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失敗後,孔明長嘆一聲,若法正還在就不會這麼慘了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了蜀漢,成為皇帝。7月,孫權背棄了與蜀漢的聯盟關係,導致蜀漢失去荊州,關羽被抓獲殺害,劉備隨後以關羽的名義報仇,並決定帶領士兵攻擊東吳。孫權得知訊息後,他立即致函劉備求和,然而,此時的劉備心意已決,他不同意和東吳講和。

劉備東征失敗後,孔明長嘆一聲,若法正還在就不會這麼慘了

劉備準備出征的時候,諸葛亮沒有就此事發表任何宣告,相反,趙雲力勸劉備不要進行東征。趙雲認為此時應該北上伐魏,如果劉備這樣做,那麼關東義士肯定會迴應蜀軍的號召,如果劉備堅持要伐吳,一旦兩軍交戰,就怕戰爭不會那麼容易結束。然而,劉備沒有聽趙雲的話,仍在為東征做準備。

劉備東征失敗後,孔明長嘆一聲,若法正還在就不會這麼慘了

在夷陵戰爭失敗後,諸葛亮發表了自己的感言,說如果法正還在,法正肯定會阻止劉備的東行,即使法正阻止不了,劉備仍東征孫吳,也不至於輸的這麼慘,正是由於諸葛亮的言論,有人認為諸葛亮是推卸責任。那麼,到底是諸葛亮在事件發生後推卸責任,還是諸葛亮沒有發表言論真的與法正有關呢?

據史料記載,劉備決定東征時,諸葛亮之所以沒說一句話的原因,是他無法說服劉備。要知道諸葛亮是蜀漢集團的二把手,他的地位僅次於劉備,如果諸葛亮在公開場合反對劉備的決定,那麼蜀漢內部就會有分歧。

這時的蜀漢剛失去荊州不久,劉備剛剛登上王位,如果發生如此大的分歧,恐怕劉備作為皇帝的尊嚴有損,而朝廷的內亂對蜀漢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因此,諸葛亮只能配合,或說諸葛亮只能表示同意。

劉備東征失敗後,孔明長嘆一聲,若法正還在就不會這麼慘了

即使是在表面上諸葛亮無法說服劉備,那為什麼諸葛亮不會私下勸告呢?當時,只有劉備、張飛和諸葛亮能夠決策,張飛肯定會支援劉備,諸葛亮勢單力薄,劉備不會聽他的意見。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才特別懷念法正,這才會說如果法正還在,也許可以說服劉備,其實,諸葛亮想表達的是,如果法正和他自己說服劉備,或許就能和劉備、張飛的力量相平,也許就可以說服劉備不東征了。

劉備東征失敗後,孔明長嘆一聲,若法正還在就不會這麼慘了

筆者認為,諸葛亮在夷陵之戰大敗後懷念法正,並不是在推卸責任,而是他真的想過如何說服劉備又不會損害劉備的顏面。遺憾的是,法正已經不在了,諸葛亮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