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三大謀士曾分別獻滅曹之計,哪個方為上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決戰於官渡,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大敗的一方不是曹操,而是實力和兵力遠在曹操之上的袁紹;袁紹之敗主要的責任在他自己,很多人都說袁紹完美的避開了所有的正確建議,這話有一定道理,其他的不說,只說官渡之戰前夕袁紹麾下三大能力最強的謀士沮授、田豐和許攸三人曾分別獻滅曹之計,從事後的情形來看這三條妙計都有一定道理,那麼哪個方為上策?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三大謀士曾分別獻滅曹之計,哪個方為上策?

先來看看三人具體的滅曹之計,沮授的建議是:“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鈔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田豐的建議是:“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許攸的建議是:“公無與操相攻也。急分諸軍持之,而徑從他道迎天子,則事立成矣。”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三大謀士曾分別獻滅曹之計,哪個方為上策?

沮授建議的核心就是先禮後兵,打持久戰以優勢兵力一步步蠶食曹操的地盤,再以騎兵持續不斷的騷擾曹操,袁紹自己則做好備戰的準備,如此一來三年之內大事可成。

田豐建議的核心思想和沮授差不多,都是不建議急著和曹操決戰,而是以持久戰和消耗戰疲曹,不過他更側重於對曹操前方的騷擾。

許攸建議的核心就是一方面分兵和曹操相持,另外一方面以精兵奇襲許都,迎奉天子。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三大謀士曾分別獻滅曹之計,哪個方為上策?

當時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差不少,兵力也遠不如袁紹(官渡之戰曹操才湊了三萬多兵馬,袁紹有十一萬左右),沮授和田豐的以優勢兵力騷擾曹操的疲曹之策是可行的,只不過沮授的策略相對保守和更為穩妥,在疲曹的同時也注重自身的發展,所以時間上需要三年;田豐的策略更為激進和積極一點,進攻性更強,所以時間上只需要兩年。

196年漢獻帝遷都後,曹操在許都大力發展屯田,為此他連驍勇的青州軍都放棄不用全部用來屯田(官渡之戰時曹操即使兵力不足也不見青州軍身影,就是因為青州軍戰場紀律敗壞已經成為了半軍半農的屯田軍,不再參與作戰任務),不過從官渡之戰曹操極度缺糧草來看,屯田暫時還沒見多大成效。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三大謀士曾分別獻滅曹之計,哪個方為上策?

沮授和田豐的疲曹之策在戰略上來說是上策,但是沮授留給曹操三年的時間有點長,因為再怎麼騷擾也不可能騷擾到屯田的許都,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三年之內曹操加大力度屯田和訓練士卒,實力肯定增長很快。

相比較而言田豐的策略更為積極,疲曹的力度更大,兩年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間,何況田豐還提出“外結英雄”也是一招妙棋,從孫策放言說要襲擊許都,以及官渡之戰期間汝南叛亂頻生來看,曹操的後方一點都不安穩,所以綜合來看田豐的策略比沮授的更為靠譜。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三大謀士曾分別獻滅曹之計,哪個方為上策?

至於許攸的奇襲許都之計太過冒險,曹操豈能不會防著袁紹這一手?從官渡之戰期間即使前方戰事再吃緊,曹操依然安排夏侯淵、蔡陽和曹洪率兵萬餘屯駐南陽到穎川一線,以及滿寵和李通8千人鎮守汝南一線來看,曹操對於對手可能出兵奇襲許都早有防備(當時袁紹、孫策、劉表都有可能會出兵許都)。

官渡之戰曹操總兵力才三萬多人,南陽、穎川、汝南三個許都的必經之地曹操就安排了近兩萬兵馬,所以許攸奇襲許都的冒險行動成功可能性很小。

總的來說,田豐之計是上策,沮授之策是中策,而許攸之計則是下策,不過可惜的是袁紹一條都沒聽進去,如果他採納了田豐或者是沮授的疲曹之計,很可能統一北方的就是袁紹而不是曹操了。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