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前期英明後期拉胯的皇帝,漢武帝也差點晚節不保

古代皇權至高無上,不容置疑,王朝的命運往往與皇帝的個人能力和性格分不開,曾經有這樣三位皇帝,登基初期勵精圖治,在他們統治下王朝國力達到巔峰,但後期或沉迷享樂,或過於自大,或痴迷“長生不老”,導致王朝迅速由盛轉衰,歷史學家認為,如果這些皇帝能少活幾年,也許王朝的盛世還能持續,不會就此衰落。

排名第三的,當屬梁武帝蕭衍,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開國皇帝,出身望族蘭陵蕭氏,也就是南齊皇室。蕭衍年輕時就以博學多才著稱,史書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

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年輕時的蕭衍與七位同樣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沈約、謝

、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

一同彙集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合稱“竟陵八友”。蕭衍在北魏伐齊的襄陽之戰立下大功,封為雍州刺史,手握重兵,坐鎮襄陽。齊明帝死後,繼任者少帝蕭寶卷倒行逆施,濫殺大臣,國家陷入動盪,蕭衍在襄陽起兵,率大軍沿長江順流直下,攻佔國都建康城(南京),廢蕭寶卷為東昏侯,建立梁朝。

古代那些前期英明後期拉胯的皇帝,漢武帝也差點晚節不保

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統治前期,勵精圖治,勤於政務,任用賢明,革除弊政,在他的治理下,國力迅速強盛,並在鍾離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北魏軍隊,又派白袍將軍陳慶之率軍北伐,橫掃北魏大片國土,收復漢中、淮北等戰略要地,北魏從此由盛轉衰,後期分裂為東魏、西魏。蕭衍為人勤勉寬和,治國上實施仁政,自己帶頭厲行節約,在他的努力下,梁朝國力超過北魏,呈現了南北朝時期罕見的盛世局面。蕭衍還發揮自己文學、經學、史學、音樂等特長,親自編撰了《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通史》等經學、史學專著。

如果蕭衍在梁朝國力巔峰時死去,就是青史留名的明君,後期的蕭衍沉迷佛教,曾四次“捨身”,欲出家為僧,群臣只得耗資數億錢給佛寺,為他“贖身”;建立大量佛教寺廟,僅建康境內就多達五百餘座,杜牧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便是說這一時期。在梁武帝佞佛政策下,大批人力財力消耗在佛寺之上,大量青年男女出家為僧尼,不事生產,梁朝開始呈現衰落跡象。北朝著名“三姓家奴”,東魏叛將侯景在走投無路之下要投靠梁朝,梁武帝不顧眾人反對,將其接納。侯景很快再次發動叛亂在梁朝境內大肆燒殺搶掠,並攻克建康城,俘虜了蕭衍及一眾皇族,蕭衍竟被活活餓死,之後梁朝也在經歷了兩個傀儡皇帝后,就此滅亡。

古代那些前期英明後期拉胯的皇帝,漢武帝也差點晚節不保

梁武帝出家為僧

第二位應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前期也是明君作風,還沒有當皇帝時,已經顯示了他的英明果斷,在唐中宗李顯死後,以韋皇后為首的韋氏集團專權時,當時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合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韋氏族人,扶持自己的父親睿宗李旦重新登基為帝,也因此被封為太子。太平公主一心要做武則天第二,力勸李旦廢掉太子,李旦為避免國家動亂,毅然辭去皇位,將李隆基扶上帝位。李隆基繼位後,太平公主依舊覬覦皇位,積蓄力量,意圖謀反。唐玄宗當機立斷,先發制人,誅殺太平公主黨羽多人,賜死太平公主,至此終於掌握了大權。李隆基任用賢明,提拔了名臣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為宰相,厲行改革,整治吏治,開創了唐朝經濟、文化最繁榮的“開元盛世”。

古代那些前期英明後期拉胯的皇帝,漢武帝也差點晚節不保

李隆基

後期的李隆基沉溺享樂,任用奸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成了新任宰相。唐玄宗受武惠妃讒言蠱惑,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先貶為庶人,後又殺害。李隆基信任胡人,很多邊關重鎮的節度使都由胡人擔任,安祿山更是擔任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李隆基寵愛楊貴妃,將楊氏族人都封官拜侯,楊貴妃族兄楊國忠擔任宰相一職,權勢炙手可熱,在他的專權下,唐朝朝政漸漸陷入混亂。

古代那些前期英明後期拉胯的皇帝,漢武帝也差點晚節不保

唐明皇和楊貴妃

公元755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

安祿山趁唐朝內部政治腐敗兵力空虛之際,率軍15萬,以討伐楊國忠為由在范陽起兵,當時大唐境內承平日久,兵無戰力,安祿山很快攻佔東都洛陽,兵逼長安門戶潼關。此時的安史叛軍雖然勢大,但如果堅守潼關,派郭子儀率領朔方軍抄襲安祿山後路,那麼安祿山就會腹背受敵,進退兩難,很快就會在全國勤王軍的圍攻下敗亡。但此時唐玄宗的瞎指揮幫了安祿山大忙,他先強令堅守潼關的哥舒翰出戰,結果兵敗被俘,後又以“出戰不力”為由斬殺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導致勤王將領人人自危,安祿山很快攻佔長安,唐玄宗逃到四川。後來安史之亂經過了十餘年才完全平定,但也留下的繁鎮割據的惡果,唐朝由盛轉衰,大唐盛世從此一去不復返。

第一位便是乾隆,乾隆繼承了雍正的政治遺產,統治前期尚能勵精圖治,任用劉統勳等賢臣,勤勉政事,將“康乾盛世”推到頂峰,中國人口達到史無前例的近三億人,版圖擴張達到巔峰,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佔到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古代那些前期英明後期拉胯的皇帝,漢武帝也差點晚節不保

乾隆

後期的乾隆簡直可以說是倒行逆施:以編撰《四庫全書》為由,焚燬大量經典書籍,規模遠遠超過秦始皇“焚書坑儒”;實施“文字獄”,令文人學者人人自危;為成就他的“十全武功”,發動多次對外戰爭,極大消耗國力;六次巡遊江南,襲擾百姓,勞民傷財;縱容腐敗,任用大貪官和珅,賣官鬻爵,政治一片黑暗。

乾隆皇帝的“盛世”,恰恰是中國開始全方位落後於世界的時代。歷史學家認為,所謂的康乾盛世,不是國力與經濟、文化的盛世,而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盛世,皇帝對國家的統治力達到巔峰,國家也就有不可避免的走向封閉、落後與衰敗。

其實在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統治後期,同樣也出現了國力衰弱的跡象,漢武帝一生髮動了上百次戰爭,大大消耗了“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財富,在屢次戰爭下,國庫空虛,人民由於厭戰大量逃亡,漢朝戶籍下降一半;漢武帝統治晚期,聽信讒言,發動“巫蠱之禍”殺害太子,致使政局動亂。所幸的是晚年漢武帝有所悔悟,下罪已詔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更幸運的是漢武帝有一個好兒子,繼任者漢昭帝統治期間,廢除苛政,休養生息,漢朝漸漸恢復了國力,讓漢武帝避免了背上“晚節不保”的罵名。

古代那些前期英明後期拉胯的皇帝,漢武帝也差點晚節不保

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