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崔篆平反》

經典文言文賞析——《崔篆平反》

原文

崔篆,漢人也,為郡守,時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嚴刑峻法,殺戮無辜。篆所至之縣,囚繫滿獄。篆垂涕曰:“嗟乎,刑罰酷烈,乃至於斯!此皆何罪!”遂為之平反,所出二千餘人。吏叩頭諫曰:“君誠仁者,然今獨君為君子,將有悔乎?”篆曰:“吾無悔,縱殺吾而贖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無以應。

註釋

1、王莽改制:指王莽篡權,改漢朝為新朝。

2、峻:苛刻。

3、辜:罪。

4、系:關押。

5、涕:淚。

6、斯:這。

7、遂:於是。

8、諫:婉言相勸。

9、無以:沒什麼用來。

譯文

崔篆是漢族人,當時擔任郡守,那時是王莽改制的時候,他的黨羽遍及各個地方,用嚴厲苛刻的刑法殺害了許多無罪的人。崔篆在他所在的縣看到牢獄裡人滿為患,忍不住流淚說道:“唉,刑罰殘酷兇狠,竟到了這種地步!這些人都有什麼罪!”於是崔篆為他們平反,放出來兩千多人。他手下的人紛紛叩頭勸他說:“你確實是仁慈的人,然而如今只有你是仁德的人,恐怕要後悔吧?”崔篆說:“我不後悔,殺了我但是能救出兩千多人,我有什麼可後悔的呢?”下屬們紛紛沉默不知如何回答。

文言知識

說“斯”:

“斯”在文言文中主要作“這”、“此”解釋。上文“嗟乎,刑罰酷烈,乃至於斯”中的“斯”,相當於“這”,這句話的意思是“唉,刑罰殘酷兇狠,竟到了這種地步”。又如,《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斯人”即“這人”。又如,《捕蛇者說》:“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斯役”即“這(捕蛇)差事”。

文化常識

王莽改制:

在王莽接受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新朝建立後,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史稱“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

經典文言文賞析——《崔篆平反》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恢復井田制。還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將耕地重新分配,廢止奴隸制度。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義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

啟發與借鑑

經典文言文賞析——《崔篆平反》

崔篆甘願以身犯險,為民伸冤,替民做主,為兩千多名無辜者平反,所以留名青史。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還有很多像這樣的“父母官”,如包拯、海瑞、于成龍……

有句俗話叫“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為官就要切實體恤人民的疾苦,傾聽群眾的呼聲,解決大家的疑難,將自己手中的權利用在為民謀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