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時,上來就給予了“國士無雙”的評價,並指出如果不讓韓信直接當大將軍,劉邦就不能與項羽爭奪天下!

當時的韓信,雖然已經投軍數年,但“無所知名”,更沒有指揮過任何作戰!

在沒有任何成功履歷的情況下,為何蕭何依然能識出韓信的帥才,並不惜壓上所有的籌碼來信任韓信呢?

糟糕的簡歷

韓信的簡歷是很糟糕的。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早年的韓信,因為“貧而無行”,沒有被推舉為吏,也沒有一門手藝,只有到處投靠,被人嫌棄,甚至忍受過“胯下之辱”,受人欺負。

在楚漢風雲人物中,早期混得最慘的可能就是韓信了。

造反前,劉邦是亭長;蕭何、曹參、夏侯嬰也是縣裡的官員;陳平被鄉里人推薦為杜宰;張良更是能單獨組織刺殺秦始皇,項羽、英布、彭越,都是能自己拉出一支隊伍來的領袖····

可以說,亂世到來之前,楚漢英雄雖還不能呼風喚雨,但起碼能混出個樣子,沒有人像韓信一樣連自己養不活的。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依此常理,一個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人,又怎麼可能帶領三軍在九死一生的戰場上活下來呢?

天下大亂後,韓信仗劍投軍,追隨項梁、項羽。

然而,韓信“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在項羽手下,韓信“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沒有混出來。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當時,項羽是天下最成功的人,項羽集團是天下最成功的集團。

設想今天:如果一個年輕人對某位最成功的商業大佬獻策,老闆不採納,人們自然不會認為是老闆不行,而是年輕人的建議不行;如果一個年輕人在大佬的公司沒有混出名堂離職了,人們天然不會認為是大佬的公司不好,而是這個年輕人能力有限,混不下去了。

韓信離開項羽後,投靠了劉邦。

然而,在劉邦處一段時間,不但沒有混出名堂,還惹上事,要被問斬。

可以說,這樣一份簡歷,實在是垃圾得不能再垃圾了。

在一般人眼中,擁有這樣簡歷的人,無疑是一個應被嘲笑的,不如自己的失敗者。

英雄氣質:勇

韓信要被問斬,在輪到自己被斬時,韓信遠遠看見夏侯嬰,高呼:漢王不是要取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

夏侯嬰見此,大為驚異,立刻釋放了他,並與之相談,十分欣賞!

無獨有偶,幾百年後,另一位“軍神”,李靖,也是在要被問斬時撥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話(只是把漢王換成了唐王),被李淵、李世民所驚奇。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句話背後的“英雄氣”!

我們知道,無論平日如何凶神惡煞、囂張跋扈之人,到了刑場上,大多已經崩潰了!

即便是慷慨激昂的人物,一般也是用“十八年後還是好漢”、“萬歲”之類的豪言來給自己壯膽、自我麻痺,至於良好的邏輯、冷靜的頭腦,是極難保持的。

韓信、李靖,能在刑場之上,仍然保持冷靜的頭腦,良好的邏輯,尋找求生的機會,發出胸懷大志的吶喊,這才是真正的,一般人模仿也模仿不了的英雄氣!

這樣的英雄氣,是書本上學不來的,是自我修煉的結果!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有這樣英雄氣的將領,在危急時刻,既不會屁滾尿流地逃,也不輕易高喊“萬歲”去自殺式衝鋒,而是能時刻保持冷靜,尋找轉敗為勝的機會。

這份英雄氣,吸引了夏侯嬰,也開始改變了韓信的命運。

夏侯嬰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雖沒有被其說動,但好歹賣給了夏侯嬰一個面子,讓韓信作了治粟都尉。

由此,韓信開始吸引另一位傑出人物了。

得遇蕭何

治粟都尉,主要負責倉庫管理,以及糧食的運輸、儲備等。

當時,主抓後勤工作的領導正是蕭何。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因此,韓信與蕭何,有了上下級關係。

韓信是都尉,都尉上面是校尉,校尉上面是國尉,國尉上面是將軍···韓信與蕭何之間,大約隔離了2-3個級別。

不過,糧草是後勤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在漢王初遷入蜀之初,這也是最緊急的工作,自然是蕭何的工作重點。

