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數升,為何卻沒有毒發身亡?

大唐建立初期,看似天下平定,呈現出一片海晏河清的太平景象,但在帝國內部正在醞釀著一場政治風暴,以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集團和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集團一直都在明爭暗鬥。最開始雙方的鬥爭還都比較剋制,後來越演越烈,出現了一場詭異的夜宴,在宴會上發生了一起至今都撲朔迷離的“毒酒事件”。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數升,為何卻沒有毒發身亡?

01 “毒酒事件”發生的全部過程以及諸多疑點

關於這個事件,《資治通鑑》與新舊唐書的記載大同小異:“(建成)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李世民)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密謀用毒藥毒死李世民,李世民赴宴喝完酒後,感覺心中疼痛難當,然後吐血數升,淮安王李神通馬上把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李淵聽說這件事後,給李建成下了一道旨意,說:“秦王一向不能飲酒,從今往後不準再舉辦夜宴。”然後親自去了秦王府探視李世民。

在毒酒事件後,李淵曾提議讓李世民去洛陽居住,同時准許李世民建立天子旌旗,陝州以東的國土都有李世民做主,效仿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做法。後來在李建成的大力阻攔下,李淵中止了讓李世民去洛陽的計劃。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數升,為何卻沒有毒發身亡?

許多學者認為毒酒事件的疑點太多,不足採信,很有可能是貞觀史臣虛構出來的,為了給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弒兄殺弟的行為披上正義的外衣。

那些懷疑論者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當時太子和秦王已經水火不容、雙方劍拔弩張,衝突不斷,怎麼可能聚會飲酒?

二、即便太子為謀害秦王而故意設下鴻門宴,秦王為何明知太子有不軌意圖,還去赴宴,並且傻乎乎的喝下毒酒?

三、就算秦王真的喝了毒酒,可是為什麼“吐血數升”而不死?難道太子準備的毒藥竟然是假冒偽劣產品?

四、按《資治通鑑》記載,毒酒事件是在“太白經天”的六月初一之後發生的,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怎麼可能在中毒吐血的情況下,短短三天後就能生龍活虎的發動政變,併力挽強弓射殺太子呢?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數升,為何卻沒有毒發身亡?

02 關於毒酒事件諸多疑點的一一解釋

毒酒事件除了兩《唐書》和《資治通鑑》外,沒有其他更多的史料可以辨別此事的真假,那麼就只能透過常識和邏輯來進行分析。

首先,中國人最講究面子,哪怕背地裡打的你死我活,在明面上還是維持一種相互友好的場面,甚至還要更裝的若無其事。這種事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屢見不鮮,所以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聚宴,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其次,既然已經赴宴了,就不可能不喝酒。如果在自己兄長的宴會上連酒都不敢喝,傳出去可能會讓人恥笑。加上李世民倔強而果敢的個性,這頓酒他還非喝不可。以前發生過胡馬事件,李建成準備一匹野性未馴的烈馬交給李世民,想要摔死或摔殘李世民,以李世民精通的馬術,不可能沒看出這點,但是李世民還是若無其事的騎了上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正是李世民性格的寫照。

再次,李建成就算再想弄死李世民,估計也不敢讓他死在自己的酒宴上,因為這就是明目張膽的謀殺,他自己也脫不了干係。而且他當初還阻止了李元吉在齊王府刺殺李世民的打算,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比較有可能的推測是,李建成確實下了毒,不是假冒偽劣產品,而是一種慢性毒藥,會對李世民造成重大傷害但卻不會馬上斃命。對於李建成來說,最好的情況是讓李世民在中毒幾天後或者更長一段時間內死亡,這樣才能達到他的目的,同時還能洗清嫌疑。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數升,為何卻沒有毒發身亡?

而李世民最後之所以安然無恙,很可能是李世民早已對這場鴻門宴做好準備,所以只喝了極少的酒同時又提前準備瞭解藥,中毒後第一時間服下了解藥,極大了緩解了中毒症狀。

最後,毒酒事件真的是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嗎,其實未必。《資治通鑑》中把這個事件放在了“太白經天”之後,所以人們會下意識的認為就是發生在六月初一晚上,但是兩《唐書》中並沒有記載具體時間。所以毒酒時間很可能發生在玄武門之變的半年之前,也就是武德八年的年底。

03 毒酒事件發生在武德八年年底的幾點理由

一、在兩《唐書》中,此事直接記載在“楊文斡事件”後,並且《舊唐書》中敘述完毒酒事件後,才出現了“九年,突厥犯邊”。如果認為毒酒事件是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那麼這個“九年”就應該放在前面,而不是放在毒酒事件之後,所以毒酒事件極有可能是發生在武德九年之前。

二、按《資治通鑑》記載,從六月初一的“太白經天”到六月初四的玄武門之變,中間發生了張亮事件、毒酒事件、太子和齊王收買、陷害、斥逐、爭奪秦王府文臣武將、烏成戰報、齊王兼併秦王府將士、昆明池政變未遂等一些列事件,然後才是秦王府心腹力勸秦王動手,發動玄武門之變,短短的三四天內發生了這麼多重大事件,太不符合常理,這四天也太漫長了。

三、極有可能是《資治通鑑》為了敘述方便,才把這麼多事件放到一起。比如程咬金被太子排擠,調往康州做刺史這件事,《資治通鑑》把它放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之後,但是《舊唐書·程知節傳》中記載此事時發生在武德七年。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數升,為何卻沒有毒發身亡?

太子李建成舉辦宴會,總要找些藉口,更何況邀請李世民就更需要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了。《資治通鑑》中記載,在武德八年的十一月十三日,朝廷曾“加授秦王李世民中書令、齊王元吉侍中”,兩個弟弟在同一天升職,難道不是很好的慶祝理由嗎?這種情況下邀請李世民,他還真不好意思拒絕。

根據上面的三個理由,完全可以推測出毒酒事件是發生在武德九年之前,準確的時間或許就是武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夜。這樣在休養大半年後,李世民已經完全康復,才有能力發動玄武門之變。

04 毒酒事件中不符合常理的關鍵細節

首先,毒酒事件的描述,秦王吐血數升存在增飾的嫌疑。根據醫學理論,一個健康成年人體內的血液為3。8~5。6升,人體失血的極限是1。9~2。8升,約佔血液總量的50%,超過這個極限就有致命的危險。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數升,為何卻沒有毒發身亡?

而李世民吐血數升可能不可能是1升,否則就不需要寫數升了,所以至少是2升以上,很明顯已經突破了失血極限,在古代沒有現代輸血的技術下,很可能已經喪命了。

其次,就是李淵對李世民說的“建天子旌旗”的話,存在增飾的嫌疑。李淵讓秦王暫避洛陽,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是有可能的,但是讓秦王“建天子旌旗”很明顯是夸誕之詞。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就不可能下這麼錯誤的命令,李淵作為一個開國之君和成熟的政治家,肯定不會不明白“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道理,也不會明白讓李世民“建天子旌旗”就是赤裸裸的分裂。

所以說這場毒酒事件總體上應該是真實的,但是肯定會有誇大的成分,其目的就是表明當時李世民受迫害的嚴重程度,以及不得不自衛反擊的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