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逝世10年,中國不會再出現另一個錢老,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

錢學森逝世10年,中國不會再出現另一個錢老,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

2009年10月31日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悄然離去,觸動無數中華兒女的心絃,激起了不少人的討論。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老先生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在那個艱苦的歲月帶領全體中國科研人攻堅克難,無私奉獻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懈奮鬥;最終在我國航天事業,軍工產業等關鍵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如今老先生逝世十年,我打算以錢學森老先生的一生經歷為主線,從家庭,自身因素,和時代背景三個方面探究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錢學森逝世10年,中國不會再出現另一個錢老,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

一、良好的家風造就了一代大師

錢學森,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錢氏後裔謹遵錢鏐臨終前向其子孫留下的十條遺囑。這個遺囑世代相傳,激勵著錢氏後人,也讓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對子孫要求極嚴。所以錢老家庭環境極其良好,可謂是書香世家。

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更是一位教子極嚴的父親。加之錢均夫早年留學日本,並接受了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認識到不進行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國。這樣一位愛國,開化投身革命的父親,成為了錢學森的榜樣。錢學森後來常說:‘’我的第一位老師是我父親。‘’可見錢父對錢學森的成長意義深遠。

正是錢學森老先生這樣良好的家庭環境,為錢老能在日後接受高等教育,成就偉大的功績打下了基礎,贏在了起跑線上。

錢學森逝世10年,中國不會再出現另一個錢老,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

二、錢老先生自身的優良品質造就了一代大師

錢學森少時就勤奮好學,在他十八歲時進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他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令人羨慕的赴美留學生,沒有憑藉自己位居高位的父親。足以窺見錢老堅韌不拔,頑強拼搏,努力奮進的優良品質。正是這樣的品質讓錢老在美國學習到了先進知識,為日後為祖國做出重大的貢獻奠定了基礎。

除了在事業上的認真,錢老能成為一代大師的另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就是對祖國無盡的熱愛。新中國成立之時,錢老就與家人商議早日回國,為百廢待興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可錢老作為一位出類拔萃的人,自然受到美國政府的嚴密監控,不允許回國。

自此錢老在美國受到了美國政府的迫害。敵人的迫害並沒有動搖錢老的歸國決心。無論敵人怎樣威逼利誘,錢老一心歸國為祖國效力。直到1955年,錢老終於踏上了歸國之路,也踏上了祖國與錢老自己的輝煌道路。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錢老本身具有的優良品質,令他一次次走出困境。並在日後的科研工作中帶領大家一次次攻堅克難,成就了一代大師,也成就了第一代祖國科研人。他們都值得我們尊敬。

錢學森逝世10年,中國不會再出現另一個錢老,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

三、實勢造英雄,時代造就一代大師

俗話說“實勢造英雄”。英雄造就功績和時代背景也是分不開的,錢老的功績也與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密不可分。錢老雖然身懷世界高精尖的學識,如果放在和平年代的強大中國。錢老毋庸置疑會取得所在領域的重大成就,但和平年代的人們沒有戰爭顧慮,他的功績也就不會被我們如此重視。

當時的中國剛剛從百年的屈辱歷史中解放,國力衰弱。而縱觀世界形勢,許多強國對中國也是虎視眈眈。我們沒有現在這麼高的國際地位,沒有這麼強大的國防力量。錢老所主導的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科研專案,對於當時的祖國多麼重要。為我們中華民族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以說,沒有那個艱難的時代就沒有錢學森。時代造就了一代大師,錢學森也透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成為了時代的偉人。錢老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他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去傳承,永不過時。

錢學森逝世10年,中國不會再出現另一個錢老,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

四、沒有第二個錢學森,但大師精神將永遠傳承

現在的中國處於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人民生活富足,國家富強,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我們已經不需要像老一輩科研人一樣,在艱苦的條件下為了祖國的安危,拿出自己青春,拋棄自己的家庭,隱姓埋名數年乃至數十年默默奉獻。國家飛速發展,時代也在變化。今天不需要做出像當年第一代科研人一樣的無私奉獻,中國也不可能再出第二個錢學森。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任務,我們不會是第二個錢學森,但是你可以做第一個自己。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大量奮發有為的青年人才。不僅如此,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一不小心就會落後他國,我們知道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新一代的科研工作更加需要我們攻堅克難。為了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科研工作需要釘子精神,要做好長期刻苦鑽研的準備。大師的研究也許過時了,他們自己的身軀可能已經化為塵土,但是他們堅韌不拔,勤奮刻苦的精神卻永不過時。今天的科研工作者雖然硬性條件提升了。可是仍然需要這樣的精神。

非常慶幸的是我們的科研工作者顯然從老一輩科研工作者手中接過了接力棒,傳承了他們的精神。嫦娥,玉兔,墨子,一個個名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必會再創輝煌,震驚世界。錢學森老先生逝世十年,中國已經不會再出現一個錢學森,可是現在有千千萬萬繼承了老一代科研工作者精神的青年站起來,成為了國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