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954公里長的海岸線,

北起蘇魯交界的繡針河口,

南至長江北支河口,

經連雲港、鹽城、南通3市。

遼闊平坦的淤泥質海岸上,

“兩淮鹽,天下鹹”,

黃金海岸名不虛傳;

獨一無二的輻射沙脊群邊,

荻蘆舞風、鶴唳鹿鳴,

世界遺產當之無愧;

江海交匯、海陸交融帶來發達的航運,

鑑真在古揚州港東渡,

圓仁從南通古掘港登陸,

鄭和由太倉瀏家港七下西洋;

作為古代海陸交通的“十字路口”,

“海絲”在這裡開闢、發展並走向巔峰,

留下了燦爛的海外交流歷史

與豐富的海洋文化財富……

這裡,我們的江蘇,

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吳鹽勝雪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

纖纖玉手,拿起鋒利剪刀,剖開新上市的鮮橙,抹些兩淮地區出產的潔白細鹽,最後畫面定格在一對才子佳人的濃情蜜意裡,北宋婉約派詞人周邦彥的《少年遊》妥妥是為吳鹽撰寫的“廣告指令碼”。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吳鹽,即淮鹽,是兩淮(淮南、淮北)鹽業的統稱,因淮河橫貫其中而得名。

得益於遼闊平坦的淤泥質海岸,淮鹽產量之多、品質之佳,始終為全國海鹽之冠。

兩淮鹽業正式起步於西漢,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很快富可敵國;興於唐宋,當時以免除徭役為優惠條件,招募無業遊民來到兩淮地區,進一步促進了鹽業生產;盛於明清,此時煮法制鹽已發展為曬法制鹽,產量增加,“鹽課居賦稅之半,兩淮鹽課又居天下之半”。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曬鹽圖

與此同時,從隋唐開始,揚州作為全國的漕運與鹽運中心,鹽商迅速積累起鉅額財富,並帶動了當地經濟與文化的繁榮。

悠閒的鹽商

淮鹽兩千年的發展史,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助推了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也孕育出頗具特色的鹽文化。

鶴唳鹿鳴

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有一片廣袤灘塗,海風和潮水交替作畫。黃河奪淮入海,沖刷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輻射沙脊群,孕育了數百種底棲生物。

作為瀕危物種最多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關鍵樞紐,每年有20萬到30萬隻越冬候鳥在此棲息。這片溼地因各種鳥類受到世界矚目,也因這群“鳥類愛好者”的守護和記錄,讓這裡成為中國與世界聯絡最緊密的自然遺產。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這裡是丹頂鶴越冬的天堂。每年深秋之交,溼地王國裡的“鶴爸們”勘測查驗,等待著“貴賓”到來。他們紮根在這裡護鶴、育鶴,交織出人鶴共舞的最美畫卷。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這裡還生活著全球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野生麋鹿的警惕性很高,最近的觀察都要200米開外。尊重麋鹿,保護麋鹿,是巡護人對這方土地的承諾。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2019年,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這片溼地,孕育著令人敬畏的蓬勃生命,也承載著薪火相傳的人類海洋文明。

天下第一碼頭

元滅南宋後,需將繳獲的皇宮寶物以及江南糧食運送至元大都,此時隋唐大運河由於戰亂等原因“河益堙廢”,而京杭大運河尚未開通,務實的元世祖忽必烈不拘一格,大膽啟用朱清、張瑄等海盜,成功開闢了從蘇州太倉瀏家港(今太倉港)至天津界河口的海上航線,順風10日即可到達。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得海運之便,瀏家港成為元代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通高麗、日本等國,號稱“六國碼頭”、“天下第一碼頭”。明朝鄭和七下西洋也以瀏家港為起錨地和回航安泊之所,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六國碼頭通商圖》,邢少蘭繪

2016年至2017年,為配合地方經濟建設,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對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了430餘處元明時期的遺蹟,揭開了瀏家港的風采;出土了150餘噸以龍泉青瓷器為主的遺物,與20世紀70年代韓國新安沉船出水的龍泉青瓷器型別高度一致,說明元代龍泉青瓷曾在太倉集結,透過瀏家港遠銷海內外。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韓國新安沉船出水的龍泉青瓷器VS中國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出土瓷器

除了瀏家港,還有古揚州港、海州港(今連雲港)等重要港口,這些海港的興替,濃縮了上千餘年的江蘇海運盛衰的歷史。

跋涉滄溟十萬裡

牽星過洋,跋涉滄溟十萬裡,從江蘇起航的鄭和七下西洋,濃墨重彩地寫下了中國古人關於星辰與大海的不懈探索。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過洋牽星術”是古代的一種天文導航,當一個人位於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時,看同一星座或恆星,在地平線上的高度是不同的,鄭和船隊就是透過1指到12指的牽星板,測量所在地的星辰高度,計算該處的地理緯度,以此測定船隻的具體航向。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鄭和的遠洋“寶船”則是歷史上最輝煌的木船,時人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水密隔艙技術,提高了船體的抗沉性、構造強度與裝卸效率,在推山倒嶽的洪濤巨浪面前“悠然順適,倏忽千里,雲駛星疾”。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藉助當時最先進的天文導航與造船技術,鄭和率領大規模船隊,歷28年之久,橫跨印度洋,足跡遍及東南亞、南亞、西亞及東非30餘國,打通了中西交通的重要航道,發展了大明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了中外經濟貿易,堪稱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壯舉。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一路上,鄭和船隊滿載貨物,以絲綢、瓷器、鐵器等大明精美手工業品,換取沿線各國的珍珠、珊瑚、寶石、香料、麒麟、獅子、鴕鳥等特產,這些友好貿易促使雙方建立外交關係並進行後續經濟交流,將海上絲綢之路推向巔峰。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明朝人眼中的麒麟

如今,在江蘇留下了太倉起航地、龍江寶船廠、天妃宮、馬府街、渤泥國國王墓等與鄭和以及下西洋有關的遺蹟,承載著豐富的航海歷史記憶。

星辰大海|江蘇:面海而歌,中國海洋文化的高地

回顧往昔,江蘇的文化因海洋而顯得特別有韻味;放眼未來,江蘇的文化將因海洋而變得更加精彩。(五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