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讓我看看是誰已經放假了?『明月幾時有』(96)

臘月二十七,讓我看看是誰已經放假了?『明月幾時有』(96)

天是太空與您相伴

的【第1377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七了,但“打工人”們依然沒有盼來假期。今年連續兩天的調班總讓人覺得今年的春節假期格外地“姍姍來遲”,於是不禁暢想一下,如果生活在古代,我們今天放假了嗎?

其實早至唐代,春節就已經是法定假期了。唐玄宗時期(712-756 年),曾經頒佈了一道《假寧令》,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也就是說,春節和冬至,分別放假七天。一個冬天就有兩個“黃金週”,唐代的官員們可以說是很幸福了。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今天就已經可以開始期待你的假期了,因為那時候的“春節七天樂”,是按照 “元正前後各三日”放的,即以大年初一為中心,初一之前與初一之後各放假三天,加上初一當天,剛好七天。也就是說,從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四是春節假期,初五開始正式上班。

臘月二十七,讓我看看是誰已經放假了?『明月幾時有』(96)

不過,雖然是放假,但如果你“不巧”是個高官,你的假期生活可能也不會有太多的閒暇。因為按照規定,大年初一那天,大臣必須要到朝中按時“打卡”給皇帝拜年,陪皇上喝酒,如果皇上高興了,還要陪他寫詩。這場“元日大朝會”可以算是一年裡最隆重的朝會之一了,整個流程可謂是聲勢浩大。先是由宰相帶著百官進皇宮正殿拜賀,讀晦澀拗口的賀年駢文,然後內臣替皇帝作答,宰相們再退出來,接受外地府官藩屬的賀文朝表,再選一道高官的賀表繼續宣讀。朝中熱鬧非凡,地方官員也不能閒著。地方行政長官會派人參加朝會,但他本人卻必須在衙門值班,不能回家。但唐代的朝廷還是很講究“人文關懷”的,雖然官員本人要堅守崗位,但他的家人們卻可以到衙門裡與之團聚。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做蘇州刺史期間,就曾寫詩描述過一次在任上度過的新年:

一從守茲郡,兩鬢生素髮。

新正加我年,故歲去超忽。

淮濱益時候,了似仲秋月。

川穀風景溫,城池草木發。

高齋屬多暇,惆悵臨芳物。

日月昧還期,念君何時歇。

臘月二十七,讓我看看是誰已經放假了?『明月幾時有』(96)

大意是說,自從做了縣太爺,就沒回家過過年,頭髮白了,看著衙門裡冷冷清清的樣子,這年過的很是無聊,想念親友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

但是,到了唐德宗時期,官員們的假期就突然“縮水”了。為了處理安史之亂的爛攤子,唐德宗規定春節不放假了,但大臣們一百個不情願。於是,他最後想了個折中的法子,制定了“限號政策”,一共七天,單號上朝,雙號休息,這樣算下來,七天的假期就只剩下了三天。

臘月二十七,讓我看看是誰已經放假了?『明月幾時有』(96)

如果你是在宋代做地方官,那麼今天你已經在放假了。宋代地方官員每年臘月二十“封印” 回家過年,正月二十 “開印”,足足有一個月的假期。但如果在朝中做官,你將在春節和元宵前後各擁有七天假期,加起來也是不少了,但沿襲自前朝的“元日大朝會”,你一定要記得參加,拜完年,皇帝會賞賜每人一朵花,插在官帽上,這是非常榮耀的事情,也是當時最為時髦的打扮。

不過,也有人嫌這麼放假太浪費,並主動申請把假期縮短,這位“工作狂”就是包拯包文正。據宋龐元英《文昌雜錄》載:“包拯為三司使,上言:每節假七日,廢事頗多。請令後,只給假五日,自此始也。” 在宋仁宗任上,他當過三司使,相當於財政部部長,總感覺假期太長實在太耽誤事兒,所以上書仁宗皇帝,將七天長假掐頭去尾,縮減為五天。此舉招致絕大多數官員不滿,宋哲宗時,春節假期又恢復到了七天。

臘月二十七,讓我看看是誰已經放假了?『明月幾時有』(96)

但包拯沒想到,自己在明代找到了知音。萬曆《明會典》記載:“凡每歲正旦節,自初一日為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冬至節,本日為始,放假三日。”也就是說,明代的“公務員”,春節確實只有五天假,但好在元宵節還有十天。清代也基本執行了明代的制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剛入關的清代皇帝,由於實在太熱愛工作了,春節假期直接縮短到1天,除夕封筆,初一上班,絕對是是愛崗敬業的模範代表。

臘月二十七,讓我看看是誰已經放假了?『明月幾時有』(96)

而我們今天的七天休假制度,也算是與唐宋一脈相承了,與明清相比起來,是不是還算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