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御書房放了36根草棍,大家不明白什麼意思,溥儀:我理解

乾隆在御書房放了36根草棍,大家不明白什麼意思,溥儀:我理解

清朝共傳十二帝,享國276年(按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計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經歷了中國“家天下”歷史的覆滅。所謂“家天下”,就是講帝王把天下當成自己的私產、一家世襲掌管的情況。在古代,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直到鴉片戰爭爆發。

晚清時期,清廷日趨腐朽,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思考救國圖存之路。末代皇帝溥儀見證了清朝的衰亡,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記載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乾隆帝“寸草為標”。什麼叫“寸草為標”?說起來很簡單,據溥儀的講述,乾隆帝曾經在御書房放了幾十根草棍。

乾隆在御書房放了36根草棍,大家不明白什麼意思,溥儀:我理解

這些草棍共計36根,每根約1寸長,被整整齊齊地豎在一個景泰藍的小罐裡。它們不是什麼值錢的文物,卻傳達了乾隆帝的一個信念:大清的土地、草木不能少一點兒,哪怕幾根草棍都是屬於皇室的,歸天子所有,任何人不得隨意冒犯,豎這些草棍就是為了時刻警醒自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乾隆帝隔三差五便會檢查罐中的草棍是否有變少,以此教育子孫,要不忘祖先的基業,不要忘記祖先是怎麼辛辛苦苦打下江山,每一個接過江山的愛新覺羅子孫,都必須謹守這條信念,確保天下不丟一土,確保大清江山永固。

乾隆在御書房放了36根草棍,大家不明白什麼意思,溥儀:我理解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乾隆是一個非常自信的皇帝。這和他的經歷有關,在乾隆帝之前,每一個清帝的皇位都來之不易,每一次皇位傳承都伴隨著血雨腥風,但乾隆卻是雍正之後毫無異議的唯一繼承人,順風順水地在成年後即位,沒有兄弟相爭,更沒有鰲拜式的權臣威脅幼主。

即位後的乾隆帝滿腔壯志,一心想將大清治理成盛世。晚年的乾隆帝對自己的文治武功相當滿意,但他不知道的是,西方世界已經經歷了大變革,冷兵器稱霸的時代即將過去,清朝天下已經由盛轉衰,面臨末日危機。當列強的洋槍洋炮轟開了國門,所有人都被震得大驚失色。

乾隆在御書房放了36根草棍,大家不明白什麼意思,溥儀:我理解

後世人不懂乾隆的“寸草為標”,明明帝國已經江河日下,乾隆為何還那麼自信呢?其實一個人身處的時代會決定他的眼界,乾隆帝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西方教育,又繼承了康雍兩朝的基業,理所當然會覺得天朝皆上品,不需要和外洋往來,也能永遠維持世界中心地位。

乾隆在御書房放了36根草棍,大家不明白什麼意思,溥儀:我理解

末帝溥儀也在《我的前半生》裡說,作為帝王,從小就會被灌輸皇權教育,比如黃色琉璃瓦代表了天子威嚴,比如天子是天下的守護者、唯一的至尊,所以王府的圍牆高度永遠不能超過宮牆、比如宮裡乃至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帝王家所有……溥儀尚且如此,遑論乾隆了。

只是溥儀比乾隆晚生許多年,親身經歷了中國近代的變遷,看到了清廷的滅亡、也看到了列強的環伺,所以他不得不承認,“家天下”和“寸草為標”都是落後的思維,乾隆帝去世之後,清廷還不是落入了割地自保的困境?想來,溥儀記述此事時,心裡也有良多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