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明初四大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洪武年間發生的四個政治案件。每個案件都牽涉甚廣,並帶有一定帝王的政治目的。今兒個,我們就來嘮嘮四大案中著名的藍玉案。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藍玉何許人也?藍玉,定遠人(今安徽定遠縣),常遇春妻弟,太子妃舅父,明朝開國名將也。其作戰勇武有謀,屢立戰功。藍玉初在常遇春賬下任管軍鎮撫,因其驍勇善戰,累功至大都督府僉事。隨後,參與下錦裡(今成都),北征大漠,攻佔興和(今河北張北),平西蕃動亂。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世襲罔替。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其後,這位猛人更是南征北討,消滅了絕大多數的殘元勢力。其女被娉於蜀王朱椿,自身更是晉封涼國公,被朱元璋贊為“比之衛青、李靖”,可謂一時無兩,聖寵在握。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極其看重自己的長子朱標。早在朱元璋尚為吳王時,便立朱標為世子,請當世大儒宋濂等人悉心教導,從未起過廢立之心。而朱標也不負眾望,成長為一個溫潤仁慈的君子。藍玉正是朱元璋為其子留下的統治班底,太子朱標也素來與藍玉親近,因此,可以說只要藍玉不造反,那麼他及他的家族的榮寵甚至可能與國同休。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在常遇春、徐達等開國功臣紛紛去世後的朝臣第一人以剝皮的方式慘死呢?按照《明史》和《奸臣錄》的說法,藍玉是死於造反。其造反的原因如下:

第一,藍玉野心大,慾壑難填,忿於自己屈居“太子太傅”,而未能加“太傅”之職。

第二,朱元璋已經不信任藍玉,藍玉所奏,多未透過。

第三,其親家靖寧侯葉升被胡惟庸案牽連,藍玉懷疑朱元璋近來對他多加猜疑是因為葉升在牢獄裡供出了他的名字。因此,不如先下手為強。

第四,藍玉此時為總兵,掌南北兵馬,軍中多為其舊部,一旦舉事,當有一呼百應之勢。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第五,朱元璋年邁、病重,太孫朱允炆年幼,此時造反,天時地利。從這五點看來,藍玉具有十分充足的造反動機,其造反可謂勢在必行,但藍玉終究還是沒有造反。

據呂景琳先生的《藍玉黨案考》,藍玉案是朱元璋藉口謀反以除掉武將集團,為朱允炆披荊斬棘的一場政治清洗。

那麼,如此說來,藍玉案豈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冤案?筆者認為藍玉案或許是冤案,其中被牽連而死的一二萬人應是無辜的,但是藍玉之死倒是不冤。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上文提到,自常遇春、徐達二人去世後,藍玉常獨領大軍,立功南北,為明初的穩定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故其亦頗受上恩,獲封國公。朱元璋雖稱讚藍玉可比肩衛青、李靖,但藍玉卻遠沒有衛青那般謙遜、有禮,亦做不到李靖那般功成身退。其日益驕恣,縱容家奴橫行霸道,侵佔人田,且不將皇帝的御史放在眼裡。其實,藍玉至此就應該完蛋了,因為太祖《鐵榜》規定,凡公侯之家強佔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蕩、金銀銅場和鐵冶的,前兩次免死附過,三次準免死一次。而功臣的家人、莊奴仗勢欺人,是要抄家、流放的。倘若欺凌加侵佔田地,則需處斬。由此可見,朱元璋後來也是實在忍無可忍,才處死藍玉的。

除此以外,藍玉在他的作死之路上漸行漸遠。他北征返回時,因等不及喜峰關守城士兵的開門速度,竟撞毀了關門!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也有人說,藍玉在俘虜了元主的妃子後,竟強娶之,導致元妃自盡。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此事,改封“涼國公”,以示訓誡。但藍玉仍不悔改,擅自更改軍中將校之職,公然表達對皇帝封他為“太子太傅”的不滿。諸罪並罰,罪加一等,按律,藍玉本應受剮刑,太祖念其功,改剝皮實草,抄家,夷三族。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藍玉捕魚兒海大戰,是明朝大功臣,朱元璋為何要在駕崩之前除掉他

朱元璋是個慈父,他想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為子孫後代鋪好所有的路,尤其是太子朱標。朱標孝悌仁愛,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朱元璋寧願自己手染鮮血,揹負“劊子手”的罵名,也要讓朱標成為一個為百姓所愛戴的仁君。故其一方面替朱標清除部分勳貴;另一方面,為朱標培養了一個傑出的武將班底。藍玉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成員。奈何,朱標早逝,其子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擔心朱允炆柔弱,鎮不住藍玉,故殺之。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一,錦衣衛指揮蔣瓛呈獻證據,告發藍玉意圖在皇帝籍田時謀反。朱元璋按兵不動,令馮勝、傅友德等回京。二月初八,召藍玉入朝,將其逮捕入獄。二月初十,處斬。因藍玉案而死者,達1。5萬人,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朱元璋藉此徹底剷除了武將對皇權的威脅,他終於可以放心地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了。

是年,太祖駕崩,新帝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