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突然多出來一塊飛地,而且飛地距俄羅斯500公里。一度讓俄羅斯很尷尬,但俄羅斯獨立後不久,很快將所繼承的領土全部消化成功。那麼這塊飛地在哪?為何蘇聯解體後,其原來所有國不趁機收回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塊飛地的歷史和現在。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歷史

剛才所說的俄羅斯飛地,就是俄羅斯有名的加里寧格勒州,其實早在蘇聯時期,加里寧格勒並不是飛地,與蘇聯連在一起,但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三國相繼獨立,因此加里寧格勒便成為俄羅斯的一塊飛地。

加里寧格勒是波羅的海南岸的海濱城市,面積並不大,只有1。5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只有216平方公里,是俄羅斯聯邦最小的州,人口只有四十多萬,絕大多數是俄羅斯人,有近35萬人,其次是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別小看俄羅斯這塊彈丸飛地,卻是一座歷史名城,這裡當年出過影響世界的名人,比如哲學家康德,數學家哥德巴赫,還有尤拉,以及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前妻柳德米拉也在加里寧格勒長大。加里寧格勒城市不大,卻雲集很多有名的藝術家、詩人和作家。

加里寧格勒還且個外號叫“琥珀之都”,因為此地盛產琥珀,據資料記載,加里寧加上立陶宛的琥珀儲量佔到全球的90%,光加里寧格勒就每年出產琥珀800多萬噸。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剛才總體給加里寧格勒畫了個像,我們再來看看俄羅斯這塊飛地的歷史。加里寧格勒是蘇聯起的名,最早此地叫柯尼斯堡,是歐洲有名的條頓騎士團為紀念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於1255年所建的一處城堡。

加里寧格勒並非是蘇聯解體後成為俄羅斯飛地,歷史上此地還曾兩次成為飛地,但都被普魯士人所控制,也就是德國人。

柯尼斯堡第一次成為飛地時公元十七世紀,當時勃蘭登堡透過聯姻方式取得了普魯士公國的統治權,但兩國間還隔著一個波蘭王國。

普魯士公國後來經過發展成為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其版圖不斷擴大,因此柯尼斯堡成為東普魯士省的首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為削弱德國,在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間的維斯瓦河劃出了一條寬約八十公里的波蘭走廊,把東普魯士與德國分開,柯尼斯堡再次成為飛地。

一戰後,波蘭走廊劃給了波蘭,也為波蘭在二戰亡國埋下伏筆。而東普魯士成為德國的飛地。希特勒掌權後,他當然不希望隔著波蘭走廊,因此德國滅波蘭也是必然的。二戰時,盟國與德國在柯尼斯堡打了一場殘酷戰爭,此地很多古蹟遭到破壞。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1945年1月,蘇聯軍隊全面進攻柯尼斯堡,當時德國也想死守這座城市,兩國投入近三十萬軍隊,戰事持續了三個多月,最後以德軍投降而結束。蘇聯也傷亡慘重,不過柯尼斯堡落入蘇聯手中,不得不說蘇聯領導人戰略眼光長遠,蘇聯寧可付出慘重代價也要得到小城。

但德國人戰敗後,從此柯尼斯堡再也回不去了。1945年8月2日,英美蘇三國在柏林簽署《波茨坦協定》,為了削弱德國人侵略本性,蘇聯要求把柯尼斯堡及附近地區全部劃給蘇聯,英美給予支援,此條款就是協定第五條,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柯尼斯堡成為蘇聯領土。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蘇聯戰略的確老道,他們佔了波蘭東部領土後,讓德國給波蘭補領土。並將柯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俄化

蘇聯將柯尼斯堡改為加里寧格勒,是紀念1946年病逝的蘇維埃主席加里寧。蘇聯將此地改名後,並升級為一個共和國,劃歸俄羅斯所有,隨後蘇聯著手將此地進行俄化。

蘇聯俄化措施很徹底,他們將加里寧格勒州的很多地名全部改為俄羅斯的名稱,把原來此地居住的德國人全部強制遷出此地,並將俄羅斯人遷入居住。由於二戰時,加里寧格勒很多建築遭到破壞,蘇聯重建後,建立了很多俄羅斯風格的住房、紀念物,還有俄羅斯東正教堂及戲劇院。現在很難在加里寧格勒找到柯尼斯堡的痕跡。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加里寧格勒在蘇聯時期的地位很重要,他是蘇聯與西方冷戰的最前沿。蘇聯波羅的海的航隊司令部就設在此地。而且蘇聯時期有一項特殊規定,加里寧格勒禁止外國人進入此地。

楔子

1990年3月,蘇聯解體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加里寧格勒再次成為俄羅斯一塊飛地,而且俄羅斯獨立後,國內並不穩定,體制被打亂,當時加里寧格勒甚至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

俄羅斯獨立之初,由於經濟狀況一團糟,當時就有人提出把加里寧格勒還給德國,換取德國經援。但此舉遭到俄羅斯人的反對。後來很多人不明白,德國完全可以趁機收復加里寧格勒,為何錯失良機呢?

其實從蘇聯解體的時間看,兩德也剛統一一年多,德國正處於統一後兩國融合中,沒有精力處理此事。即使德國人想要加里寧格勒,一些歐洲國家也不願意,他們擔心加里寧格勒的俄羅斯人也跟著成為歐盟“屬民”。

俄羅斯度過“經濟寒冬”後,結束兩次車臣戰爭,俄羅斯趨於穩定。特別是美國等西方不斷打壓俄羅斯時,加里寧格勒的位置就越來越突顯。因為俄羅斯這塊飛地就如一根“楔子”直插歐洲,應該說直插北約腹地。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現在俄羅斯加強了加里寧格勒的建設,在蘇聯原有軍事基地上,不斷鞏固加里寧格勒的軍事設施建設。加里寧格勒擁有三座軍事機場:切爾尼亞霍夫斯克空軍基地,部署有蘇27戰機;頓斯科耶空軍基地,主要部署是米-14戰機和卡氏系列的武裝直升機;契卡洛夫斯克海軍航空兵基,部署有圖-22、蘇-24等戰機。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未來

現在歐洲之所以害怕蘇聯,加里寧格勒也是一個因素。據資料記載,2008年,美國同同波蘭和捷克建立反導系統後,俄羅斯立刻做出反應,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此導彈雖然是戰役級,但射程是480公里,而且增程的射程達兩千公里。足以覆蓋整個北約。

另外,俄羅斯還在加里寧格勒配有S-300導彈,並配屬俄製“薩德”雷達,能準確識別各類導彈。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可以說,加里寧格勒強大的軍事部署,就是俄羅斯對北約的威懾。我們也能看出,為何西方制裁俄羅斯時,德國、法國等國並不積極,雖然兩國表面附和,其實他們懼怕俄羅斯,經常與普京總統互動,除了石油資源。俄羅斯的強大軍事力量也是他們所忌憚的一面。

蘇聯解體後的一塊彈丸飛地,現在卻成了俄羅斯戰略要地,而且起到威懾制約北約的作用,這種情況世界上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