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招攬孫武使得吳國強大,最後卻因不聽孫武之謀而死於非命

《孫子兵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現在它還作為世界各國的軍事教材而使用。而《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家,更是一位有著真正的攻城拔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經驗的大將軍。而這個讓孫武做上大將軍的人,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公元前522年,因為楚王迫害他一家人,只有他逃了出來,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報仇雪恨。吳國與楚國在當時是世仇,所以伍子胥來到了吳國,伍子胥幫助公子光(吳王闔閭)當上了吳王,然後對吳國進行富國強兵,以期有朝一日能夠打敗楚國。

伍子胥招攬孫武使得吳國強大,最後卻因不聽孫武之謀而死於非命

楚國在當時非常強大,伍子胥雖然善於治理國家,但是還需要一個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來幫助吳王闔閭來實現打敗楚國的計劃。而孫武在伍子胥逃難的時候與他有過接觸,伍子胥深知孫武是一個千年難得一遇的將才,向吳王舉薦孫武。吳王接見了孫武,孫武帶著他的十三篇兵法來見吳王,並且第一次就把吳王的妻妾訓練成了一隻紀律嚴明的軍隊,得到吳王的重視。

《孫子兵法》裡面雖然寫了很多“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等之類的話,但是孫武作為一個兵法大家,十分理解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的道理,所以他為吳國制定的伐楚計劃往往都是從大的戰略出發,把楚國削弱,然後實現吳國戰勝已經被削弱的疲憊不堪的戰略計劃。

孫武向吳國除出了幾個重要的戰略建議:

伍子胥招攬孫武使得吳國強大,最後卻因不聽孫武之謀而死於非命

1 孫武和伍子胥都向吳王闔閭提出,要建立在“富國”的基礎上才能夠強兵,他們在吳國國內積極鼓勵生存,輕徭薄賦,大幅度提高吳國的綜合實力。

2 透過伐交的方式,分化瓦解楚國的盟友,削弱楚國的力量

3 把軍隊分成三支,輪流襲擊楚國要地,使得楚國士兵長期處於備戰狀態當中,以此來疲憊楚國。

4 因糧於敵。吳軍每到楚國的一個地方,就把當地的糧食吃光。吃不完的就把他燒掉,打擊楚國的經濟保障體系。

5 與此同時,孫武親自挑選強壯敢戰的勇士,訓練一支屬於吳國的強兵。

伍子胥招攬孫武使得吳國強大,最後卻因不聽孫武之謀而死於非命

在這樣的一系列措施共同作用下,楚國被吳國搞得暈頭轉向。公元前508年,孫武在策反了楚國盟友桐國的基礎上,出其不意地打敗了豫章的楚軍,然後又奪取了“巢”地。這算是吳國對自己幾年時間富國強兵政策效果的一次檢驗,同時也堅定了吳王闔閭伐楚的決心。

公元前505年,吳軍在孫武和伍子胥的親自帶領下,只用了十幾天就攻克了楚國的都城。伍子胥在楚國都城把曾經陷害他的楚王墳墓挖出來,鞭屍洩恨,以報當年之仇。

這一次伐楚行動,也成就了吳王闔閭春秋五霸的地位。不過打完楚國之後,孫武感受到自己和伍子胥在吳國的地位越來越高,有可能遭遇嫉妒。加上吳王闔閭在討伐越國的過程中因腳趾被斬斷感染而去世,新上任的吳王夫差非常驕橫,孫武萌生了離開吳國朝廷的想法。

伍子胥招攬孫武使得吳國強大,最後卻因不聽孫武之謀而死於非命

他對伍子胥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亨。你本來是吳國人,而我本來是齊國人,如今卻在越國身居高位。夫差並不是一個可以長期共患難的人,我們還是早點兒離開吧”

不過伍子胥在幫助吳國稱霸的過程當中對吳國投入了相當多的感情,捨不得離開,孫武只好一人離開。後面伍子胥果然因為美女西施等人的挑撥而被夫差所見恨,夫差賜予伍子胥一把劍,讓他自殺而死。

伍子胥招攬孫武使得吳國強大,最後卻因不聽孫武之謀而死於非命

可惜伍子胥沒有聽孫武對他最後的勸諫,一生為吳國鞠躬盡瘁,卻被吳王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