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雍正王朝》中康熙顧慮很多,沒有《康熙王朝》中那般果決?

為何《雍正王朝》中康熙顧慮很多,沒有《康熙王朝》中那般果決?

說起經典的清宮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是兩部不得不提的清宮劇。前者上映於1999年,後者上映於2001年,這麼多年過去以後,清宮劇是越來越多,但這兩部電視劇並沒泯然眾人矣,反而是被很多人依舊深深的喜愛著,可謂是經久不衰。

而且這兩部劇還是有著一定的淵源,講的是康熙帝和雍正帝這對父子,所以劇中自然有很多人物彼此重疊。而且《雍正王朝》的劇本改編於二月河老師的小說“雍正皇帝”,《康熙王朝》的劇本改編於二月河老師的另一部小說“康熙大帝”,所以兩者之間可謂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認為《雍正王朝》中的康熙顧忌太多了,而《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則是很果決,差別也太大了,同樣描述一位皇帝,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真的是因為康熙老糊塗的問題嗎?

其實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一是描述的側重點不同,深度不同。二是皇帝所處時代的親情問題。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當然這裡依舊老生常談的說一次,本文章只談劇不說史,並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的講。宋安之平常主寫明清歷史文章,沒事了也會寫寫劇評文章,不是隻寫劇評文章的。

為何《雍正王朝》中康熙顧慮很多,沒有《康熙王朝》中那般果決?

一、描述側重點不同,深度不同。

為什麼《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沒有《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果決呢?

其實看看兩部電視劇有沒有深度就知道了。

如何形容兩部電視劇呢,其實《康熙王朝》的側重點在於使觀眾看的痛快,所以主角康熙如同小說主角一般,個人英雄主義濃重,如同打怪升級一般,權謀之術相比於《雍正王朝》很少,重點突出個人英雄主義,所以略顯單薄。

也就是說《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符合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生殺予奪言出法隨的獨裁皇帝形象,而忽略了皇帝的另一面。

而《雍正王朝》呢,整體比較壓抑,但很有深度。他的重點不在於個人英雄主義,而在於權謀之術,在於深刻反應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是相當貼近現實的,所以是使人越看越有味道,每次看都有不同感悟,是相當有深度。

在《雍正王朝》之中的康熙,是顯示了皇帝的另一面,顯示了皇帝有血有肉更接近於人的一面,顯示了即使是皇帝,也不可能隨心所欲的,要顧及的東西也很多。

為何《雍正王朝》中康熙顧慮很多,沒有《康熙王朝》中那般果決?

康熙雖然掌控著全域性,卻面對著很多事情不得不妥協。諸如追繳國庫欠款涉及帝國龐大的官僚系統,還有諸位皇子,所以康熙是害怕動搖統治根基頗有些畏手畏腳,推出老四這個孤臣去追繳欠款,而且支援不到位,結果是追繳國庫欠款失敗,老四得罪了百官,康熙和太子則是籠絡了人心。

還有西北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康熙明明知道是八爺黨搞的鬼,卻沒有發作。而是任用八爺黨中的老十四來擔任大將軍王,使八爺黨不再背後使絆子,可以說是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沒有根除弊端,而只是借力打力罷了。

到了死鷹事件,康熙即使是氣暈倒,但為了穩定局勢,不使老八和老十四借題發揮,是選擇了壓根不追究。

說白了《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更貼近現實,因為歷史上的確是皇帝雖然是九五之尊,但並非是真的隨心所欲的,他只不過當時龐大利益集團的最大代言人而已,顧慮的確多。而且地位也不是牢不可破,不然歷朝歷代怎麼會出現被架空的傀儡皇帝,怎麼還會有造反的事情呢?

所以總結來說,打個不恰當比喻《康熙王朝》如同網路爽文一般,重點是使觀眾看個痛快,至於深度肯定是欠缺火候的,所以才出現康熙的果決,還有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

為何《雍正王朝》中康熙顧慮很多,沒有《康熙王朝》中那般果決?

而《雍正王朝》是很有深度的,如同一杯好茶是使人越品越有味道。所以這裡面的康熙雖然顧慮很多,但背後夾雜的權力鬥爭還有權謀之術,雖然看似不如真刀真槍來的痛快,實則是更驚心動魄更使人百看不膩。

二、皇帝所處時代的親情問題。

《康熙王朝》重點講述的是康熙這一生的各種功績,所以自然需要突出年輕時康熙的銳氣,再加上電視劇為了使觀眾喜愛,難免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誇張,所以自然是無形中營造出康熙很果決,個人英雄主義濃重的情況。

《雍正王朝》中重點講述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這時候康熙的角色更多是定位於父親。所以有時候為了親情,也會出現顧忌很多的情況,比如說老八的八爺黨乾的都不是什麼好事,康熙因為親情,所以很是顧忌,並沒有懲罰自己這些兒子,並且臨終前特別交代雍正要善待自己的兄弟。

當然還有年齡原因,也不能說康熙老糊塗了。

而是《雍正王朝》中晚年的康熙統御龐大帝國數十年,歷經多年的殺伐果斷,還有政治上的勾心鬥角,所以更加重視親情。

為何《雍正王朝》中康熙顧慮很多,沒有《康熙王朝》中那般果決?

但當時的九子奪嫡可謂是如火如荼,朝廷大臣也大多紛紛站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亂局勢。同時皇子之間的鬥爭也涉及帝國的各個弊端之中,諸如下江南賑災、追繳國庫欠款、刑部冤案等,背後都有著皇子之間的鬥爭,重視親情的康熙自然是顧慮重重。

如果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根除各種弊端,那麼肯定會涉及到自己的兒子,這無疑是很痛苦的選擇。而且根本做不到既根除弊端,還不使參政的幾個兒子牽連其中,因此康熙乾脆選擇了得過且過借力打力的方式,最多透過四子胤禛進行區域性小手術,試圖尋找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試圖透過老四來破局,想著既使弊端被根除,而不牽連到幾個兒子,但奈何諸如老八等人與既得利益集團綁的太緊了,無形中成為弊端的根源,老四自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自然是失敗了,於是無奈的康熙在猶豫之間,就這樣一直顧忌很多,直到駕崩。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雍正繼位的時候,雖然是45歲屬於大齡皇帝,但怎麼說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吧,雖然雍正的確燒了很大三把火,但還不是照樣顧忌天下讀書人和八爺黨等反對新政勢力,做任何事情都很謹慎,所以說顧忌多這東西有時候跟年齡大不大,雖然有一定關係,但並非決定性因素,重點是歷史上皇帝雖然是九五之尊,但也有著不少要顧忌的東西,也需要平衡的,根本不可能隨心所欲的。

所以說不能說是《雍正王朝》中康熙年齡大,所以老糊塗的原因。只能說是《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所表達的不一樣,《雍正王朝》更有深度,重點不是突出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刻畫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所以才會出現康熙顧慮重重的情況。

現在大家看明白《雍正王朝》版康熙顧忌很多,《康熙王朝》版康熙卻很果決的根本原因了吧?

為何《雍正王朝》中康熙顧慮很多,沒有《康熙王朝》中那般果決?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出來和諧交流,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