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五刑之髡刑,精神懲罰遠比死亡更可怕,朱元璋曾對兒子用髡刑

你知道我國古代酷刑有多少種嗎?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與統計,古代酷刑多達20多種,其中就有炮烙、腰斬、凌遲等殘忍至極的刑罰。

上古五刑之髡刑,精神懲罰遠比死亡更可怕,朱元璋曾對兒子用髡刑

今天要說的刑罰是上古五刑之一的

髡(kun)刑

,這種刑罰在夏商周和東漢時期比較流行,它並不是讓受刑者遭受身體上的折磨,

而是對其進行人格侮辱,使受刑者遭受內心煎熬和社會非議,飽受精神摧殘。

孝道文化與髡刑

在我國古代,孝道文化備受統治者推崇,歷代帝王都將孝道視作考核接班人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

冷血如發動過“玄武門之變”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重視孝道文化,曾經命人在石碑上刻下《孝經》用以教導天下臣民要遵守孝道,孝順父母。

上古五刑之髡刑,精神懲罰遠比死亡更可怕,朱元璋曾對兒子用髡刑

在《孝經》中有一句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知道,在古人的認知中,頭髮和鬍鬚有多麼重要。如果有人剃髮剪須,就是不孝順父母,違背了孝道,會受到所有人的口誅筆伐。

髡刑的主要內容就是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以此達到對受刑者進行精神懲罰的目的。

當然,在現在看來,剃髮剪須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並沒有覺得有多麼難為情,但對於古人來說,這是一種侮辱性極強的懲罰,他們甚至認為這比遭受死刑還要讓人難以接受。

上古五刑之髡刑,精神懲罰遠比死亡更可怕,朱元璋曾對兒子用髡刑

《三國志》

作者陳壽的父親是馬謖參軍,在馬謖被諸葛亮揮淚斬殺後,受到牽連而被處以髡刑。在

《三國演義》

中也有這樣一個情節,曹操為了嚴肅軍紀,曾經對部下嚴令不準士兵踐踏農田,違反命令者斬首,結果曹操坐騎一不小心跑入農田,那麼曹操是怎麼處理的呢?

曹操身為主帥,自然不能言而無信,但也不能真的斬首,那怎麼辦呢?

於是曹操就想出一個用頭髮代替頭顱的法子,剪下一縷頭髮當作斬首,

剪髮堪比斬首,由此可見頭髮對於古人來說到底有多麼重要。

即使到了清朝時期,多爾袞下了剪髮易服的命令,深受儒家孝道思想影響的漢人也並不想剪髮,為此多爾袞大為惱火,

下令說如果留著頭髮就不要再留著自己的項上人頭了,即使如此,也有很多漢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剪髮。

朱元璋對親兒子用髡刑

朱元璋是個護犢子的皇帝,對自己兒子是百般寬容,不過他本是一介布衣出身,深知民間疾苦,所以十分重視百姓的生活,對那些壓榨百姓的貪官汙吏極其痛恨,不惜用重刑懲罰。

朱元璋的兒子都會被封為藩王,因此他對兒子們的教育也抓得很緊。

上古五刑之髡刑,精神懲罰遠比死亡更可怕,朱元璋曾對兒子用髡刑

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中,除了朱標、朱棣、朱權外,朱元璋最喜歡的還是第十子魯王

朱檀

。魯王少年時勤奮好學,性格溫文爾雅,朱元璋十分看重他,還將大將湯和的女兒許配給他,

不過受到父親寵愛的孩子,做事自然會張揚一些。

魯王成婚之後,夫妻兩個感情還不錯,

不過他們一個是恃寵而驕的王爺,另一個是將門虎女,兩人搭夥過日子怎麼可能不搞出點風浪。

16歲正是人一生中最叛逆的年紀,而魯王就是在這個年紀就藩,朱檀來到封地後不久就對封地事務失去了耐心,總想幹點新鮮事。

於是,

“長生不老”

就引起了朱檀的興趣,他與王妃湯氏一拍即合,招攬不少道士在王府中為他們煉製丹藥。

但是,能夠讓人長生不老的丹藥自然不會那麼簡單,不僅用料珍貴,還需要一種特別的藥引,那就是一百個八歲以下男童的下體。

上古五刑之髡刑,精神懲罰遠比死亡更可怕,朱元璋曾對兒子用髡刑

這事讓朱檀感到十分為難,因為誰家也不會捨得賣孩子,這事有錢也難辦,不過此時魯王妃湯氏卻想出一個好主意,既然有錢也買不到,那就暗中“偷”過來。

湯氏的話令魯王心中一動,這倒是個好主意,於是魯王封地上經常出現孩童丟失事件,使得封地有孩家庭人人自危。

這件事很快傳入朱元璋耳中,他命令錦衣衛暗中調查此事,結果查到了魯王夫婦身上,朱元璋明白原委後龍顏大怒,將魯王夫婦召回南京。

朱元璋以王妃唆使魯王犯下重罪為由,將湯氏斬首示眾,而朱元璋對自己親兒子卻下不去手,但也不能處罰得輕,於是決定對朱檀處以髡刑。

上古五刑之髡刑,精神懲罰遠比死亡更可怕,朱元璋曾對兒子用髡刑

由此看來朱元璋是有意讓魯王妃湯氏背鍋,讓魯王剃髮了事,雖然剃髮讓堂堂王爺很沒面子,但與性命比起來真的是一文不值。

畢竟朱元璋沒讀過多少書,也曾當過和尚,因此對這些虛禮根本不太在意,從亂世中打拼出來的朱元璋很明白,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小結

理髮在今天已經成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很多託尼老師也已經走在時尚的最前沿。古代一些愚孝做法如今已經遭到拋棄,傳統孝道文化有些內容也已經發生改變,比如剃髮就不再被視為不孝。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老舊思想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傳統思想在如今社會仍然適用,不能全盤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