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在秦國那麼成功,為何東方六國不效仿呢?

在孫皓暉先生《大秦帝國》中,為了突出商鞅變法得偉大,蘇秦、趙雍都提出過效仿。然而現實中,其他六國根本米有效仿秦國的意思,這是為什麼呢?

商鞅變法在秦國那麼成功,為何東方六國不效仿呢?

一、商鞅變法:落後秦國的無奈選擇

事實上,戰國七雄的系統性變法或改革,秦國差不多是倒數第二個(最後一個是燕國,胡服騎射是軍事改革,政治上已經完成改革),落後於魏楚,與齊韓時間接近。而後各國並不是就不再變化,而是沒有系統改革或變法而已。

所以,與其說其他國家效仿秦國,他們覺得商鞅變法是在效仿他們,他們才是先行者,

商鞅變法被稱為戰國變法的集大成者,但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相信秦國君主並不願意擁有這個稱號,因為在它之前變法的魏國差點滅了秦國,秦國求存,這才有了商鞅變法。這一點,從秦孝公求賢令

有句話叫做後來居上,這句話十分適合商鞅變法。正是因為商鞅學習了李悝、吳起等的變法過程,才總結完善成為異常成功的商鞅變法。

因此,商鞅變法實際上有很多是效仿魏國楚國變法的,魏國楚國嗤之以鼻,肯定是不會學的,齊韓時間接近不知道威力,自然也不可能效仿,趙國後來的胡服騎射主要是軍事方面,內政改革在大約在分晉的時代就完成了,那麼後來者的燕為何不學習呢?

商鞅變法在秦國那麼成功,為何東方六國不效仿呢?

二、商鞅變法成功的條件

商鞅變法前,商鞅見了秦孝公兩次,分別以帝道和王道說給秦孝公聽,秦孝公都不滿意。第三次,商鞅才說出霸道的改革方案,這次,秦孝公十分滿意。

商鞅的這種做法有人認為是商鞅準備了多種方案,試探秦孝公的喜好,秦孝公喜歡什麼,他就會往哪個方向偏移;然而也有人認為商鞅本來就是推銷他的霸道方案,前兩次都是為了考驗秦孝公是否與他同心,如果選擇了前兩種,商鞅便會離去。

不管怎麼樣,這都說明商鞅想要在秦國一舉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且三次攀談,商鞅加深了對秦國的瞭解,因此設計的方案是非常符合秦國國情的。

實際上,不僅如此商鞅變法還很極端,它的極端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軍國主義國家。商鞅變法旨在讓整個國家機器和百姓為“耕戰”兩個字服務。把所有事情都靠後。耕解決物資糧草問題,也是為戰服務,因此整個秦國,都是以戰為核心。跟現在的俄羅斯有點像。

其二,完全廢除貴族特權。這一點保證國家政權的政令通暢,大家都站在同一起點,因此沒有人掣肘;同時保證特權階層沒有了,國家利益能夠更多的用到想去的地方。

商鞅變法在秦國那麼成功,為何東方六國不效仿呢?

其三,政府絕對權威和愚民政策。商鞅變法的核心理念是要建立法制的世界。這個世界裡,名義上高於一切的是法,是所有人都必須要遵守的準則,而法的執行者是國家和官吏。因此,政府可以保證絕對權威。與此同時,商鞅表達採取愚民政策,打造聽從命令的順民。

這樣的變法,必然會遭受巨大的阻力。相當於把是所有人手上的東西全都一下子拿走了,從國家公族到官吏貴族,包括士卿階層,都不會願意。甚至於變法者本人都很危險。

而秦國因為一直是養馬、與戎狄戰鬥為生,秦獻公奪權才兩代人,所以貴族力量沒有那麼強大(死的多),而且尚武風氣濃厚。

因此,秦國有實行這種變法的土壤,而其他六國貴族勢力龐大,阻力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變法者和國君為了變法的成功和自身的安危考慮,並不願意實行這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在秦國那麼成功,為何東方六國不效仿呢?

後來即使秦國因變法而強大,而東方六國仍然鄙視秦國全民皆兵,戰鬥高於生活的存在方式。但那個時候,即使還想要效仿,也沒有條件和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