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之初就在朝堂殺誅殺權臣,佈局十餘年剝奪老臣權力,後蜀孟昶絕非昏君

後唐應順元年(934年)正月,割據蜀中的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國號蜀,史稱後蜀,並以趙季良為宰相。是年四月,孟知祥改元明德。然而,在位僅僅半年,明德元年(934年)七月,孟知祥就病逝了,太子孟昶繼位,追諡孟知祥為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和陵。

孟昶繼位之時,尚在沖齡(16歲)。為了確保後蜀政權穩定,父親孟知祥在臨終之際,為兒子安排了一個顧命輔政班子,“召司空、同平章事趙季良、武信節度使李仁罕、保寧節度使趙廷隱、樞密使王處回、捧聖控鶴都指揮使張公鐸、奉鑾肅衛指揮副使侯弘實受遣詔輔政”。

孟知祥安排的這六人顧命班子,其實用意深遠。位居相位的趙季良早年也是由後唐入川,與前蜀韋莊頗為類似,做過孟知祥的西川節度副使,為孟氏霸業運籌帷幄,功勞卓著。孟知祥由蜀王而稱帝,趙季良也是帶頭勸進者,因佐命功高,而備位宰相。趙季良智識宏遠,又忠於孟氏,是難得的輔弼之才。

武信軍節度使李仁罕是孟知祥創業“五節度使”之一,與其外甥寧江軍節度使張業皆以勇戰聞名。孟知祥起兵反後唐之後,李仁罕陷遂州,拔忠州,破萬州,陷雲安監,克夔州,戰功赫赫,尤其是“峽江之捷,仁罕功居多焉”。孟知祥稱帝后,以李仁罕為衛聖諸軍馬步軍指揮使,兼領武信軍。

即位之初就在朝堂殺誅殺權臣,佈局十餘年剝奪老臣權力,後蜀孟昶絕非昏君

影視劇中的孟知祥

保寧節度使趙廷隱是孟氏麾下第一猛將,“拳勇有智略”無人可及。無論是抗擊後唐,還是兼併董璋,趙廷隱都立下大功。長興元年(930年)底,趙廷隱率軍扼守劍州(今四川劍閣),兩次擊敗後唐石敬瑭軍,“初唐師之入劍門也,內有堅壁,外有勁敵,遠近駭震。及廷隱之捷,人心乃安”。正因為劍州大捷,才是後唐撤軍,兩川的威脅得以解除。在與董璋之戰中,趙廷隱有勇有謀,將董璋軍隊擊潰,“斬首千餘級”。及至班師成都,孟知祥“親勞於郊外”孟知祥稱帝后,趙廷隱任左匡聖步軍都指揮使,領保寧節度使。

另外三位輔政大臣,樞密使王處回是個“性寬厚愛士,頗有機略”之人,深得孟知祥的信任。太原人張公鐸雖是武將,但“倜儻有節義,好文史之學”。孟知祥在後唐做北都留守的時候,將其“錄為親從”,出鎮成都之後,又“補為牙校”。在孟氏與董璋的彌牟鎮之戰中,張公鐸“率眾大呼殺敵,所部士卒無不以一當百”,“董璋之敗,實以公鐸一戰決勝焉”。張公鐸早年就是孟知祥的親信舊臣,當時擔任捧聖控鶴都指揮使,執掌皇帝親軍兵權,對於孟蜀宮廷安全有關鍵意義。侯弘實原為後唐叛將李紹琛部下,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擊敗李紹琛之後,收為己用。在擊敗董璋的戰爭中,侯弘實“頗與有功”,而且為人“循謹而沉毅”。

在上述六人之中,唯一可能會有異志的就是李仁罕。早在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唐明宗李嗣源準備征討兩川之時,李仁罕及其外甥張業就曾企圖謀害孟知祥,向後唐投誠。不過,處於穩定形勢的考慮,孟知祥隱忍不發。在後來的戰爭中,李仁罕也確實立了很多功。後蜀建國之後,孟知祥未及處理隱患,就過早病故了。

