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現伊朗)。

隨著居魯士二世、岡比西斯二世東征西討,波斯帝國疆域不斷擴大。到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2年),波斯帝國疆域西起色雷斯、小亞細亞和尼羅河流域,東到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平原,北抵黑海、高加索山脈、裡海、鹹海和錫爾河,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版圖跨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大帝國。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公元前485年的波斯帝國版圖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首創了中央集權理論體系和成熟的行省制度,被後來的各大帝國奉為模板。波斯帝國的崛起透過政權的力量,把帝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字等方面進行統一,促進了波斯帝國境內各民族與部族之間的交往。

此外,不斷的擴張也推動了國內外的交流,波斯帝國第一次將區域交往的範圍擴大至亞、非、歐三個大洲。首先,擴張戰爭本身的人員與物資流動加速了波斯帝國與各區域的物質文明交流。例如在希波戰爭中,波斯成為了東方文化向希臘傳播的主力。同時,它也把巴比倫、埃及、愛琴海克里特島等地吸收來的遠古文化向西方輸送。

波斯帝國是如何建立的?

波斯帝國崛起於伊朗高原。

公元前三千年前後,阿拉伯沙漠中生活著少數的遊牧民族,他們每年隨著季候的變動逐水草而生,這種民族都屬於閃族。其中,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就是這一族中最有名的代表。他們常常向北方肥沃的地方移動,有時襲擊北方繁盛的城市,佔據其地而定居。

住在北方與他們遙遙相對的另一個民族,常往來於裡海和多瑙河間的草原上,以遊牧為生。這個民族就是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由於他們的語言同屬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被稱為雅利安族。

當雅利安人有一部分遷至印度時,另一部分向西南方遷移,其中最強盛的就是米底人和波斯人。公元前七世紀後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隸制國家,它曾與新巴比倫王國結成軍事聯盟,於公元前612——605年擊滅並瓜分了亞述帝國。當米底強盛時,波斯人的部落聯盟受米底統治。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遺址

在整個波斯地區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治之下時,阿契美尼斯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阿契美尼斯死後,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並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阿契美尼德脫離米底王國的統治。泰斯帕斯死後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居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後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阿爾沙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朝。

上世紀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統計,居魯士二世被認為是伊朗兩千多年中最重要的歷史人物,正是他開始了波斯帝國的崛起。

那麼,居魯士二世如何帶波斯帝國走向崛起?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起義反抗米底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在波斯(指今伊朗法爾斯省及周圍地區)發動起義,聯合一些對阿斯提阿格斯不滿的米底貴族,推翻了阿斯提阿格斯的統治,滅亡了米底王國。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

波斯的西方強鄰呂底亞的國王克洛伊索斯看到居魯士二世日益強大,非常擔心,想趁波斯立國未穩,出兵將它滅掉。他於公元前547年大膽出兵,攻打波斯,焚燬了波斯城市普特里亞(今土耳其中部)。聞訊趕來的居魯士二世在這裡與呂底亞會戰(即普特里亞戰役)。呂底亞軍隊中配備長矛的騎兵在技術上佔了上風,但波斯軍隊在數量上佔有優勢。雙方互有傷亡,未分勝負。

隨後,居魯士二世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軍隊進攻波斯,主動出擊,攻入呂底亞本土。圍攻兩週之後,波斯軍隊攀爬絕壁,攻入薩迪斯,呂底亞王國滅亡。至此,建立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在短時間內將自己的版圖從扎格羅斯山脈以東,擴張到了愛琴海東岸。過去由米底、巴比倫和呂底亞三方瓜分的世界中心文明圈,如今已經有三分之二落入了他的手裡。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居魯士圓柱。

它以公元前6世紀征服了巴比倫的居魯士的名字命名,記載著居魯士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倫等內容。

不滿足於此的居魯士二世,還在策動更大規模的擴張——將東方的巴比倫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他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向東,征服伊朗高原以東的廣大農牧混合生產區。幫助他上位的米底貴族哈爾帕哥斯,則率領一支由米底人為主的偏師,繼續在小亞細亞沿海活動。前者將在數年內征服呼羅珊、錫斯坦、巴克特里亞和河中,兵鋒直指印度河流域。後者則在這段時間裡,逐個擊敗那些分佈在沿海的希臘城邦和其他一些民族團體。