因此,儘管隔了好幾個級別,韓信仍然有機會吸引到蕭何的關注。

很快,韓信就用自己天才的工作表現,吸引了蕭何。

“推陳出新”之法,用工作證明自己

韓信一生,貢獻了許多經典,成就了許多成語。

與“胯下之辱”、“暗度陳倉”等廣為人知的成語典故相比,“推陳出新”是知名度比較低的一個。

然而,韓信正是靠此證明了自己的天賦。

漢中、巴蜀天氣炎熱,糧食容易腐敗變質,糧食儲備問題也就成了後勤工作的老大難問題。

韓信遂採取“推陳出新”之法:在糧倉開前後兩個門,新糧從前門進,後糧從後門運出。

如此,可以在不增加管理難度、工作量且容易推廣實施的情況下,極大提高糧食倉儲的效率。

“推陳出新”,看起來簡單,但卻是倉儲歷史上的一個創舉。

真正牛逼的人,總是能以最簡單的方式,解決最困難的問題。

這個辦法,幫蕭何解決了老大難問題,自然令蕭何刮目相看。

如此,韓信自然獲得了更多的,與蕭何直接對話的機會。

蕭何可以考察的“信、仁、嚴”

韓信與蕭何談話,“何奇之”。

史書沒有記載兩人到底談了一些什麼,我們也不得而知。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排兵佈陣、衝鋒陷陣,這些並非蕭何所長,蕭何是難以考察出來的。

不過,除了搞後勤,蕭何還有兩個特長:律令、撫眾。

所以,蕭何很容易判別出一個人能不能明確賞罰的辦法,得到他人的支援,確立自己的威信。

“信能賞罰,仁能附眾,嚴能立威”,這些都是將帥必備之才,也是蕭何能夠考察出來的。

當然,將帥之才,排在最前面的是“智“,有沒有辦法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

而這些,劉邦、蕭何沒有其他選擇!

沒有選擇劉邦、蕭何

推薦韓信時,蕭何說:如果漢王只想王漢中,就不必用韓信了,如果漢王想殺出去爭奪天下,必須用韓信!

在蕭何看來,韓信,是殺出去的唯一希望!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與韓信交流之前,劉邦、蕭何,根本沒有看到殺出去的希望!

劉邦入漢中時,張良相送,多謀如張良,也只能建議:把棧道燒了,”示天下無還心“,然後走了。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至於如何殺出來再爭天下,張良也沒有什麼實質建議。

其餘人,無論是蕭何,還是樊噲、夏侯嬰,也都迷茫,最多隻是忠心跟隨劉邦,幫助劉邦安撫人心,實在沒有什麼殺出去的辦法。

劉邦、蕭何,沒有選擇。

韓信,是唯一一個提供了選擇的人,而且,韓信提供的選擇很靠譜。

韓信之略:智

韓信與蕭何說了什麼,不得而知。

不過,從韓信與劉邦第一次交談時的話來看,韓信的方略極為靠譜!

1、知己知彼。

韓信與劉邦交談時,開篇就分析了劉邦、項羽各自的優勢劣勢,諸侯、百姓對項羽的態度,章邯等三王在三秦的不得人心。

分析全面、客觀,足見其對時局的觀察之深刻。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一個對形勢能洞察到如此深刻的人,其認知水平顯然不是樊噲、夏侯嬰之類的將領可比的。

2、針對性的戰略指導思想。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這些方略,都是後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的指導思想。

2、務實的行動步驟。

韓信提出,要先利用漢王在三秦之地的人心基礎,還定三秦。

而且,還定三秦,要立刻開始,不必再等!

由大到小,由遠到近,韓信的戰略規劃,完全解開了劉邦的“迷茫”。

劉邦的謹慎用人之法

劉邦“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已經高度認可。

然而,劉邦雖然早早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但對韓信的任用仍然是謹慎的。

在還定三秦的作戰中,儘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被認為是韓信的神來之筆,但實施上,正場戰役期間,都是劉邦在親自指揮,即便是分兵,也是讓樊噲、曹參等人分兵,韓信事實上算是一個“參謀”的角色。

韓信之前就沒怎麼打過仗,蕭何為什麼會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劉邦將韓信放在身邊,充分考察之後,直到彭城之戰慘敗後,才最終讓韓信獨當一面。

顯然,劉邦、蕭何雖早早讓韓信作了大將軍,並沒有直接“押寶”韓信,其用人是比較謹慎、務實的。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智慧發謀,信能賞罰,仁能附眾,勇能果斷,嚴能立威”。

在得到推薦之前,韓信已經展現出自己在智、信、仁、勇、嚴的特質,已經證明自己是將帥之才。

在明確了韓信具備相關素質後,劉邦、蕭何,果斷將其推為大將軍。

然而,劉邦、蕭何,仍然是在持續的考察後,才真正確定了韓信的天才,並放手使用的。

大膽地發掘人才,小心地培養人才,放手地使用人才,劉邦、蕭何因此能開創大漢四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