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7的神劇,我們到底該叫它歷史劇還是古裝劇

歷史劇,指取材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劇目,很多人小時候都認為只要一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古時候的事情劇中的人物穿的是古人的服飾就是歷史劇,可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那時我們喜歡的只是披著古裝外殼的言情劇、武俠劇而已。

那有沒有真正符合史實的歷史劇呢?如果這個問題在網上提出,一定會有大批的網友會讓你瞭解一下《大明王朝1566》。

豆瓣評分9.7的神劇,我們到底該叫它歷史劇還是古裝劇

的確,《大明王朝1566》可以說是歷史劇中的巔峰之作,豆瓣上6萬多人高達9。7分的評分就可以說明一切,但這部劇真的完全符合史實嗎?也許未必。

比如這部劇中的人物關係,海瑞和張居正、胡宗憲和嚴嵩,實際上都沒有那麼和諧;趙貞吉也沒有劇中表現的那麼窩囊;高拱也沒有輕易的站隊;而呂芳這個人物根本就是虛構出來的,也有人說他的原型是李芳,但歷史上的李芳可沒有那麼大的權力。還有真實的嚴士藩是一個胖胖的獨眼龍,清詞寫的非常好,讀過《西遊記》的都知道清詞在明朝時期很受皇帝的喜歡,因此,嘉靖也就對嚴士藩青眼有加。

豆瓣評分9.7的神劇,我們到底該叫它歷史劇還是古裝劇

嚴格的說《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有些像是架空劇,裡面的歷史人物基本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性格與史書記載的也很相似,但故事很多都是虛構的,整部劇對這些歷史人物巧妙的進行了二次設計,讓他們重新串聯到了一起,增加了電視劇的可看性。

豆瓣評分9.7的神劇,我們到底該叫它歷史劇還是古裝劇

當然這一切絲毫不影響這部劇的優秀,甚至可以說它是我國曆史劇的巔峰也毫不為過。它把當時的歷史剖開了一個橫截面,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歷史切片,然後以一種群像式的敘事手法緩緩展開,折射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大致面貌,向我們展示了表面一派太平的大明王朝為何會一步步的走向衰落和滅亡。而這種手法,也讓我們自然的想到了黃仁宇先生的那本《萬曆十五年》。

豆瓣評分9.7的神劇,我們到底該叫它歷史劇還是古裝劇

如果說《大明王朝1566》是歷史題材電視劇中的巔峰之書,那《萬曆十五年》可以稱得上是進店歷史類書籍中的巔峰之書了,黃仁宇先生寫這本書時既沒有像編年體史書那樣依照時間脈絡敘述一個王朝的興衰,也沒有像紀傳體史書那樣單獨介紹每個人物的故事,而是用了一種全新的寫法,也就是黃仁宇先生所說的“大歷史觀”。

他別出心裁的寫作手法讓任何人都可以無障礙的去接觸這段正史,讓人們覺得歷史原來可以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歸納和羅列。

公元1587年的大明朝表面看起來一派太平,為何從這一年開始會一步一步走向衰敗?書中從這一年簡單的一次祭祀活動開始引出了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學士張居正和申時行,南京督察院都御史海瑞,薊州總兵官戚繼光,以及前雲南姚安知府李贄。他們為何或是身敗,或是名裂,沒有一個能夠功德圓滿。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哪些些隱藏在歷史深處的癥結?

豆瓣評分9.7的神劇,我們到底該叫它歷史劇還是古裝劇

書中如同管中窺豹一樣,從各種細節中觀察大明王朝執行的軌道已經僵化,各種弊端在不斷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皇帝的勵精圖治,還是大臣們的變革嘗試,都變得於事無補,只能目送著大明王朝走向終結。

用作者的話來說 “中國兩千年來,以道德替代法律,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以他的“大歷史觀”看來,明代制度只注重維持國家的基本生存,但是卻不重視商業以及民間經濟體的發展和國防軍事的改革,各種披著道德的外衣的假公濟私、粉飾出了一派太平景象,其實各種矛盾都已經無法根本性的解決,而這些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萬曆十五年》從出版以來就一直暢銷經久不衰,無論是專業的歷史學者還是普通的歷史愛好者,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和想法。就連前兩年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裡的高玉良都拿著本《萬曆十五年》刻苦專研。讀讀這本書,也許它能改變你對歷史的刻板印象,發現原來真實的歷史居然比影視劇還有趣。