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狼性分析:秦國之所以能勝齊國,其實在於它的苦難

在我們的印象中,任何一個事物在發端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好的位置,因為有了好的位置才會跳得更高,飛得更遠才能走的更好。這是我們常識中的一個印象,但其實在具體的歷史事物之中,這種觀念其實並不正確,開局的良好性可能會制約到一些事物的成長,反倒是開局的苦難,更容易讓人成為王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戰國時代的狼性,以當年的秦國與齊國為例進行對比,看為什麼秦國能夠戰勝齊國?

戰國時代的狼性分析:秦國之所以能勝齊國,其實在於它的苦難

如果在一般人的歷史觀看來,秦國之所以能夠勝利,關鍵就在於當年的商鞅變法,而齊國英雄守舊,狂妄自大,所以才會輸給秦國,這種觀念固然不錯,但卻並沒有觸碰到最底層的歷史根基或者歷史真相。今天我們將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兩個大國最後的命運,那就是兩人的狼性對比。

從齊國的歷史來看,齊國真的是得天獨厚,首先它位於沿海地區,那麼它可以煮海為鹽與銅山鑄錢,所以齊國及其富裕,富有到了讓當時幾十個國家拼湊起來都沒有他有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齊國迅速完成了自身的崛起,遙想當年齊桓公,六合諸侯稱霸天下,隨後齊國雖然經歷了一系列的亂政,但他始終根據自身的地理位置,擁有著極強的威懾天下的實力,再加上它地處於北方邊境,所以敵人要打也打不過它,旁邊只有一個齊國與宋國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戰國時代的狼性分析:秦國之所以能勝齊國,其實在於它的苦難

世界有歷史學家調侃,齊國就好像是坐在一座高山之上,在這座山上面,她可以隨意的攫取勝利的果實,底下的那些競爭者根本就打不到他,只有他打別人的份,正因為如此,其國簡直是上天的寵兒。與之相比的秦國是非常的尷尬,秦國剛剛成為一個國家諸侯的時候,他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在周天子的謊言之下他們被迫與戎狄部落作戰辛苦大戰了4代人的時間,這才換來了一塊土地。

在這塊土地之上,他們沒有大量的金錢的支援,也沒有富裕的生活,有的是四面包圍的敵人和不戰即亡的恐懼感。在這種背景之下,全國人民不能有一刻的鬆懈,他們一直都在戰鬥,吃飯也在戰鬥,睡覺也在戰鬥,甚至他們不僅要餘容敵人戰鬥,還要與中原地區的強大國家來戰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秦國全民皆兵,而且還被中原地區的國家所鄙視,否認他的諸侯王的身份,甚至還聯合起來要瓜分他的土地。

戰國時代的狼性分析:秦國之所以能勝齊國,其實在於它的苦難

在歷史記載中我們也明顯的看到,至少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國就連續遭到過四次幾大諸侯國的颳風行動,就連當年新崛起的魏國也曾經奪去了秦國一半以上的領土。可以說當年的秦國命運之坎坷,實在是讓人讀之落淚,他一直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儘可能的努力,呼吸好最後一口新鮮的空氣,因為他們轉身之間有可能就會消滅,別說當時所謂的富裕發達就連活下去都似乎很艱難。

戰國時代的狼性分析:秦國之所以能勝齊國,其實在於它的苦難

所以秦國與齊國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富豪的兒子與一個餓的要死掉的窮人的兒子。但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兩國的命運卻發生了完全的轉變,因為對於齊國來說,它本身坐在聚寶盆之上,他不需要拼命的戰鬥就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且憑藉自己沿海的優勢,他可以拼命的發財,所以齊國不太喜歡對外征服戰爭,所以齊國也不太關心天下大事,因為他關起門來也能發財,所以齊國老百姓的作戰慾望越來越低,齊國的軍隊作戰能力也越來越差,更重要的是齊國的君主的眼界越來越狹窄。畢竟溫室裡面的花朵總能成長。

戰國時代的狼性分析:秦國之所以能勝齊國,其實在於它的苦難

而秦國他則完全不同,他一直在生與死的邊界線上徘徊,在這樣的磨練之中,如果沒有死去,那麼只會讓他不斷的強大,正如當年心理學界有一句名言,所有殺不死你的東西只會讓你變得更加可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秦國越打越強,越打越具有生存的眼光和大局眼光,所以在秦孝公的主持之下,商鞅變法驚天動地,後來的統一戰爭橫掃千軍,大秦帝國的血腥遠勝於其國,而齊國也最終成為了秦帝國眼中的盤中餐。所以說最後總結一句,起點之處的幸運往往會阻礙一個人的成長,在逆境之中的崛起會讓這個人的高度無限,這是一句心靈雞湯,也是經過歷史證實的真理,所以貧窮的人應該保持鬥志,因為未來只要努力都有成功,而富有的人也應該警醒,因為富有讓人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