即位之初就在朝堂殺誅殺權臣,佈局十餘年剝奪老臣權力,後蜀孟昶絕非昏君

後蜀版圖

任命李仁罕為顧命大臣,很可能是為了穩住他。李仁罕與趙廷隱有歷史仇怨,兩人因為搶功,甚至險些刀兵相見。孟知祥將此二人同時安排進了輔政班子,目的就是令其互相制衡。孟知祥剛死之際,後蜀政權就面臨最高權力交接的風險考驗。

最先知道孟知祥駕崩訊息的是值于禁中的樞密使王處回,他連夜將訊息告知趙季良,而後又去見李仁罕,發現李仁罕正嚴整軍備以待,顯有所圖。於是,王處回並未告知孟知祥已死的訊息。待到孟昶繼位,一切塵埃落定,孟知祥死訊才正式釋出。如此操作,就是因為當時“強將握兵,專伺時變”,所謂“強將”就是李仁罕。

李仁罕並不甘心失敗,在他看來,幼主孟昶不過是個毫無能力的稚子,根本沒有放在眼裡。廣政元年(938年),李仁罕“自恃宿將有功,復受顧託,求判六軍”。所謂的“判六軍”,更為完備的說法是“判六軍諸衛事”,原本是唐朝舊制,以判六軍諸衛事為禁軍六軍與諸衛的最高統帥。按照慣例,這個職位一般是太子、宗室或者皇帝的親信方能擔任。李仁罕當時的地位並不足以出任此職,如此跋扈狂妄,是在暗示孟昶交出兵權。

即位之初就在朝堂殺誅殺權臣,佈局十餘年剝奪老臣權力,後蜀孟昶絕非昏君

後蜀軍隊

立足未穩的孟昶雖然對此十分惱怒,但是為了穩住李仁罕,也還是“加仁罕兼中書令,判六軍事”。表面看皇帝在示弱,但與此同時,孟昶“以左匡聖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趙廷隱兼中,為之副”,讓和李仁罕怨隙極大的趙廷隱為副職來牽制他。由此可見,孟昶雖然年輕,但絕不昏庸,頗有幾分手腕。

另一方面,年輕的皇帝孟昶著手在皇宮建立自己的親軍武力,“自置殿直四番,取將家及死事孤子為之,始命李仁罕子繼宏、趙季良子元振、張(知)業子繼昭、侯洪實予令欽及崇韜,分為都知領之”。值得注意的是,李仁罕之子李繼宏、張業之子張繼昭也被選入殿直四番,其中之目的恐怕是監視控制。

即位之初就在朝堂殺誅殺權臣,佈局十餘年剝奪老臣權力,後蜀孟昶絕非昏君

孟昶的影視形象

佈置妥當之後,孟昶決定先發制人,以非常手段一舉解決李仁罕及其黨羽。孟昶與捧聖控鶴都指揮使張公鐸、醫官使韓繼勳、豐德庫使韓保貞、茶酒庫使安思謙等“素怨李仁罕”的藩邸舊人一起密謀,“因仁罕入朝,命武士執而殺之”,而後又立即“下詔暴其罪”,並誅殺其子李繼勳和黨羽宋從會等人。

李仁罕被殺對後蜀宿將老臣們震動很大,他們都算領教了孟昶的狠辣果斷。昭武節度使兼侍中李肇原先也是倨傲狂妄,至成都覲見孟昶之時,以足疾為辭,“扶杖入朝見,見蜀主不拜”。李仁罕被殺當天,李肇便“釋杖而拜”,明顯畏服,但依然被孟昶剝奪兵權,“改太子少傅 ,徙邛州”。

初登帝位的孟昶,就以雷霆手段除掉了跋扈的權臣,控制了軍政大權。

在肅清舊臣勢力之後,孟昶接著進行人事大調整,建立自己信任的政治班底。備位宰相的毋昭裔、李昊、徐光溥是孟昶一手提拔起來的;樞密使高延昭、王昭遠雖然“名位素輕”,但卻是孟昶自小一起長大的玩伴;掌握兵權的左匡聖馬步都指揮使安思謙等人也是孟昶即位之後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至此,孟昶真正做到了乾綱獨斷、大權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