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割據削弱了強悍的大唐王朝

為了保衛邊疆地區,唐朝在景雲年間設定了節度使。剛開始,這一設定只存在於邊疆地區。“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了保衛中心政權,設立了更多的節度使。

節度使權重,把握當地行政大權和兵權,成為了割據一方的割據勢力。節度使一職傳子或許部將,大唐皇帝只能加以承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且這些節度使還壟斷了當地的稅收。這時的大唐儼然成了戰國時期的周朝。

藩鎮割據削弱了強悍的大唐王朝

藩鎮之間,以及藩鎮與大唐皇帝之間,為了搶奪人口和土地,不斷進行著戰爭。各個藩鎮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嚴峻地威脅著大唐的意志。而皇帝卻無力進行鎮壓。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在“安史之亂”的策源的河北設立了許多的藩鎮,其間昭儀,成德和魏博三鎮,最為嚴峻,史稱“河北三鎮”。他們長時間與唐王朝中心對立,名為“王室之臣”,實際上是土皇帝。

藩鎮割據削弱了強悍的大唐王朝

唐憲宗即位之後,企圖改變這種情況,對藩鎮用兵,平定了吳元濟的暴亂,並且還殲滅了其他不服從大唐政府的藩鎮,這使一貫專橫的河北三鎮,也不得不服從大唐政府,國家表面上恢復了統一的局勢。

可是這樣的局勢並沒有繼續多久。唐憲宗元和末年,唐朝的控制區域內除了國都以外,共有藩鎮46處。這些藩鎮大都處於獨立或半獨立狀況。可是某些事關唐朝國土安全的一些重要藩鎮,則都是由中央政權操控,這確保了唐朝的存在。藩鎮割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唐中央對當地的操控。

藩鎮割據削弱了強悍的大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