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建立龐大的帝國很難嗎

有人依靠祖輩積累起的海量資源,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有人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他們哪個人更有本事呢?用英雄史觀去看,肯定是那個白手起家的人,更有本事。

其實呢,客觀環境具備了,出現龐大的帝國那就是必然的;只是由誰來建立這個大帝國,卻是充滿了偶然性。

如果用足球比賽類比,那就是世界盃開始了。我們只知道,肯定會有一個球隊奪冠,但是具體是哪支球隊奪冠,除了上帝,誰也不知道。

如果用足球比賽類比,那就是劉邦率領的球隊,先殺出海選,接著進入八強,再進入四強,最後成為總冠軍。

再重新組織一次比賽,劉邦率領的球隊,還一定能成為冠軍嗎?這個顯然是不確定的。畢竟能進入最後角逐的球隊,哪個也是有機會成為冠軍的;具體結果常常充滿了不確定性。

因為世界盃四年一次,所以這個是顯而易見的。換而言之,這屆世界盃,某個球除奪冠了;下一界依然是這幾個球隊比賽,它還一定能奪冠嗎?顯然是不確定的。

但是角逐天下,勝負已定,就不會重新開始了,所以我們難免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劉邦能奪取天下,就是因為他或他的團隊最優秀;重新天下大亂再角逐一次,也肯定是劉邦勝出。

其實呢,這只是我們的一種錯覺。如果天下大亂再角逐一次,最後奪取天下的人,還不敢定是誰呢?

因為球寒的規則是固定的。所以它出現超級黑馬的機率,可以忽略不計。

換而言之,最後奪冠的球隊,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它肯定會出現在排名靠前的球隊中;再換而言之,最後奪冠的球隊,再存在不確定性,它也不可能是中國隊,因為再出現奇蹟,這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相對複雜的列國爭霸中,就比較複雜了。

因為誰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那就是風雲際會的產物;它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充滿了偶然性。換而言之,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上天;但是站在潮流的對立面,任你神功無敵,也會灰飛煙滅。

比如,翻開秦末歷史,取得最後勝利的人,竟然是一個縣級的土豪劉邦。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是因為劉邦神功無敵,所以憑藉極少的資源,就可以打敗擁有海量資源的人?

顯然不是的!如果他真有這樣牛,那他混到四十多歲了,為什麼連一個正處級,都沒有混上呢?顯然是因為他的成功,更大程度上都是風雲際會的產物。

秦始皇起步,就是天下唯一的、超級大國首腦。

居魯士起步,是一個蕞爾小國的首腦。

凱撒起步,是一個普通的市級貴族。

而旃陀羅笈多呢,起步只是一個鄉級大佬,甚至是村級大佬。

但是我們很難說,他們哪個人更容易統一天下?

畢竟風雲際會,白手起家,也不是多麼難以想象的;客觀條件不具備,起步擁有海量資源,也不知從哪裡做起。

最經典的就是,劉邦出場的時候,只是一個縣級大佬。從這層意義上,大漢帝國就是劉邦從無到有建立的,關鍵是,劉邦只用了十多年時間。

但是在兩漢的政治宣傳中,為了突出皇權的神聖性,所以對劉邦的個人能力極盡貶低之能。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面對史書中的劉邦,也實在不認為他多了不起。總而言之,他能當皇帝,就是因為怪物曾上過他老媽的身子,所以出場就自帶主角光環。

以空對空的說,劉邦的能力,可以甩秦始皇十條大街。

秦始皇含著金鑰匙出生,出場就是當時天下唯一的、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首腦,卻是用了20多年才統一天下。

劉邦起家一個縣級土豪,用了10年時間就統一天下;劉邦打敗的對手,是項羽那種戰神一樣存在的人物;而秦始皇哪遇過這樣的對手呢?

以空對空的說,劉邦的能力,也可以甩曹操十條大街。

曹操出生於三公之家,起步就可以參與中央決策。但是他奮鬥一生,也沒有實現天下統一。

劉邦出生於普通鄉村的富戶,40多歲了,連縣級都沒有混上;但是他出場後,總共十年時間,就橫掃天下群雄一統天下。

但是每個人的功,都是客觀環境的產物。

拋開客觀環境,討論歷史人物的能力高低,都是關公戰秦瓊的說法。

秦國曆代君王,苦心經營四五百年,不斷擴張,才終於建立了大秦帝國。

羅馬歷代元老,苦心經營六七百年,不斷擴張,才終於建立了羅馬帝國。

而居魯士上位時,波斯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蕞爾小國,關鍵是,居魯士死的時候,波斯帝國已可以與大秦帝國、羅馬帝國相提並論了。

