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暴君,也是奴才|借“錢”說事03

啟風/文

你知不知道,中國古代錢幣除銅錢、鐵錢外,竟然還有鉛錢。鉛錢價值低,又有毒性、易磨損,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惡錢”。歷史上曾大規模鑄造鉛錢的兩個政權都在五代,分別是閩國和南漢。

他們是暴君,也是奴才|借“錢”說事03

圖:閩國鑄造的鉛質開元通寶,背有“福”“閩”等字(啟風藏)

有關閩國的話題,以後會說,今天先聊聊南漢。唐朝末年,劉謙、劉隱父子割據嶺南;917年,劉隱之弟劉龑在廣州稱帝,國號“大越”,年號“乾亨”。不久,劉龑自稱漢室後裔,改國號為“漢”。

這個政權自劉隱起,鑄過多種錢幣,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開元通寶”鉛錢和“乾亨重寶”鉛錢。2007年,廣西的錢幣研究者將一批鉛錢送往相關部門檢測,發現以上兩種鉛錢的含鉛量都達99%。

南漢對境內百姓徵收重稅,且要求以銅錢交納,官府藉此聚斂了大量銅錢,百姓日常被迫使用鉛錢。通常來說,“重寶”意味著以一當十,即要求一枚鉛質乾亨重寶兌換十枚銅質開元通寶;而現實交易中,乾亨重寶“十當銅錢一”,相當於貶值99%。

他們是暴君,也是奴才|借“錢”說事03

圖:現存乾亨重寶大都已經看不清錢文(啟風藏)

劉龑等幾代南漢皇帝都將鑄行鉛錢、掠奪民財作為國策,既奢靡,又暴虐。亡國之君劉尤其誇張,他建有離宮數十處,宮殿以珍珠、玳瑁做裝飾,還設“燒煮剝剔、刀山劍樹之刑”,讓犯人和老虎、大象肉搏。劉最出名的事蹟就是信任宦官,但凡被他重用的大臣,都要先行閹割。

就是這麼一位標準暴君,在被北宋俘虜後,表現得出奇恭順。劉心靈手巧,擅長做工藝品,他用從蜀中帶來的珍珠,在馬鞍上編了一條龍,精妙絕倫,命名為“珠龍九五鞍”。身為階下囚,劉當然不敢自用,做好後馬上獻給大宋天子。馬鞍被趙匡胤帶回宮中,看到的人無不驚訝。

趙匡胤一邊賞賜劉150萬錢,表彰他的忠心;一邊向身邊侍從總結“歷史經驗”,“好工巧,習以成性,倘以習巧之勤移於治國,豈至滅亡哉!”他想不到,北宋後來就是亡在了一位“工巧”之君手上,而這位“工巧之君”為了籌錢享受,鑄造了一大批前無古人的“夾錫錢”(此事咱們後續詳說)。

他們是暴君,也是奴才|借“錢”說事03

圖:鉛錢與當時依舊廣泛流通的唐開元通寶(啟風藏)

靠著給皇帝送禮,劉得到了褒獎,可內心的恐懼揮之不去。有一天,趙匡胤到開封城外的講武池主持活動,劉奉命參加。大約為了表忠心,劉一馬當前,他到達活動現場時,別的大臣都還在路上。趙匡胤很高興,命人賜酒給他。誰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想起自己在廣州當皇帝那會兒,經常借毒酒殺人,當場就嚇壞了,認為趙匡胤這是要毒死自己。

劉哭著哀求:“臣承祖父基業,違拒朝廷,勞王師致討,罪固當誅。陛下既待臣以不死,願為大梁布衣,觀太平之盛。臣未敢飲此酒”。他說自己繼承祖業,被迫抗拒朝廷,以至勞煩大軍遠征,罪該萬死;但陛下既然留了我一條性命,不如就讓我在開封城當個老百姓,見證一下大宋的太平盛世。

趙匡胤聽了這番話,估計差點笑出聲來,只好安慰劉:“朕推赤心於人腹中,安有此事!”——你把我趙匡胤看成什麼人了!接著,趙匡胤把給劉的酒一飲而盡,又另外給他倒了一杯。

