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駕崩後呂雉要殺掉握兵權的大臣,審食其勸告之下呂雉才收手

根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去世之後,呂后四日不發喪,並和心腹審食其商議意圖處死開國將領們,最後在審食其的勸說下才放棄了這個圖謀。這其實是劉邦晚年劉呂之爭的延續,由於當時呂氏在軍中失勢嚴重,且此時劉邦已經派陳平和周勃去處死樊噲了,呂后擔心自己和惠帝劉盈壓不住這些功高蓋主的將領們,才會有此疑慮。

劉邦去世,呂后秘不發喪,並意圖處死開國將領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崩長樂宮。四日不發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

有人在聽說了之後,將訊息告訴了酈商,酈商跑去見審食其,對其說道:“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審食其聽了這話,連忙入宮告訴了呂雉,呂后這才決定發喪,並大赦天下。

劉邦駕崩後呂雉要殺掉握兵權的大臣,審食其勸告之下呂雉才收手

酈商

劉邦去世作為太子的劉盈必然會繼位為帝,而身為皇后的呂雉也必定會成為太后,可是呂后為何要冒著天下叛亂的危險來除掉各位將領呢?

我想,這應該源於劉邦晚年的劉呂之爭。

劉邦晚年的劉呂之爭

實際上,在秦末天下大亂之際,劉邦和呂氏更像是一種聯盟的關係,而雙方的紐帶便是劉邦和呂雉的婚姻。劉邦在沛縣起義之後,呂后的哥哥呂澤也在山東單父發動起義,雙方雖然一直配合作戰,但實際上呂澤的軍隊一直處在獨立狀態,且其手下的陳豨等人曾立下大功,早在劉邦剛剛被項羽封為漢王之時,陳豨等人便已經封侯,這要早於大部分漢朝的開國功臣。

漢朝建立之後,實際上以呂澤為首的呂氏集團仍然極強,直到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呂澤戰死。此後,劉邦開始有意識地削弱呂氏集團的力量,這才有了之後的陳豨叛亂以及儲君之爭。然而,呂后卻憑藉朝中的呂氏力量為根基,拉攏大批朝臣之後再度形成了一股極大的勢力,使得劉邦最終不得不放棄易儲。不過,在呂澤戰死、陳豨叛亂的情況下,呂氏在軍中的影響力已經急劇下降。

劉邦駕崩後呂雉要殺掉握兵權的大臣,審食其勸告之下呂雉才收手

呂雉

然而,由於在討伐英布的戰爭中受傷,再加上劉邦年事已高,在自知命不久矣的情況下,為了防止江山落入呂氏之後,劉邦不得不做出最後的決斷,那就是處死樊噲。這也是他在派出樊噲平定盧綰叛亂之後,卻突然又派陳平和周勃處死樊噲的原因所在,要知道樊噲可是最高跟隨劉邦的一批人,劉邦為何要處死他?只是因為樊噲是呂雉的親妹夫,同時也是呂氏在軍中的最後底牌。

《史記》中雖然對於劉呂之爭並沒有描述,但從各種史料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當時權力爭奪的血腥。韓信之死、彭越之死背後都有呂后的影子,就連英布的叛亂也有呂后威逼的跡象。劉邦病重之際,已經叛亂的盧綰也曾想帶著家人、宮人和親信想要親自到長安謝罪,但為何在聽到劉邦駕崩的訊息後,就突然帶領眾人逃往匈奴呢?他怕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可以說,劉邦晚年時期,劉氏和呂氏已經是勢同水火,朝中勢力呂后或許可以壓制,但對於那些統兵在外的將領,呂后實在沒有把握,這才有了處死各位將領的念頭,就如同曾經將韓信騙入宮中處死一樣,想要一次性解決掉所有後患。至於最後放棄這個計劃,其實正如酈商所說,如果一旦得知呂后要處死開國將領,這些帶兵在外的將領必然要反,可如果一切如舊,那麼這些將領倒未必會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