公元前540年秋季,居魯士二世已經完成了對亞洲各周邊區域的戰事,併為對巴比倫的戰爭籌備了大量糧草物資。公元前539年秋末,波斯軍隊攻克世界第一大城市——巴比倫。終結古巴比倫文明使得波斯成為當時古代西亞唯一的文明中心,但是居魯士不幸在前529年出征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中亞河中地區錫爾河谷地的馬薩革泰人的戰鬥中身亡。

居魯士二世死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即位,子承父志繼續擴張波斯帝國。

他一再發動對東方塞種人的征伐,把疆界推過阿姆河,到達錫爾河兩岸。公元前525年,岡比西斯二世率軍在貝魯西亞之戰中,擊敗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末代法老普薩美提克三世,征服埃及,迫使昔蘭尼和利比亞臣服,將波斯帝國的版圖擴張至北非。隨後在試圖入侵衣索比亞和古實王國時相繼受挫。

公元前522年,一名叫高墨達的波斯拜火教僧侶發起叛亂並稱王。他冒充岡比西斯已死皇弟的巴爾迪亞發起針對岡比西斯的起義,宣佈免除3年的賦稅和兵役,這一措施大得民心;還摧毀各地的神廟,企圖進行宗教改革。

岡比西斯二世聽聞急忙撤軍,返回途中暴病而亡。高墨達便以巴爾迪亞的名義名正言順稱王,各地紛紛向他投降。

這一動亂,給了王室旁支、岡比西斯二世的宮廷禁衛軍統帥大流士一世上臺的機會。

他利用波斯帝國發生的政變,聯合一部分波斯權貴,殺死政變領袖高墨達,登基為王,繼而鎮壓巴比倫、埃蘭、米底等地起義,恢復了瀕於瓦解的波斯帝國秩序。在繼位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以逐個擊破的策略,先後打了十八次大戰役,剷除了八大割據勢力的首領,偌大的波斯帝國重歸一統。

帝國形勢基本安定之後,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公元前520年9月,大流士在巴比倫到埃克巴坦那中途,克爾曼沙以東32公里處的貝希斯頓村的懸崖峭壁上刻石記功,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斯頓銘文》,其中,他自稱為“萬王之王,萬國之王”。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貝希斯頓銘文》

在不斷的擴張過程中,由波斯貴族組成的原有統治機構和古老的軍事組織,已經不能適應統治一個龐大帝國的需要。因此,大流士著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目的是使奴隸主政權進一步擺脫氏族貴族和部落制度的影響,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

波斯王國在短短的歷史時期內,從部落聯盟一躍成為世界上領土空前遼闊的奴隸制大帝國,其興盛的原因是與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密不可分的。

大流士把全國劃分為大約20個省,每省置總督一人,照例由波斯貴族和王室成員擔任,其職責主要是處理一省的行政事務,直接對國王負責。總督之外設將軍一人,統領一省駐軍,也是直接對國王負責。還有第三個高階官吏專司徵收各省貢賦。總督、將軍、司稅收的大員三權分立,各自對國王負責,使他們之間相互監督和牽制,以便於國王的控制。

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大流士還進行了稅制改革:改行土地測量,根據面積、種值穀物的種類以及平均產量,規定固定的稅額。這樣,對農民來說,雖然仍不免為沉重的負擔,但較之從前的毫無規定,任意強徵,已是一種不小的改進。此外,大流士改革還注重修築渠道、統一幣制和度量衡。

大流士一世改革,在客觀上促進了各地經濟的聯絡和貿易的發展,道路的開通和貨幣的統一,並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改革後建立起來的中央集權制和行省制,使全帝國範圍內能維持比較穩定的統治,這也有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他還透過改革軍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且為專制王權尋找到了宗教上的依據,最終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

公元前5世紀,大流士一世及其後繼者發動的希波戰爭是波斯帝國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希波戰爭歷時半個世紀,貌似強大的波斯帝國,被英勇捍衛自己獨立的希臘城邦所擊敗。在戰爭期間,埃及、巴比倫等被征服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抗波斯統治的起義,進一步削弱了波斯帝國的軍事力量。波斯帝國的統治,主要依靠軍事力量的強大,在軍事優勢的動搖和喪失的情況下,帝國的集權統治就難以維持了。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5fcf5d47fa20001ce1c9e;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