自己讚美太平盛世還不夠,劉還想多找幾個小夥伴。趙光義命潘美出征北漢前,曾招待群臣,預祝勝利。宴會上,劉起身道:“朝廷威靈及遠,四方僭竊之主,今日盡在坐中。旦夕平太原,劉繼元又至,臣率先來朝,願得執梃,為諸國降王長。”當時,北宋已將南方的後蜀、南唐、吳越、荊南等割據政權一一消滅,只有地處山西的北漢尚未平定。劉說自己最早歸順朝廷,等太原的劉繼元投降了,大宋一統天下,他可以當“諸國降王長”,幫皇帝管理這些亡國之君。

按照《宋史》的說法,原吳越王錢俶和原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都在座,不知他們作何感想;南唐後主李煜應該也參加了這次宴會,以他的性格,怕是難掩臉上的鄙夷之色。

對於歷史上身兼暴君與奴才雙重身份者,魯迅有過點評。他在《論照相之類》中引用德國心理學家李普斯的理論說,“凡是人主,也容易變成奴隸,因為他一面既承認可做主人,一面就當然承認可做奴隸,所以威力一墜,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於新主人之前了”。這話說得沒錯,一個君主把別人當奴才,就是認可了奴才存在的合理性。那麼他一旦失去權力,當起奴才也覺得理所當然。另外,君主常年受妃嬪、大臣、太監、宮女的恭維,恭維其別人來,肯定不缺話術和素材。

他們是暴君,也是奴才|借“錢”說事03

圖:孫吳晚期鑄“大泉五千”,意即此一枚錢相當於5000枚五銖錢。以上兩枚為國家博物館藏。

接著,魯迅又拿三國的孫皓舉例,“治吳時候,如此驕縱酷虐的暴主,一降晉,卻是如此卑劣無恥的奴才。”魯迅道理說得很清楚,例子舉得卻不怎麼準確。

孫皓投降後,被請去參加司馬炎為滅吳舉辦的慶功宴。宴席之上,司馬炎對孫皓說:“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孫皓當場回了一句:“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那意思是說,我原本也計劃北上滅晉,因此在建業也給你準備了這樣一個座位。這個時候的孫皓,依舊是桀驁不馴。

在另一次宴會上,孫皓學乖了一點。司馬炎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這是司馬炎拿孫皓尋開心,問他會不會唱南方流行歌曲。沒想到孫皓張口就來了四句:“昔與汝為鄰,今為汝做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這首歌的主旨雖然是恭祝司馬炎長命萬歲,可語氣輕浮,缺少敬意,把他自己放在了和大晉天子對等的位置上。魯迅輯錄的《裴子語林》也收有這個故事,結尾說“座眾皆失色,帝悔不及”,孫皓一首歌嚇壞了西晉群臣,司馬炎也自討了沒趣。

他們是暴君,也是奴才|借“錢”說事03

圖:東吳與西晉一度隔江對峙,因此孫皓說曾與司馬炎為鄰

孫皓最像奴才的一幕是發生在一個私下場合。司馬炎和女婿王濟下棋,孫皓在一旁作陪。王濟悠閒地把兩條腿伸到棋盤下邊,問孫皓:“聞君生剝人面皮,何也?”聽說你以前經常把人的臉皮活生生剝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孫皓幽幽道:“見人臣無禮於其君者,則剝之。”我見到有臣子對皇帝無禮,就會剝他的臉皮。王濟一聽就明白了,趕緊把兩條腿縮了回去。

這位東吳末帝投降後的故事大都如此,展現出一副“煮熟的鴨子——肉爛嘴不爛”的面貌。他敢於這樣放飛自我,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曹丕篡位,沒有殺漢獻帝劉協;司馬炎篡位,也沒有殺魏元帝曹奐;蜀漢被滅,劉禪在洛陽樂不思蜀,由此順推,孫皓就不太擔心個人安危了。

但經過十六國、南北朝的大亂後,一切都變了,幾乎所有亡國之君都死於非命。五代時期,後唐滅前蜀,殺了王衍全家;北宋滅後蜀,孟昶剛到開封幾天就死了,現在輪到劉,他不肯不怕。於是,這位靠鑄造鉛錢維繫統治的暴君,在做奴隸的路上一騎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