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有什麼用?

“鐵帽子王爺”放在其他王朝也許沒什麼特殊之處,但在清朝就是比一般的王爺厲害。一、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爺”

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有什麼用?

清朝前後296年,皇帝有12位,鐵帽子王爺也只有12位,分別是:

清初8大鐵帽子王爺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乾隆年間被特許“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爺

——“十三爺”怡親王胤祥。

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有什麼用?

清末3大鐵帽子王爺

——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二、清朝“鐵帽子王爺”有什麼與眾不同之初

滿族人建立的清朝,在王位世襲制度上與前代王朝有所不同,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

“功封”者世襲罔替、“恩封”者降襲。

什麼意思呢?

簡單地說,清朝時候,封王有兩種途徑:

一是憑藉軍功封王,被稱為“功封”;二是憑藉身份封王,被稱為“恩封”。

當然,這麼區分有一個前提,即使是“功封”王爺,也是以皇子身份為必要條件的,而那些沒有軍功的皇子,才被封為“恩封”王爺。

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有什麼用?

“功封”的王爺世襲罔替,意思就是如果你被“功封”為親王,你百年之後,你的兒子繼承你的親王位,你的孫子也繼承你的親王位,你的子子孫孫都將繼承你的親王位。

即使“鐵帽子王爺”犯罪,被罷免爵位,該該家族王爵的爵位也不削除,而是改由親屬中的其他人承襲。

但“恩封”就不同了,如果你是以皇帝兒子的身份被“恩封”被封為親王,你百年之後,你的兒子繼承你的爵位時,就會降一級成為郡王,你的孫子再降一級成為貝勒,以此類推,每傳一代都會降一級。

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有什麼用?

而在歷史上其他的朝代,除了極少數時期,大部分王位的繼承都是“世襲罔替”的,也可以說其他朝代的王爺絕大部分都是“鐵帽子王爺”。

代善如果在其他朝代就是很普通的王爺,但是因為清朝的“恩封”王是隔代降級,所以就顯現出“鐵帽子王爺”的不一般了。

三、“鐵帽子王爺”代善

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有什麼用?

這個代善不簡單。

清太祖努爾哈赤嫡次子,母親是元妃佟佳氏,被封為正紅旗旗主,和碩禮親王;因作戰勇猛,被賜“古英巴圖魯”稱號。

四、鉅貪“鐵帽子王爺”奕劻

再說個“鐵帽子王爺”中的敗類:慶親王奕劻。

奕劻是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爺”,還是領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四朝元老、大清權臣。

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有什麼用?

就是這樣一位位高權重的“鐵帽子王爺”,讓他“揚名立萬”的不是他的政績,而是貪腐。

據統計,奕劻一生中貪汙索賄受賄金額共達白銀1億兩以上,而當時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8000萬兩白銀。

慶親王府邸當時被稱為

“老慶記公司”

,專門賣官賣爵。

凡是到奕劻門下求官的官員,都要獻上大筆銀兩。

比如楊士驟為當上山東巡撫,就向奕劻出了十萬兩銀子。

又比如1911年奕劻公開賣官,為郵傳部尚書一職標價白銀三十萬兩。盛宣懷有意要買,奕劻知道他身家豐厚,敲詐他:

“別人三十萬可以,你就非六十萬兩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