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這位任性的大司馬,就是晉代的張翰(約公元258年—公元319年),字季鷹,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晉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官至大司馬東曹掾,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張翰出身江左望族,留侯張良後裔,三國時吳國大鴻臚張儼之子。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張翰天性率真,放蕩不羈,視權勢功名如糞土,曾高唱“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這讓當時的人們敬佩有加,稱讚不已。張翰為人處世,頗有曹魏正始年間名士阮籍的風度,阮籍官至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因此,當時的人們和身邊的朋友都送其雅號為“江東步兵”。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寶鼎元年(公元266年),父親張儼,奉命出使西晉,弔祭晉文帝司馬昭,于歸途中不幸病逝。在父親去世後不久,東吳國勢日漸衰落,公元279年11月,晉滅吳之戰打響,於次年3月,東吳被西晉給滅亡了。作為亡國之人的張翰,雖然才華橫溢,善寫文章,但身受亡國之痛,不喜歡受到禮法約束,表現出恃才放曠、放蕩不羈、佯狂避世的人生態度。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吳國滅亡後,西晉統治者為了籠絡人心,將江左著姓子弟召至京師,任命官職,予以安撫天下。戰敗後的吳國貴族們,受到沉重打擊,為了生活,只好接受現實。當時華亭“二陸”(西晉文學家陸機與其弟陸雲)的成功,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江左望族子弟們對未來充滿了期盼,一時間都紛紛赴京都洛陽尋找出路。張翰有個好朋友叫顧容,在洛陽為官,曾推薦過自己,並希望自己能去京都任職。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晉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99年),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楊柳依依,姑蘇城內一片春意盎然。這一天,張翰受約與好友們踏青春遊,信步慢行在閶門外。一路之上,他們吟詩誦文,歡聲笑語,勝似閒庭信步,人人都是俊逸瀟灑,盡顯風流體態,引得街上行人頻頻回首而望。正當大家繼續嬉笑前行的時候,從不遠處飄來一陣悠揚的琴聲,眾人駐足傾聽,那琴聲如泣如訴,令人蕩氣迴腸。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這悠揚的琴聲,正是“廣陵散!”張翰禁不住叫出了聲,嵇中散已逝,還有何人能彈得如此絕妙的《廣陵散》?!循聲望去,琴聲發自一艘停泊在護城河的官船。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張翰自幼學琴,曾遍訪姑蘇名家,對琴樂有特殊的敏感。此時,他顧不上身邊的眾多的朋友了,獨自一人快步走向那傳出琴聲的官船,原來此人是會稽名士賀循,孫吳後將軍賀齊曾孫、孫吳中書令賀邵之子,他與張翰一樣都是江左望族。這次是應陸機的推薦,赴京任職。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兩個人彼此互通名姓後,便開始了談琴論道,吟詩誦文,暢談甚歡,相見恨晚。不知不覺中,夕陽西下,天色已晚,船要啟航出行了。賀循正要與張翰道別,張翰告訴賀循自己的朋友顧榮也在洛陽為官,是否可以搭船一同前往時,賀循聽後喜出望外,正愁一路沒有知音呢。

任性的大司馬,人稱“江東步兵”,赴京都任職而不辭家親

於是,張翰臨時決定也和賀循同船一起去洛陽,連家人也沒有告訴一聲,說走就走,行李什麼的都沒帶,登船就去京都洛陽任職了。由此,可以看出張翰為人處事確實是隨心所欲,任性不小,的確不負“江東步兵”的雅稱。

走進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歡迎大家關注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