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借錢,怎樣才能不失體面?魯肅的2個辦法,值得借鑑

相信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困擾過:朋友找自己借錢,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借了吧,又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按時還錢;如果不借,又會影響雙方之間的感情——在人情世故中,“是否答應借錢”確實是一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不過老話說得好: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一些為人處世的高手,在借錢出去以後,不僅能收回成本,還能有額外的收穫。具體怎麼操作呢?先來看一個故事。

朋友來借錢,怎樣才能不失體面?魯肅的2個辦法,值得借鑑

周瑜借糧

東漢末年,三國爭霸以前,周瑜曾經在袁術手下當過一段時間的縣令。

有一年鬧饑荒,百姓和士兵們沒有糧食,只能啃樹皮、吃草根。即使如此,仍然餓死了不少人。

周瑜作為當地的父母官,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這時,有人向周瑜獻計——附近有一個名為魯肅的財主,家底豐厚,可以去向魯肅借糧。

朋友來借錢,怎樣才能不失體面?魯肅的2個辦法,值得借鑑

周瑜聽完,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魯肅家中。寒暄幾句之後,周瑜便開門見山道:“不瞞先生,在下貿然拜訪,是想借些糧食。”

魯肅本就善於識人,見周瑜氣質非凡,料想日後必成大器,便哈哈一笑,說道:“區區小事,我答應你就是。”

於是,魯肅帶著周瑜來到糧倉旁——魯肅家有兩倉糧食,每倉三千擔。魯肅大方地對周瑜說:“不說什麼借不借了,這裡有兩倉糧食,我送你一倉。”——而魯肅的這個決定,也改變了魯肅的命運。

朋友來借錢,怎樣才能不失體面?魯肅的2個辦法,值得借鑑

周瑜見魯肅如此,當下就愣住了。畢竟在饑荒之年,糧食就是生命——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周瑜,此後,二人就成為了好友。

後來,周瑜在孫權帳下做了將軍,便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也因此得以大展宏圖,成為東漢末年的戰略家、外交家。

在這個“周瑜借糧”的故事中,魯肅表現出了兩個非常高明的手段,而這兩個手段,也值得如今的我們借鑑。

朋友來借錢,怎樣才能不失體面?魯肅的2個辦法,值得借鑑

魯肅的兩個高明之處

國學經典《增廣賢文》有云:濟人須濟急時無。就是說,幫助他人的時候,要選擇幫助那種急切需要救助的人。

如果說,周瑜當時並不缺糧食,魯肅只是把糧食作為禮物送給周瑜,相信周瑜一定不會牢記魯肅的恩德——雪中送炭,這就是魯肅的第一個高明之處。

在現代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要對他人施以援手,一定要看對方是否迫切需要。對方的需求越迫切,就越會對你感恩戴德,銘記於心。

朋友來借錢,怎樣才能不失體面?魯肅的2個辦法,值得借鑑

魯肅的第二個高明之處,就是不談“借”,而是“送”。

《菜根譚》講:“涉世無一段圓活的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魯肅“送”糧的這一招,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處事技巧。

在生活中,當朋友找我們借一萬塊錢時——如果不想借,就說“我這裡只有500,你拿去用吧,不用還了。”如果跟對方關係很鐵,而且對方又前途無量,就大大方方地告訴他:“說什麼借呀,儘管拿去吧!”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能讓借錢的朋友牢牢記住你的人情。等他以後發達了,就一定會加倍地回報給你。

朋友來借錢,怎樣才能不失體面?魯肅的2個辦法,值得借鑑

結束語

人生在世,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就是靠著互相幫助,才能解決一個個的困難。

“借錢”這件事,幾乎人人都會碰到。不同的是,有的人把錢借出去,能連本帶利地收回來;有的人把錢借出去,還沒落個好。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結果,就看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