至於旃陀羅笈起步的時候,孔雀帝國連個基本的模子都沒有。而旃陀羅笈多功成身退時,孔雀帝國已可以與大秦帝國、羅馬帝國相提並論了。

按英雄史觀的角度,拋開客觀環境去看。居魯士、旃陀羅笈多的能力,肯定可以秒殺秦始皇、凱撒。

問題是,用唯物史觀的角度,結合當時的客觀環境去看,很難說他們之間,誰比誰的能力更強大。

從某種意義上,居魯士崛起於蕞爾小國波斯,橫掃西亞大陸(古巴比倫文明地區);施陀羅笈白手起家建立孔雀帝國;與劉邦從無到有的建立大漢帝國;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他們能實現這一切,很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顯然還是因為他們處於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

劉邦、居魯士、旃陀羅笈多,面臨的時代背景,都是佔據統治地位的龐大國家,已處於衰敗之中;而且天下一統的客觀條件,當時已成熟了。

在這種背景下,那些龐大的國家崩盤,絕對是大機率的事件;那個龐大國家的統治者,即使擁有海量資源、過人的才能,也很難扶大廈於將傾。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一個以小搏大,讓天下步入統一的牛人,自然也是大機率的事件了。

劉邦出生前幾百年,中國歷史已進入列國爭霸的階段,並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開發的地區越來越廣闊,隨著交通媒介的發展,隨著兼併戰的不斷進行,國家的規模越來越大。換而言之,天下統一的客觀條件已成熟,現在就看誰來代表了。

為什麼說,當時天下統一的客觀條件已具備了呢?細分析下來比較複雜,而且並不在這節想要表達的範圍內,我後面會詳細展開分析,這裡就不多說了。

在這裡,我們只是說一下它的表象。天下統一的客觀條件已具備了。沒有張三代表它,自會有李四代表它;總而言之,死了張屠戶,大家也不會吃帶毛豬的。所以秦朝滅了,有漢朝。劉邦沒了,劉邦的子孫,一樣可以保證天下統一;後來西漢玩崩了;劉秀又橫空出世了;劉秀死了,劉秀的子孫一樣可以保證天下統一。

居魯士出場前幾百年,古巴比倫文明為中心的天下,就已進入了列國爭霸階段;而且隨著兼併戰的不斷進行,國家變得越來越少、規模變得越來越大。這同樣證明,統一天下客觀條件已是漸成熟,一切就看誰來代表了。

在這種背景下,當時的三大強國,米底亞、巴比倫內部矛盾重重,所以居魯士把握機會,遂以小博大一舉統一天下,建立了可以與後世大秦帝國、羅馬帝國相提並論的波斯帝國。

失去這種背景下,居魯士本事再大一百倍,他也沒有機會建立波斯帝國的。這就好像,劉邦早生20年,他在歷史書上,大機率上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因為他混到死,恐怕也就縣級土豪;就這種人物,誰會記述他一筆呢?

當然了,古巴比倫文明為中心的天下,實現統一的客觀條件已具備。

所以,居魯士統一了那裡的天下;居魯士死後,有岡比西斯;岡比西斯死了,有大流士。。。。

關鍵是,波斯帝國崩盤了,亞歷山大橫空出世了。

亞歷山大帝國崩盤了,塞琉古王朝出現了。

塞琉古王朝滅亡了,安息王朝出現了。

總的來說,西亞的統一,並不會因為少了哪個人而無法實現。

旃陀羅笈多出生前幾百年,印度半島也已進入列國爭霸的階段。

而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開發的地區越來越廣;隨著交通媒介的發展,隨著兼併戰的不斷進行,國家的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從這層意義上,天下統一的客觀條件已成熟了。旃陀羅笈橫空出世時,印度半島最強大的兩股勢力,一個是在印度河流域,以亞歷山大帝國為代表;一個在恆河流域,以強大的摩揭陀王國為代表。

統治印度河流域的亞歷山大帝國,它是殖民者、是侵略者,而且亞歷山大帝國已崩盤,在這種背景下,旃陀羅笈多高舉類似民族主義的大旗,就可以從當地汲取到強大的力量,從而稱雄印度河流域。

稱雄印度河流域,新興的孔雀帝國已初具規模了。這大致相關於劉邦一舉關中,接下來的事,雖然不敢說劉邦必勝,但是獲勝已不再是無法想象的事了。

剩下的事,就是新興的孔雀王朝;以印度河流域為基地,一舉大敗統治恆河流域多年的摩揭陀王國(難陀王朝),遂實現了印度半島的統一。

當然了,因為印度半島實現統一的客觀條件基本成熟,所以旃陀羅笈多死了,還有阿育王,讓孔雀帝國步入更大的輝煌。

總的來說,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隨著開發出來的地區越來越多,隨著交通媒介越來越發達,歐亞大陸漸漸進入帝國時代。

在這種背景下,波斯帝國、孔雀帝國、大秦帝國、羅馬帝國先後出場,整個歐亞大陸的文明地區,從太平洋西岸一直貫穿到了大西洋東岸。

這四大帝國同框出鏡,大約是這樣的。

白手起家建立龐大的帝國很難嗎

面對這四大帝國同框出鏡的歷史地圖,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羅馬帝國、波斯帝國、孔雀帝國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大秦帝國呢?卻是孤獨的存在於遙遠的東方。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 古中國文明為什麼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