形象

雍正在官吏使用問題上,異常看重的是否存在朋黨問題,打擊任何有人企圖形成一股新的勢力對其產生威脅,然而對於老十三,他卻希望一些大臣能夠向他主動靠攏其門下。在河道總督的批示中表示說:“知道你同怡親王沒有往來,今令你同他接交,因這是朕的主意,不用害怕,保於爾有益無損也。”為了河道總督完全信服自己不是玩政治權術測試他,總結他對怡親王允祥的信任程度:

“王公廉忠誠,為當代諸王大臣中第一人,爾其知之。”

早期雍正在新政推進時,唯恐程序緩慢急切需要打造執行力超強的施政隊伍,尤其在推行“攤丁入畝”這樣重要政策時,雍正多次要求各級官吏要向怡親王靠攏,並說他才是真正愛惜人才的王爺,非常貼心地對他們說:“許多話與我這個做皇帝的說來不方便,你們可以先去告訴十三爺”《諭旨》,可見雍正對這個老十三的信任程度可謂已經無以復加。雍正非常渴望人才,專門進行多次地方官員的引見,其在十三年間接見各地文武官員數萬人,並多次對地方大臣推薦的官員進行多次考核,慎重選官用官。但是對於怡親王推薦的往往非常信任不許考核便加以使用,他說怡親王會識人“為國薦賢之處甚多。”有的官員因為正在被雍正處理當中,但是隻要是怡親王推薦的,也必然重新獲得信任和使用。

早年康熙第十七子允禮曾被雍正打擊,認為他在關鍵問題上沒有立場,被他罰往守陵寢。允祥卻向雍正大力推薦說:“允禮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 雍正迅速認同允祥提出的意見,對允禮從處理轉向使用,日後成了為數不多掌握權利的一位親王。

後來受到雍正寵信的大臣李衛之所以能夠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也完全依靠允祥的推薦,李衛做了總督後,雍正一次和他聊天中,對李衛說,你之所以得到我的信任,完全是怡親王“

在朕前極力保薦,謂才品俱優,可當大任。”所以才屢加擢用,“使之位至總督”

《上諭內閣》

雍正為何在眾多兄弟中獨獨欣賞老十三?

正是這種信任,雍正將大權交給他處理各項事務,其所主持的政務內容越來越寬泛,從內政安全到外政落實,從吏部到戶部管理均由這個老十三一手操辦。雍正形容這段時間時說:“總理事務,王夙夜不休……至於軍務機宜,度支出納,興修水利,督領禁軍,凡宮中府中,事無鉅細,皆王一人經畫料理。”在給老十三肯定時雍正說:“無不精詳妥協,符合朕心”。這些發自內心的讚許體現了雍正對其工作能力的極其認可。

本質上來看允祥能力出眾的同時,既是長處又是風險,沒有任何慾望私心才是雍正最滿意的地方。允祥封王后,雍正要按照自己當初被封王的二十三萬兩的慣例賜給,但允祥堅決辭謝不與雍正有任何待遇相同之處,雍正又按照慣例給他六件物品,允祥堅決不受,雍正不得已,只能選擇給他配備更多侍衛和親軍。《上御內閣》

雍正為何在眾多兄弟中獨獨欣賞老十三?

雍正王朝劇照

如果這些表面工作認可外,

雍正更在乎的是允祥非常懂得如何處理好皇權與臣權的關係。

伴君如伴虎,作為兄弟之間權利鬥爭引起的人倫慘劇的見證者,怡親王無時無刻不保持謙虛務實,如果在皇帝面前表現居功自傲或是分享皇權,隨時都可能中途翻車,身敗名裂。幸好,怡親王允祥這麼多年的生活閱歷早已把欄杆拍遍,處事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有趣的是,老十三越謙卑,雍正就越覺得應該給他更大賞賜,甚至要他從其兒子中選出一個封王,允祥再次拒絕,最後雍正只能給他增加工資一萬兩,算作表達一種心意。

允祥的政治智慧就在於能夠處理好親情權利之間的聯絡,小心行駛萬年船,從高位跌落,就只能越來越謹慎,並要將其能力發揮得恰到好處,默默做事,最後功勞推給雍正。

雍正四年(1726),雍正心血來潮親自給允祥寫了匾額,上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並評價允祥的忠是:“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在與大臣們探討臣道時,雍正經常拿允祥作為榜樣,認為“做到忠勤慎明”的人不少,但是隻有老十三從能夠做到“敬誠直廉”號召大家要向怡親王學習。

雍正無意之間說出了大實話,在古往今來的權臣中間,有能力有重大貢獻的人並不少見,如對於幫助雍正登基的隆科多、年羹堯等,就是因為功高震主,不知收斂最終狂妄自大遭到清算而身敗名裂。怡親王一直能敬重皇權毫無私心慾望,這些都成了雍正最喜歡的地方,在雍正眼裡這個王大臣第一就是在於他的謹慎低調;沒有一絲權利膨脹;有能隨時都能確保他只是雍正處理政務的一雙手,卻並不染指任何真正的權利。

當在怡親王去世後,雍正安排了最高了禮遇,並花費許多精力安排並持續照顧看顧允祥的家人,並勉勵這些人能“感恩向上之念果誠,將來可望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