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戲中,被收拾得無處藏身的龐太師,竟是一個北宋名相?

龐籍是宋仁宗時期的宰相,但宋仁宗一朝名相迭出,寵籍卻籍籍無名,不但本身的功績被埋沒,其姓名還被小說家借用到《三俠五義》中,成了“龐吉”龐太師,將他杜撰成一個結黨專權、貪贓枉法、陷害忠良、荼毒百姓的大反派,包公把他治了罪。其實,歷史上的龐籍不僅不是一個奸臣,反而是一個敢說敢言、忠勇報國、提攜人才、卓有貢獻的宰相。

包公戲中,被收拾得無處藏身的龐太師,竟是一個北宋名相?

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菏澤成武縣)人,28歲考上進士,歷任黃州司理參軍、大理寺丞、襄邑知縣、群牧判官、秀州知州、殿中侍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兼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樞密使,官至宰相。龐籍精通律令,擅長政事,執法嚴明,為人公正,曾出將入將,率軍抵抗西夏,成為了那個時代少有的能臣幹吏。

龐籍剛剛入朝任職,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政治敏感性,而且敢於言事,不畏權幸。當時,樞密院作為掌兵最高機關,掌天下兵馬,卻將帶甲馬這種重要軍事物資任由宦官楊懷敏私借使用,時任群牧判官的寵籍,針對此事上書仁宗,對樞官院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慶籍任開封府判官,仁宗寵幸的尚美人派內侍給開封府傳話,讓免除工人市租。龐籍上書說:“建國以來,還從沒出現過美人給州府下令的怪事,這違反了制度,當杖罰內侍。”龐籍雖剛剛入仕,但敢於批評,又能批評到點子上,深得群臣敬佩,御史中丞孔道輔由衷讚道:“言事官多觀望宰相旨意,獨龐籍不察言觀色,真乃天子御史!”

包公戲中,被收拾得無處藏身的龐太師,竟是一個北宋名相?

龐籍對國家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對外禦敵,抗擊西夏。寶元元年(1038),党項族首領李元昊自立為帝,國號“大夏”,與宋朝分庭抗禮,多次率兵攻打宋朝。國家危難之際,龐籍先後出任陝西體量安撫使、知延州,兼鄜延路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與韓琦(知秦州)、王沿(知渭州)、范仲淹(知慶州)等儒將一起,分任各路馬步軍都部署和經略安撫招討使,共同構築起對付西夏的防禦體系。

之前不久,宋朝對西夏作戰,曾因為輕敵冒進等原因,先後在“三川口之戰”和“好水川之戰”中慘敗,朝遷對付西夏,只好由戰轉為守,以招撫為主,作戰為輔。西夏兵善騎射,勇悍而兇殘,侵略宋朝一般採取燒殺搶掠的手段,搶奪財物,擄掠人口,毀壞設施,焚燒房屋,他們所過之地,皆成廢墟。

龐籍到任後,修葺治理,招撫流民,加強軍備,穩定地方。金明縣(今延安市安寨區)西北邊有個地方叫橋子谷,為西夏出入宋境搶掠的狹隘通道,龐籍派部將狄青率領萬人,在橋子谷的旁邊修築招安砦,一方面招募百姓在此耕種,保證守軍的糧食供應,另一方面派兵堅守,防止了西夏的長驅直入。又命部將周美攻取了被西夏佔領的承平砦,命王信修築龍安砦,收復了大量失地,修築城池十一座,讓因戰亂離家的百姓漸漸迴歸了家園,打擊了西夏的侵略,保衛了家園。元昊見宋防禦嚴密,遂一度放棄侵略,臣服於宋。龐籍因功受到仁宗表彰,被調回京城,提拔重用為樞官副使,不久轉任參知政事、樞密使,後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拜為宰相。

包公戲中,被收拾得無處藏身的龐太師,竟是一個北宋名相?

龐籍一生,出將入相,貢獻卓越,在朝言事,鐵骨錚錚,號令軍士,紀律嚴明,不但護國竭力,而且唯才是舉,培養了狄青和司馬光等名將名臣,就其能力和作為來說,堪稱名相。司馬光曾以《和始平公郡齋偶書》一詩評價恩師道:“文武從容兩有餘,公板將幕往來居。已安四海如三傑,欲散千金比二疏。今日監邊親跪轂,他年入殿賜乘車。武侯暫為蒼生起,長憶隆中臥舊廬。”將龐籍喻為諸葛亮這樣的定國安邦之臣,確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